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风云人物

史上最被低估和忽视的帝王--李渊

发布时间:2014-09-11 栏目:专题 投稿:孝顺的白昼

李渊是中国封建制时期功业卓著的有为帝王,是唐朝开国创业的军事统帅,沈谋多算、善于决断、既富远见、又善施行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应该说很多功绩被李世民的光辉给掩盖了,是一个被低估的帝王

李渊才是太原起兵的首席设计师

在《旧唐书》、《新唐书》中,后来继任帝位的李世民都被塑造成起兵反隋的头号功臣,而李渊只是一个陪衬的角色,对太原起兵一事多次予以推脱、阻挠。似乎他只是因为内逼外迫、无可奈何才跟着李世民一起造反。事实果真如此吗?不能排除是李世民继位之后为美化自己形象而在史书中对其父功劳予以贬抑的结果,对此史家早有论断。

比起上述两种被篡改可能性很大的史书,《大唐创业起居注》这部可信度较高的第一手史料,对李渊的描述则是胸怀济世匡国之略、经纶天下之心。太原起兵不仅是由李渊亲自策划主导的,而且是正因其指挥有方才使这次起事大获成功。此外,他在起兵之前早已经安排长子建成在河东一带暗里结交民间俊彦,让次子世民在晋阳附近秘密招募各路豪杰,并且为反隋做好了各方面的充分准备。可见,无论是太原起兵还是后来的灭隋建唐都是高祖早就确立的志向,是经过了审慎的观察和谋划而实施的。

没有李渊架桥铺路,哪来大唐盛世?

李渊作为一个普通人的视角来看,他出身豪门、身在高位,却很重情义,接待各界人士,不分贵贱一视同仁。据说跟他见过一面的人,十年八年他都不会忘掉,可见他作为朋友是一个非常值得信任的人。作为一名官员,李渊为人圆滑世故,深谙明哲保身之道。因为出身关陇贵族,为免隋帝猜忌,只得故意纵酒纳贿,以示其无觊觎皇权之心。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李渊七岁就袭封北周唐国公的爵位,隋朝建立后历任各种要职。这无疑在人脉资源、创业资金、政治经验等方面 都为李氏家族后来开创基业打下了极其重要的软性基础和硬性基础。在为官的历程中,李渊经历了数次生死危机的关卡,每每都能化险为夷,这种官场中磨砺出来的老练为他暗中积蓄力量,起兵、建国、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李渊一个重视骨肉亲情的好爸爸

同样是父亲,刘邦为了自己的事业不惜舍父弃子,李渊在这方面却显得亲情脉脉。在太原起兵前,李世民考虑到父亲征伐突厥失利,隋炀帝必将以此问罪,劝父亲尽快起兵。而李渊却以其时李建成尚在河东,当时起兵有可能会给建成带来杀身之祸为由拒绝了这一请求,表示必须等到几个儿子会齐了才会造反。可见作为一个父亲,他不惜自己冒着巨大的风险,也要保全孩子性命的深沉父爱。

对于儿子们之间的权利斗争,李渊展现出了老牛舐犊之柔情。唐朝建立后,他眼看着长子建成和次子世民越来越激烈和尖锐的夺位之争,痛在心头。虽然身处帝王之家,他和所有普通的父亲一样希望自己的儿子之间能够兄友弟恭、和睦相处。对李建成计划鸩杀李世民的行为,也只是斥责李建成说,你弟弟向来不会喝酒,从今以后你也不要再晚上喝酒了。

不难想象,他这样的说的用意,并非不重视这件事,只是希望淡化处理,给建成幡然悔悟的机会。他甚至产生过安排李世民居洛阳,自陕以东由其统驭,仍建天子旌旗之类的想法,希望通过这种分割地盘的方式,维持儿子们之间的和谐局面,既能保全建成的太子之位,又能让世民得到安慰。这种为人父母在平衡子女关系上的用心良苦出现在一个帝王身上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李渊是个能力极强的好老板

李渊一个富有远见的君主。他虽然早有吞并天下的雄心,但在太原起兵之时,面对众多臣僚和李世民的多次进言,他却决不盲动,而是谨慎谋划、周密准备。直到大业十三年,他认为时机已经成熟时,才果断起事,杀王威、高君雅,外联突厥,西进长安,最终成就不世之功。

李渊也是一个有非同寻常谋略的政治家。太原起兵时,他不像李密等人打出“诛灭暴隋”的旗号,也不效仿他们纷纷称帝的举动,而是始终打着“尊隋”的旗号,更容易博得一些隋朝旧将的归顺和忠心。

他又是一位非常明察时势、胸怀宽广、能屈能伸的政治家。他为现实利益考虑,既能放下身段向突厥求援,为稳住的后方创造条件,也能谦卑措辞推举李密作盟主,以牵制隋军主力。李唐之所以最终能够夺取天下,与李渊出色的政治家素养是大有关系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李渊还是一个颇有武略的军事家。他不仅自身军事素质过关,精于骑射,而且善于用兵。比如在平定“历山飞”之患时,面对兵力敌众我寡的局面,他通过合理调度谋划,巧妙排兵布阵,最终大获全胜。由此可见,作为一家的唐朝公司的开创者,李渊无疑是一位能力极强、业绩突出的好老板。

当时在他建立唐朝之后,他所做的这5点事情可以说是为自己的儿子李世民铺平了道路!

第一,当时在李渊建立唐朝之后,他很注重对于军队的建设,因为他知道如果军队不行的话那么这个王朝肯定是不行的,所以说他就开始实行了府兵制,而这是当时他身边的谋士宇文泰给他所提的一个建议,当时在听完这个建议的时候李渊就很心动,并且实施了下去,而这个制度也是在之后被众多君主所沿用。

第二,就是对于制度的改革。当时的李渊最初还是沿用了隋朝的管理制度并且实行了三省六部的这样一个制度,而且之后他有在赋税上有一个改革,那就是实行了均田制。而这样一个制度可以说是让民众能够大力发展农业并且开展经济贡献,并且让刚建立的唐朝走向了稳定期,并且在自己儿子李世民接手之后进入了强盛期。

第三,对于历史记载的修改,由于当时经历隋朝那样一个乱世,所以说关于那一段历史的记载并不是很完善,而且当时的历史也有一些缺损,而这个时候李渊就亲自主持并且命令修复史书。而这个项目可以说是帮助后人完善了在那一段时间里所发生的事情,而这到李世民的贞观之治的时候才结束,可以说这真的就是一项大工程。

第四,对于货币的统一,虽然说这个事情从秦王政那个时候就开始了,但由于经历各种动乱并且国家的分裂和合并,钱币又出现了很多的不同,而这个时候的李渊就是亲自设计了一个铜钱,那就是开元通宝。可以说这个铜钱通行的时间将近几百年,而唐朝的几百年都收用这个钱币来进行交易的。

第五,完善隋朝所留下的科举制度。当时的科举制度隋朝的时候就已经是兴盛了,但由于当时战乱所以说科举制度唐朝初期的时候也没有进行,而李渊在之后就开始推行隋朝所留下的科举制,并且完善了科举制度中的一些不足之处。从这里就能够看出李渊对于人才还是比较重视的。

如果没有李渊苦心经营多年打下的底子,根本不可能成就光耀千秋的大唐盛世,李世民这个贞观之治的缔造者当然也就无从谈起。然而,李世民为了自己能当上皇帝,不顾父亲的感受、无视骨肉亲情,把大哥建成和四弟元吉以及十个侄儿全都杀掉,后来又对父亲行逼宫退位之事。 也就是说,老子铺好路,儿子强行开车上了道之后,却把老子一脚踹开,还把老子创业的历史改得面目全非,目的只是为了掩天下人之口,让自己继位看起来更具合法性和合理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推荐:

揭秘历史上草根出身的开国皇帝更爱杀功臣?

揭秘:诸葛亮最终败在体力上事必躬亲致积劳成疾

关羽执意走麦城后果有多严重?导致蜀国元气大伤

揭秘:水浒传中潘金莲挑逗武松为何没有成功?

名将悲歌:手握三十万精兵的蒙恬为何不举兵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