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风云人物

诸葛亮说他是乱臣贼子,其实他高风亮节,是个忠臣

发布时间:2014-12-05 栏目:专题 投稿:可靠的镜子

(灿烂海滩原创作品,请勿转载)

《三国演义》第九十三回诸葛亮“骂死王朗”把诸葛亮出色的口才表现得淋漓尽致。诸葛亮的这番言论,正气凛然,慷慨激昂,义正词严。面对诸葛亮的驳斥,王朗的表现是“气满胸膛,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每当读书至此,很多读者都不禁击节称赞,无不为诸葛亮的口才而折服。

诸葛亮骂死王朗的故事,在历史上是真实发生过吗?通过对各种史料的分析,可以得出一个肯定的答复:这个故事是小说家虚构出来的。原因很简单:在《三国演义》中被骂死的王朗死亡时间及死亡地点都与历史记载有明显的差异。

《三国志·明帝纪》中记载:魏明帝太和二年(公元228年)正月,诸葛亮大军进犯曹魏边境的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当地军民纷纷倒戈,依附诸葛亮。魏明帝曹睿派遣大将军曹真率兵抵御。左将军张郃在街亭之战中打败马谡,夺回三郡。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失败。在这段时间里,并未出现小说中所言的王朗随军出征的记载。反倒是在《三国志·王朗传》中说:同年十一月,司徒王朗病死。可见王朗死亡的时间是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后,因此他就不可能如小说所言是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间死亡的。

另外,《三国演义》里诸葛亮骂王朗“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恶深重,天地不容”,其实这个记载也是与历史不符。王朗原本是汉室忠臣。据《三国志》记载王朗在东汉末年担任会稽太守,孙策为袁术攻打会稽,功曹虞翻劝他逃跑,王朗认为自己身为汉吏,应该为国守城,拒不投降。战败后,他携老母及家小由海路一直逃到东冶,最终被穷追不舍的孙策逼降,孙策命人将其置留曲阿。曹操于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奉献帝于许县。献帝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曹操以朝廷名义征辟王朗。孙策遂派人遣送;王朗辗转江海,积年方至。效力曹魏期间,王朗并未参与曹丕篡汉,因此“同谋篡位”一说并不成立。

第三,小说通过诸葛亮之口痛骂王朗“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是一个小人,其实历史上的王朗高风亮节王朗早年师从杨赐学习经学,后一度为官。杨赐去世后,王朗为老师举哀行孝而弃官。可见王朗重礼。王朗还颇有正义感。《三国志·王朗传》注引《王朗家传》说,王朗自小和沛国名士、莒县令刘阳交友。当初,刘阳认为曹操将不利于汉室,想除掉他。刘阳死后,曹操要杀他儿子报仇。其子恐慌,四处逃遁。刘阳故旧虽多,但无敢收留。只有王朗接纳、隐藏他多年。从会稽回许县后,王朗多次在曹操面前规劝,曹操才不予追究,刘阳的门户因此得以保全。

此外,王朗一个治学严谨的学者。《三国志·王朗传》载录其有“《易》《春秋》《孝经》《周官》传,以及奏议论记”诸作,并称“咸传于世”,在晋代犹置于学官。《三国志·王朗传》注引《魏略》载:“朗高才博雅,而性严整慷慨,多威仪,恭俭节约,自婚姻中表礼贽无所受。常讥世俗有好施之名,而不恤穷贱,故用财以周急为先”,可见,王朗还是一个以德立世、不肯媚俗求名的廉吏。

相关推荐:

油炸食品有学问

做题前

蔡卓妍《同班同学》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