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风云人物

李玄霸被迫改名为李元霸这背后的原因到底时因为什么?

发布时间:2014-09-12 栏目:专题 投稿:开朗的薯片

唐朝时期的李元霸大多数人应该都知道,力大无穷;但实际上并没有李元霸这号人,而是李玄霸

隋唐演义》中有这样一个人物,他叫李元霸,天生力大无比,虽然长得很瘦小,但是他十二岁时就已经能够舞动一对800斤的擂鼓瓮金锤,如此神力不得不令人惊叹。在小说中,他是大隋第一好汉,也是李渊的第四个儿子。但遗憾的是,如此勇武少年,仅仅15岁就因被雷电所击中而死,倘若他没有死于雷电,在之后李渊建立唐朝时,必然会是一员猛将。

但是小说就是小说,它的演艺性质决定了它并不是真实的历史,那么历史上有没有李元霸此人呢?我们可以看到在《隋唐演义》中出现的那些人物在历史上都有原型,尉迟恭,秦琼,徐茂公,李渊等等都是在真实历史中有的人物,《隋唐演义》大体上还是遵循历史事实的,所以李元霸也是有原型的,他就是历史中唐高祖李渊的第三子李玄霸

古代的中国,有“为尊者讳”的传统,通俗易懂的说法,就是要避开尊长之人的名字皇帝的名讳,臣民是不能乱用的。比如说清朝同治年间江苏书局发行的《唐会要》,为了避康熙皇帝“玄”字讳,李玄霸就被写成了“元霸”,并且排在《高祖二十王》第一位。说到这里,大家也许纳闷了,李元霸不是传说中李渊的第四个儿子吗,怎么会排在《高祖二十王》第一位呢?

李渊有22个儿子,这个说法没问题,《新唐书》《旧唐书》都是这么记载的。李元霸在正史上,是李渊排行第三的儿子,这跟演义里排行第四是有差别的。李渊的大儿子,最后的爵位是隐太子。太子是储君,储君也是君,所以不能算王。李渊的二儿子,大家肯定知道,就是大名鼎鼎的唐太宗李世民。连“隐太子”都不能算王,李世民肯定不能算王了。老大、老二都不能算王,老三李元霸排在《高祖二十王》第一位,这是一点问题也没有的。

李玄霸李世民的弟弟,同样是皇后窦氏所生。根据《新唐书》和《旧唐书》记载,李玄霸名字其实大有来路,他出生时正逢李渊因为是外戚而被贬太原,当时,李渊一家正在去往太原的路上,窦氏却赶不及要生了,他们只能匆匆寻一道观借住,李玄霸也因此生于道观。李玄霸的玄即是道家的玄,他的名字就是玄门之霸之意。

但是一个如此寓意深刻的名字,在《隋唐演义》中却被篡改为李元霸,要知道其他人物无论身份高低,都用的是原名,这是为什么呢?很简单,就是因为避讳。我们知道隋唐演义》这本书,成书于明末清初,是清初的小说家褚人获所著,在当时,在位的皇帝是清康熙帝,康熙本名爱新觉罗·玄烨,中国古代通常都有避尊者讳的习惯,这一点如果扯上皇室就更加需要注意了,因为一不小心就会小命不保。褚人获为了小命,当然要避讳“玄”字了,于是,好好的李玄霸就变成了李元霸

李玄霸李元霸是同一个人,只是由于《说唐》比正史《新唐书》《旧唐书》更有人气,使得李元霸的知名度远远超过了李玄霸。在《说唐》里面,李元霸是隋唐第一条好汉,使一对大锤秒天秒地,打得一众反王服服帖帖。正史上的李元霸不以武艺见长,而是“幼辩慧”。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只是小小年纪,就病死了。他还没来得及参加李渊的太原起兵就死了,所以李玄霸在正史上没有存在感。

避讳的制度,其实并不止清朝有,这种事情历朝历代都有。比如唐太宗李世民的“世”和“民”字,唐朝的臣民就应该避讳这两个字。据《资治通鉴》记载,由于这两个字实在太常有了,李世民曾经特地下令只要不是“世”“民”二字连起来用,就可以不避讳。按照李世民的命令,“济世安民”这样的成语,在唐朝是肯定不能用了,其他带“世”字或“民”字的并不要求避讳

为避清朝皇帝讳改名的李世民的亲戚,不止李元霸一个。李世民名义上的女儿,实际上是侄女的弘化公主,就因为避“爱新觉罗.弘历”讳,在清朝刊行的《唐会要》里改成“宏化公主”。唐玄宗李隆基的庙号,在《唐会要》也改成“唐元宗”。

避讳制度,给老百姓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清朝顺治年间,因为要避皇帝“爱新觉罗.福临”名讳,搞得人们都不敢用“福”字。顺治皇帝知道后,还特别下旨说“不可因朕一人,叫天下百姓无福”,老百姓才避免了无福可用的局面。由于避讳制度实在太麻烦,所以在大清完了之后,就被废除了。

因为避讳的缘故李玄霸被更名李元霸,并且改后的名字知名度远超原名,这点也是叫人哭笑不得。

相关推荐:

这位皇帝做了俘虏 但是却感动敌人

大太监的心事:朱棣拿下南京,为何派宦官清宫?

童丽《情人再见》歌词

周冰倩《I Will Remember You》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