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风云人物

新四军四个支队司令 一个评元帅 两个评大将 他不牺牲也是大将

发布时间:2014-11-27 栏目:专题 投稿:搞怪的咖啡

1937年12月25日,新四军军部在汉口成立,1938年1月6日移至江西南昌。全军共一万余人,下辖四个支队:第一支队,陈毅任司令员,傅秋涛任副司令员;第二支队,张鼎丞任司令员,粟裕任副司令员;第三支队,张云逸兼任司令员,谭震林任副司令员;第四支队高敬亭任司令员。

咱们来看看上面提到的这些新四军组建时这些正副司令,到1955年在世的,都被评为什么军衔。

高敬亭将军照片

陈毅是元帅,张鼎丞、谭震林被评为大将级,因离开了军队工作而未被授衔;粟裕大将第一人,张云逸十大大将排第七;只有傅秋涛将军是上将,却也是上将前十,这还因他在解放战争中战功不突出有关。

那么问题来了,高敬亭将军未死的话,可评什么军衔呢?那绝对是大将没跑了。首先他有战功,非常能打战,而且不亚于粟裕,其次在当时新四军组建时,他的第四支队是兵力最强的,占了新四军的三分之一,曾有过“新四军吃四支队的饭”一说。

那么高敬亭将军有多能打战呢,咱们来看看他在土地革命时期的战绩。

自从黄麻起义的部队创立“鄂豫皖根据地”后,这处根据地虽然历经磨难,却一直红旗不倒,其中贡献最大的就是高敬亭将军

根据地建立后,在许继慎、徐向前、旷继勋等著名红军将军的领导下,根据地迅速壮大,到1932年初达鼎盛时期,部队发展至四万五千,根根地据有26个县政权,人口三百多万,面积四万余平方公里,而高敬亭就是当时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1932年成立了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主席高敬亭

后来部队反围剿不成功,主力被迫离开鄂豫皖根据地而开始西征。这是鄂豫皖根据地的首次大挫。红四方面军西征后,根据地又重新组建了红25军,军长吴焕先,下辖两个师,后来大将第二的徐海东将军一个师的师长,高敬亭是另一个师的政委政委。

之后反动派依然对根据地派重兵围剿,经过浴血奋战的红25军决定长征,于是,红25军主力也离开了鄂豫皖根据地进入了鄂豫陕地区。

此时的鄂豫皖边区,红军不足二千,且正被分割包围在几个狭小地区,仅存几小块苏区,累经摧残,已基本成为无人区,在此存亡之际,高敬亭毅然站了出来,率领残部继续和上百倍的敌人浴血奋战。

在这期间,高敬亭自领红二十八军政委(未设军长),在他的率领下,红二十八军战败了率领10多万军队“剿共”的国民党3任总指挥。

特别是最后一任总指挥卫立煌,除率领10多万正规部队外,又武装30多个县保安团,修筑8万多座碉堡和40多条封锁线,对红军实行所谓“驻剿”、“围剿”、“追剿”,也无济于事。

更有讽刺意味的是:卫立煌刚发表战报称“高敬亭被击毙”,第二天其部属国民党一o二师就遭到高敬亭部重创,气得他悬赏十万大洋要买高敬亭的人头。

能让国民党悬赏十万大洋买人头的红军领导,貌似只有毛主席、朱德元帅、徐向前元帅这样级别的高级领导人。

而且率两千残部,在无人区这样没有任何补给,粮食弹药衣物都没有保障的情况下,挫败了包括卫立煌这样名将率领的十多万装备精良的部队围剿,而且还发展壮大了,这是何等的厉害啊,这完全只能用奇迹来形容,说高敬亭战斗能力不亚于粟裕,完全没有夸大。

图为新四军战士

可是在1939年6月4日,高敬亭在肥东青龙厂被捕,24日被枪决。高敬亭这位共产党的优秀将领,国民党花10万银元买他的人头没买到,却被自己人的子弹夺去了年仅32岁的生命。

导致高敬亭直接被捕的原因是他不听叶挺指挥,当时叶挺要他率部东进,他却违抗命令要求在皖中打游击(后来证明,高敬亭的决定是对的),再加上其手下第7团团长杨克志、副团长曹玉福在东进途中叛变投敌,所以他被冠以违抗军令和可能投敌的罪名被捕。

接着叶挺将请求处决高敬亭命令上告了国民党中央和共产党中央,又在蒋介石命令下,未得到新四军实际领导人项英和中共中央的批示下,处决了高敬亭

当然了,高敬亭的死,并不完全是叶挺的错,他自己也有很大的原因,在二十八军中,他就大搞肃反,让很多同志不满,以致他被捕后没一个人求情。也许是叶挺军长听到那么多同志控诉高敬亭搞肃反时的累累罪行,让叶挺觉得太令人发指了,便下达了处决的命令

当然了,这也看出了叶挺脱党十年,政治工作水平有限,竟然得到蒋介石命令后,就杀了一个蒋介石要花十万大洋也买不到人头的共产党优秀将领,估计当时蒋介石接到叶挺的请示后,笑歪了牙,并做出了生平最痛快的一次处决命令

一直到1977年,党中央遵从毛主席的生前指示,为高敬亭平反。高敬亭有个警卫很厉害,那就是后来的上将万海峰。

相关推荐:

探秘:契丹开国皇帝陵墓1000多年未被找到

妹妹和李煜的情愫暗生竟是周娥皇的致命一击

是谁三反蒋介石终又与其携手言和?

穷书生司马相如是怎样将富家女卓文君追到手的?

揭秘康熙帝的另一面:奉行节俭人称“爱银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