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风云人物

史上最嚣张道士,皇太子、宰相、太监在他眼里全是浮云任意摆弄

发布时间:2014-12-12 栏目:专题 投稿:兴奋的柚子

北宋赵宋王朝,道教深受赵氏皇室热捧,北宋帝国第三任皇帝宋真宗就是一位道教超级粉丝,被契丹人欺负得脸面无光的赵恒只有在道教神仙们那里找找寄托,于是他伪造天书,大兴祥瑞,封禅泰山,号为“大功业”,又任用丁渭为相,在全国各地广建宫观,一时间道教风声水起,好不风光。

但直到宋徽宗赵佶上台后,道教才真正迎来了巅峰时期。

有了蔡京当管家把国库的银子装满后,赵佶其中一笔消费就是广修天下道观,一时天下名观群立,上清宫、洞宵宫,崇福宫、明道宫,一个个名观在赵佶的手头得以重建或扩建。

而他的帝国的执宰们,通常都还有挂有一项虚职——提举某某宫,通常得罪皇帝的时候,就去道观当管家,蔡京、吕惠卿、张商英、韩忠彦都担任过这项职务。

道教的得势必然是另一大宗教佛教的受压制,当时道教之兴盛,到了有的小寺为了哄骗香火,就在寺庙里供点道系神仙(其实到了唐宋时期,儒道二教合流的趋势很明显,大家都在吸引对方一些有益的教义为其所用,对一些民间皆为崇拜的历史人物都纳入自己的神系),做些道场,赵佶佛教这种卖羊头挂狗肉的行为很不满,在政和二年的时候就公开行文宣布“释教修设水陆及祈禳道场,辄将道教神位相参者,僧尼以违制论;主者知而不举,与同罪 ”,明确了道教神仙和各类道教活动的庄严性和专属性。随后又明文规定“道士序位在僧上,女冠在尼上。”明确了道教佛教的压倒性优势。

而一批道家人士则成为了赵佶眼中的活神仙,倍受尊崇,魏汉津、徐神翁、刘混康、虞仙姑、王老志、王仔昔,都成为风光一时的人物。

但谁都比不过林灵素

林灵素本名林灵,温州永嘉人,家境出身贫寒,略识文字,曾经做过苏东坡的书童(和高俅看来是同门师兄弟),据说有一次苏大胡子问小林说你有什么志向,林灵说世人时刻想生封候死立庙,我看也不过是浮云,只有做神仙,才是我一生最大的梦想,当时就把苏东坡蒙做了,另眼相看。

年轻时的林灵离开苏门后四处浪荡,在佛家的禅院道家的道观都呆过,但做和尚的经历并不愉快,经常受到师父的责罚而负气出走,后来进入道观一心修道。林本人的特点是机敏过人,口才好,特能忽悠。

政和六年,经方士徐知常的引荐,林灵受到了赵佶的召见,二人“一见钟情”,赵佶问小林会点什么道术,林灵素张口就说上知天庭,下识地府,更不用说人间万象,之后林道士赵佶介绍起了天国的样子,说天有九宵,神宵最高,神宵宫的主人号长生大帝君,就是你老人家啊。其它臣仆有蔡京为左元仙伯,王黼为文华吏,蔡攸为园苑宝华吏,郑居中、刘正夫、盛章、王革及诸巨阉,在神宵皆有名位。而最近颇受赵佶宠爱的刘贵妃刘氏则是九华玉真安妃(以上诸人估计事前都给林道士封过红包)。

赵佶深信不疑,对林道士大行赏赐,赐名“林灵素”,封号通真先生,在皇宫旁修了座通真宫赐给林道士,充许其可以自由以入皇宫,并命天下皆建神霄万寿宫,在开封开神霄录坛,传录散符,在帝国全民皆道,将帝国修习道教推向了最高潮。

看着林灵素混得如此好,天下道徒趋之若鹜,鼎盛时期门徒竟有二万余人,还拿着政府发的工资,谁都明白,跟着林道长,美衣玉食,皆得富贵。在他的影响下,帝国依照官员的品秩,设定道官道职,内有诸殿、侍晨、校籍、授经等官,相当于政府的待制、修撰等官。林灵素的官职最高,名号最多,被赐予通真达灵元妙先生、金门羽客、大中大夫、冲和殿侍晨,上朝时位列执政官之后。

得势后林灵素想到了早年他和佛家的宿怨,于已于教,打击不识时务的佛家成了他的重要目标。

赵佶以前的北宋皇帝,虽然尊崇拜道教,但对佛教保持着敬而远之的态度,拜完老君再供供菩萨也还不错,但在林灵素的鼓动下,赵佶看“菩萨”也越来越不顺眼,觉得佛家禁欲望、忘父母,教义实在不咋的。

当然像三武禁佛那样粗蛮的行为作为一个艺术家赵佶是不屑为之的,文化人自有文化人整人的方法,于是赵佶下诏,先为在中土流传了千年的佛家神仙们改改名,释迦牟尼名字太洋气了,得改改,叫大觉金仙,观世音菩萨改称观世音仙人,十八罗汉称十八无漏,四大金刚称四大力士。

神仙改名字当然还不够,寺院统改名,比如大相国寺就得改成大相国宫或大相国观,对和尚的称呼也得改,僧人改称德士,尼姑称女德,出家人身体发肤也是出之于父母,不准剃头都必须蓄发带帽,入寺后取的法号也不能叫了,废除,寺院里大家见面得称张德士王德士李女德杨女德。

帝国还对管理宗教的机构进行了改革,原来只是主管道教业务的左右街道录院改为道德院,升级为主管全国宗教事务。而原来的僧箓司则改称德士司,隶属于道德院,算是降级合并。

此令一出,天下僧尼哗然,佛家改成这样,还能叫佛家?和尚还是和尚?虽非禁佛,但与禁佛无异。不仅佛教人士,当时的很多有识之士也公开表示了反对,后来的名将宗泽当时知登州,对帝国的宗教机构改革采取了非暴力不合作态度,就被撤了职。而更多的寺院不忍心看着自己崇拜的佛祖神仙们被改得面目皆非,就把佛像埋藏了起来,1996年山东省青州市龙兴寺遗址就发现了一个大型佛教造像窖藏,出土了二百余尊雕刻造像,从佛像题纪纪年上看,从北魏永安二年(529年)到北宋天圣(10 26年),包括了北魏、东魏、北齐、隋、唐、北宋共500余年,考古学家推断埋佛的原因和当初林素灵推动的那场改佛运动有直接关系。

佛教都让林灵素给改了,那么像赵佶为了林道士将他的家乡温州升格为应道军节度那更是小菜一碟了。

就算权倾朝野的蔡太师,宦海生涯几度沉浮,也成为了林大师的手下败将,入宫之初林道士多少还给蔡太师一点面子,在九天神宵宫上给他留了一个位置,可时间一长,林道士得宠之甚蔡太师也看不下去了,二人的矛盾逐渐激化,林道士开始为他的老东家苏大胡子等人翻案,对皇帝赵佶说那帮元祐党人在天上皆位列仙班,职务比我还高,怎么可能是奸臣,据说还题诗一首:

苏、黄不作文章客,

管、蔡反为社稷臣。

三十年来无定论,

不知奸党是何人?

徽宗时代新党专权,这样敢公开场合为旧党翻案的,也就林灵素一人,此后蔡林二人关系更加恶化。反到是蔡家的反骨仔蔡攸和林道士走得很近,二人联手,第四次搞倒蔡京和蔡绦。

一时间,林道士要风得风要雨得雨,遇神灭神,遇佛灭佛,好不威风,看着昔日的“苏门弟子”(当然还包括高俅)如此威风,难怪大宦官梁师成要在各种公众场合哭着喊着自己是苏大胡子的私生子,以一染苏门气息为荣。

大师到了后来真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到了皇宫中就算是遇到皇太子赵桓也不放在眼里了。

树敌太多,很快林道士就遭到报应了,宣和元年(1119年)五月,大水犯开封,林大师奉旨登城施法退水,这次老天爷没给林大师面子,水一直不退,林大师水退不了,只能张口胡说什么太乙离宫,近年开封必有大难(当然几年后林大师的乌鸦嘴真灵验了),得让皇帝迁都。

虽然迷恋道教,但作为皇帝迁都这种事不是儿戏,赵佶还是知道轻重的,此事后林大师赵佶眼中的地位就降低了很多,此时皇太子也适时的参了林道士一本,朝中众臣也下坡羊子争着赶,纷纷出来弹劾他贬毁佛教,擅议迁都,赵佶只得打发这个在开封呼风唤雨了四年的神棍回家。

林灵素走了,他导演的这出闹剧则成为了整个帝国灭亡前的滑稽戏,让帝国的结局充满了黑色幽默。

夜狼啸西风/文

相关推荐:

张飞嗓门奇大无比,那么张飞与关羽谁更勇猛?

潜伏在蒋介石身边最危险的间谍:一句话葬送74师

武则天的孙女玉真公主简介 玉真公主怎么死的?

赵高害恩人李斯害学生胡亥 最后下场如何?

张飞外出捡了个老婆回来 是巧合还是精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