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风云人物

“汉朝虐我千百遍,我待汉朝如初恋”,曹操激情燃烧的岁月

发布时间:2014-11-23 栏目:专题 投稿:开放的小懒虫

曹操,这位中国人家喻户晓的人物,历来以白脸奸臣形象出现,这是受小说《三国演义》的影响。清末满洲贵族就曾喝问袁世凯“是否要做曹操。”

近代以来,曹操的形象开始回暖,很多人认识到历史上真正的曹操是稳定乱世,统一北方的英雄。鲁迅先生就说过“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

但是,即便是这种曹操的理解,也仅限于对他后半生的理解,这种理解是建立在对乱世的感悟和对曹操创业的不易而发出的。

然而,恐怕大多数人不知道,曹操早年是一个国家朝廷满怀热忱,以做汉官为无上光荣的热血青年,即便是汉朝廷数次对他“摧残折磨”,他依旧痴心不改。

曹操20岁就到京城洛阳做官,官拜“洛阳北部尉。”这个官职约等于今日首都公安局某分局局长。

当时的汉朝统治阶级已经腐朽不堪,达官贵人为所欲为,无人可治,京城臧龙卧虎,“随便扔块石头都能砸着一个红顶子”,形势更加严重。

曹操上任伊始,就表现出了一个有志青年官员的做派,他一改前任萎靡不振、尸位素餐的工作作风,首先对辖区三令五申,要求所有人守法遵规,否则就要严厉制裁。曹操是如何制裁犯法之人呢?他用的是“五色棒法”,所谓“五色棒法”就是在衙门门口悬挂十余根五色大棒,有敢犯禁者,以大棒杀之!

我们可以想象,年轻气盛的曹操初次做官,满怀壮志,他知道汉朝必须改变腐朽的现状,重塑公平正义的社会,而他就是要“从我做起”,要用自己的办法为汉朝江山社稷贡献青春热血。

我们也可以想象,曹操这种行为会有多少“老江湖”冷眼旁观,会有多少人等着看他的笑话,又会有多少人嘲讽他幼稚可笑。

那么青年曹操到底是行不及言还是言出必行呢?

曹操立下严刑峻法,但京城权贵根本没有把这个“小子”的话放在眼中,意料之中的事情发生了。

蹇硕的叔父蹇图违禁夜行,被曹操捉拿。

蹇图没什么了不起,但蹇硕却非同小可,此人是当时皇帝汉灵帝宠幸的大太监,权势熏天,朝中重臣也都畏惧他。

这样一个人的叔叔,即便犯了法,换做一般的官员,谁又敢管呢?当然,蹇图也正是靠着自己侄子的身份才如此狂妄,目无法纪的。

可惜,蹇图遇到了青年曹操

曹操不顾蹇图的背景,直接命人将其用“五色棒”棒杀正法,一时间,舆论哗然,群情耸动。

曹操这个在京城不起眼的青年官员,一夜之间名动朝野。史书称,曹操治下“京师敛迹,无敢犯者”。

青年曹操用他的办法实现了社会治安的清明,此人的胆魄和手腕出类拔萃,这种人才原本应该得到朝廷的重用,但是汉朝已经积重难返,腐朽到骨髓。

曹操因杀死蹇硕叔叔,被宦官嫉恨,好在他父亲也有宦官背景,所以曹操得以保住一命,京官肯定做不成了,他被调往原离京城的顿丘担任顿丘令(约相当于县长)。

可没过多久,他就因为牵扯到一起政治案件(他堂妹夫被宦官杀死)而被免职。

那一年,曹操才不到24岁。后来他对儿子曹植说:“回想起来我23岁做顿丘令的时候,所作所为皆问心无愧,你今年也23岁了,应该多为国出力啊。”

此后的两年时间中,曹操回到老家涿郡,无所事事。

直到两年后,曹操才再次进入朝廷做官,官拜议郎(约相当于现在国务院参事)。

议郎是一个闲职,并无实权,曹操的父亲让曹操这个官大概是想让曹操安分守己,做个平平安安的国家公务员,熬到老领全额退休金拉倒。

假如曹操的父亲能看到曹操日后的成就,那么我保证,我一定不会把儿子安排在这样的岗位上,因为曹操根本就闲不住。

曹操任议郎期间,屡次向皇帝上书,痛陈朝政的弊端,希望皇帝振奋精神,励精图治,恢复汉朝昔日的荣耀。但是,对于一个行将就木的王朝,当时的区区小议郎曹操的呐喊,就如同狂风中的一声悲鸣,淹没在了滚滚物欲横流之中,毫无作用。

按照正常局势发展,曹操此生大概也就这样了,虽有才能但不为权贵所容,虽有志向但无用武之地,一生熬个平安终老,到死以厅级干部离世,这大概算是曹操最好的结局了。

然而,四年后,黄巾起义爆发了。天下大乱,腐朽的汉朝极速扩军,要镇压叛乱,于是,曹操的机会来了。

曹操早年喜读兵书,又练习武艺,是文武全才的人物,如今眼看能在战场上建功立业,他自然义无反顾的抛弃他爹给他安排的这个闲职,入伍从戎,拜骑都尉(约相当于旅团长一级),随皇甫嵩大破黄巾军。

战后,曹操以军功拜济南相(约相当于现在济南市长),那一年曹操29岁。

曹操在济南郡期间,大刀阔斧的整肃吏治,改变官场风气。当时他下辖有十余个县,各县长吏依附贵势,贪赃枉法,无所顾忌。曹操之前历任长官皆置之不问。但曹操却不愿碌碌无为,随波逐流,他到任后,竟一下子奏免十分之八的长吏,导致济南郡全郡震动,贪官污吏纷纷要求调离济南。一时间,济南郡“政教大行,一郡清平。”

曹操能在权力范围内实现他的政治抱负,但是,大厦将倾独木难支,更何况曹操人微言轻,面对汉朝这艘即将沉默的巨轮,他一个人所做的这么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曹操从20岁做官到现在已经十年了,30岁的曹操第一次感受到了无能为力,汉末的社会太黑暗了,国家被宦官和权贵把持,到处卖官鬻爵,混乱不堪,百姓贫苦无着,家破人亡,整个社会处于动乱的边缘。

曹操这样的人,即便有凌云的壮志却也无从施展,搞不好还要得罪权贵,连累全家。

最终,曹操选择了辞职。

他离开了污浊的官场,推脱自己身体不好,回到老家冬天读书,夏天狩猎,不再理会是是非非,不再牵扯到功名利禄。

然而,天意如此,谁也无法左右。汉灵帝为了分大将军何进的兵权,而设立“西园新军”,置八校尉,钦点曹操担任“典军校尉。”

大概是看到这支新军颇有新的气象(西园新军统帅皆当时有志向的青年将领,包括曹操的发小袁绍),曹操汉朝的热情再度点燃,入朝做官。

曹操当时还不知道,这次入朝,将是他一生的转折点。

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驾崩,大将军何进与宦官相互攻杀,汉朝中枢大乱,边防军将领董卓趁机入主汉中央,废少帝刘辩,立献帝刘协。

曹操不愿跟随董卓,他逃回家乡,散尽家财,向全天下发布讨伐董卓的檄文,号召所有忠于汉朝的群雄联合起来讨伐“窃国大盗。”

初平元年(190年),轰轰烈烈的关东联军组成,曹操为此颇为欣喜。然而,好景不长,关东群雄各怀鬼胎,止步不前,忙于内讧。曹操气愤,亲率步卒,孤军追击董卓,结果在荥阳战败,险些丧命。他看到关东群雄目无朝廷,不顾念苍生社稷的样子,痛心疾首的写下《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至此,曹操终于彻底觉悟:汉室不可复兴,乱世难以速定。

他重整旗鼓,重新制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他要用他的方法稳定国家,扫平乱世。

至此以后,那个甘愿为汉朝抛头颅洒热血,披肝沥胆的汉臣曹操渐行渐远,另一个铁腕强权,雄心万丈的乱世英雄就此诞生。

曹操在以后的执政中,针对汉朝政治制度的弊端,进行了有的放矢的改革。他“唯才是举”,从基层选拔人才,抑制腐朽的根源豪强地主,扶植流民进行屯田,将新兴的寒门士族作为新鲜血液补充进自己的政治集团,针对社会上的歪风邪气进行毫不留情的割除,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曹操不仅在制度上对汉末以来的劣根进行清算,而且从思想上对名门望族垄断的文化解释权进行解构。

所有这一切,使得中国从极度混乱的汉末大动乱重新归向统一。而曹操所有这一切施政纲领的来源,不正是他青年时代对汉朝的感悟所得吗?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曹操是如何评价自己的青年时代吧。

“我被举为孝廉时,年纪很轻,自以为不是那种隐居深山而有名望的人士,恐怕被天下人看作是平庸无能之辈,所以想当一个郡的太守,把政治和教化搞好,来建立自己的名誉,让世上的人都清楚地了解我。所以我在济南任国相时,开始革除弊政,公正地选拔、推荐官吏,这就触犯了那些朝廷的权贵。因而被豪强权贵所恨,我恐怕给家族招来灾祸,所以托病还乡了。

辞官之后,年纪还轻,回头看看与我同年被荐举的人当中,有的年纪已五十多岁了,还没有被人称作年老。自己内心盘算,从现在起,往后再过二十年,等到天下安定太平了,我才跟同岁中那些刚被举为孝廉的人相等罢了。所以返回家乡,整年不出,在谯县东面五十里的地方建了一学社,打算在秋夏读书,冬春打猎,只希望得到一点瘠薄的土地,想老于荒野、不被人知,断绝和宾客交往的念头。但是这个愿望没有能实现。

后来我被征召做了都尉,又调任典军校尉,心里就又想为国家讨贼立功了。希望得到封侯,当个征西将军,死后在墓碑上题字说:‘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这就是我当时的志向。然而遇上董卓犯上叛乱,各地纷纷起兵讨伐。这时我完全可以招集更多的兵马,然而我却常常裁减,不愿扩充;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兵多了意气骄盛,要与强敌抗争,就可能重新引起祸端。所以汴水之战时,我部下只有几千人,后到扬州再去招募,也仍不过三千人,这是因为我本来的志向就很有限。

......

今天我说这些,好像很自大,实是想消除人们的非议,所以才无所隐讳罢了。假使国家没有我,还不知道会有多少人称帝,多少人称霸呢!可能有的人看到我的势力强大,又生性不相信天命之事,恐怕会私下议论,说我有夺取帝位的野心,这种胡乱猜测,常使我心中不得安宁......。”

以上内容出自曹操自述《让县明本志令》。

曹操身居高位,不敢放权,霍光身死之后,霍家被灭族,曹操又怎能不以此为戒呢?十年前,笔者曾作《千古谁识曹孟德》,文中分析了曹操性格和人生的形成轨迹,今日笔者仍持此论:

曹操在无数次风浪和争斗中幸运的走到了最后,是命运将他推到了历史的前台。人们都说:“有的人是适应环境有的人是让环境适应自己。”

其实纯粹的这两种人都不存在,人们其实都生活在一个大的社会中,无论是伟人还是普通人都不可能凭一己之力改变这个环境,大家都是这个环境中的一员,所以说其实每个人都是在适应环境,只不过,有的人会顺应潮流改造环境曹操应该算是这类人。

曹操那一代人经历了汉朝末年的黑暗,又经历了汉末动乱,亲眼目睹了无数的悲惨血腥,亲身经历了太多的悲欢离合,正是这样的经历造就了那一代人雄浑质朴的特质,对生死看得淡泊,对命运颇多感慨,这从建安时代的文学作品和事迹中都清晰可见。

不知道,曹操在临终前,回望此生,会不会缅怀他青年时代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可谓“汉朝虐我千百遍,我待汉朝如初恋。”

相关推荐:

最好命的皇帝明明是历史罪人但被捧为圣君

秦始皇的遗诏是否被篡改?秦始皇遗诏的内容

赵匡胤欲迁都洛阳,为何遭反对!

揭秘:名将薛仁贵之妻是王宝钏还是柳金花?

美人春宵一刻至亡国的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