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风云人物

他是最能打仗、最会打仗的开国元帅,有一大憾事,世人为之慨叹

发布时间:2014-12-22 栏目:专题 投稿:坚强的眼睛

开国的十大元帅中,朱德、叶剑英虽然是总部领导人,实际上都没有直接指挥大兵团作战的经历;贺龙在解放战争中主要负责西北军区的后勤工作;罗荣桓、聂荣臻、陈毅三人擅长的是政治工作;陈毅虽然担任第三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实际主持野司工作的却一直都是粟裕。

所以说,在开国元帅中,真正直接指挥作战的统帅是彭德怀、刘伯承、林彪、徐向前四人。

老实说,这四人骁勇善战,全属于百年难有的军事奇才。

但,认真考究起来,要在这四个人中选一个最能打仗、最会打仗的人,这个人又非徐向前莫属。

当然,有人会不服气,认为应该把这个“最能打仗、最会打仗”的桂冠加在林彪头上。

可是,和徐向前相比,无论是指挥艺术还是胆略方面,林彪都略逊一筹。

林彪打仗的特点是勤于计算,步步都计算到位,他自己也说:“我因为长期以来,肩负保卫党中央的重任,又是毛主席直接指挥的主力,我的担子很重,打仗较为慎重。一般情况下,有了七成把握才打,只有五六成把握,风险太大,不能打,等到有了八九成把握,又会失去战机,无仗可打。”

战场上的情况倏息万变,战机稍纵即逝。林彪就因为计算太多,所以坐失很多作战良机,而且太勤于计算,就常常会裹足不前,失去了作为一名军事统帅应有的胆魄和眼光,影响到战略才能的发挥。

另外,林彪主要擅长游击战和运动战,其中又以奔袭战、追击战较为得心应手,阵地战实际上是他的短板。

而且,在林彪军事生涯中,大多数战例都是以多打少,以优胜劣,罕有以少胜多的战例。

想想看,在井冈山时代,林彪那个“红旗能打多久”的疑问、长征中的“会理风波”、抗战初期“到陕南去打游击”的主张,随后要跟日本人“打大规模的运动战”等等事例,都充分地反映出了林彪的战略眼光欠缺。而解放战争中三战四平失利,辽沈战役打锦州时磨磨唧唧、犹豫不决,中南战争中打白崇禧期间又失误连连,均体现出其信心缺乏、胆气不足。

辽沈战役中,林彪歼敌47万,那是建立在70余万对敌55万的基础上的;平津战役更是以百万大军对敌60万,这才获得歼敌52万的胜利。这,与同期淮海战役中粟裕以36万歼敌44万的战绩比较起来,优劣立判。

刘伯承呢,有着强大的军事理论作为支撑,用兵灵活机动,出奇制胜,精彩代表作有七亘村、神头岭、上党、平汉、陇海、定陶、鄄城、巨金鱼等战役战斗,基本每一役都精彩绝伦,称得上是中国战争史上的经典战役。可是,刘伯承用兵,奇则有余,刚猛却不足。想想看,原本“刘邓大军”是以惯打恶仗、硬仗的红四方面军为基底建设起来的,可到了刘伯承的手里,总表现得有些缩手缩脚。挺进大别山后,这方面的现象尤为突出,竟然数避白崇禧的桂系部队。

与刘伯承相比,彭德怀作战猛则猛矣,却思虑不密,其指挥战役敢行险着,多次在虎口拔牙,以少胜多也是他的拿手好戏,但大胜之后常有大败,虎头蛇尾,让人叹息。比如百团大战中的关家垴战斗,解放战争时的榆林战役和西府陇东战役,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等等,都足以说明这个问题。

向前用兵既奇,又具超人的胆略,既长于游击战和运动战,阵地战也打得有声有色,以少胜多、甚至以少歼多的军事作品比比皆是。

其中,徐向前指挥的苏家阜大捷是红军时期最成功的围点打援的光辉范例。在该战役中,徐向前以不足2万人的兵力围歼敌2万多人;在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战役中,徐向前以8万之兵对敌20余万,最终歼敌8万。该战,为红军战史上歼敌数量最多的一次战役。而在战斗过程中所使用的“收紧阵地”战法则是兵法上的一次成功发明;临汾战役解放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使用坑道爆破战术攻克城市的范例,在这场战役中,徐向前以数万地方部队围攻72天,生生将历史上从未被攻破的“卧牛城”一举拿下;晋中战役,徐向前又以6万疲劳之师秘密北上,连续作战,在一个月之内横扫晋中,连克14座县城,歼灭阎锡山军队10万之众,该战役是整个解放战争中最成功地运用灵活机动的运动战术取得以少胜多的又一光辉范例;太原战役解放战争中攻克的敌人设防最严密、阵地最坚固、难度最大的城市攻坚战。同时,也是解放战争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我军兵力少于敌军、而且火力也远远不如敌军,却敢于主动攻城且能够实现长期围城的大型战役

苏家埠战斗、反六路围攻、晋中战役太原战役等四大战役均被列入解放军55年以前十大经典战役之中,即:十大经典战役,徐向前一人独占其四!

而最让人称道的是,与其他将帅相较,其他将帅都是在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导下成长为军事家的,徐向前军事思想却是早在红军时期就已经形成,并且自成一家,独具特色,其用兵思路又与毛泽东惊人地一致。这,就是徐向前比其他元帅更胜一筹的地方。

但是,徐向前也是人,不是神,也有过战场惨败的经历。

1936年10月,由渡过黄河的二万一千八百多人组成的红军西路军西征,在历经古浪、高台、水泉和倪家营子等地多番血战后,到了1937年3月,战斗人员只剩下三千人左右,可谓损失惨重!3月14日,西路军指挥部在肃南县康乐乡石窝山举行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会议。会议决定:徐向前、陈昌浩离开部队回陕北,向党中央汇报情况。另外,现有三千人就地改编成三个支队,分散游击,保存力量,等待刘伯承率领的援西军到来。

向前却在会议上提出了反对意见,即自己不愿先一步离开大家,要与大家生死与共。他说:“我不走!部队打了败仗,我们回去干什么?大家都是同生死、共患难过来的,要死也死在一块嘛!”

但,在众人的劝说下,徐向前最终还是和陈昌浩化装离开了队伍。

这一次几乎等同于“败走麦城”的经历,给用兵如神的徐向前留下了毕生难以磨灭的疼痛。

虽说回到延安后,毛泽东安慰他说:“不要难过,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你能回来就好,有鸡就有蛋。”但徐向前自己却无法抹掉这段痛苦的经历,他埋藏下一个心愿:假以时日,必亲自带兵剿灭马家匪军,以报西路军覆灭的血海深仇!

可是,回到延安后,徐向前就开始生病,后来因为骑马去开会不慎从马上摔下来骨头折了。再有,徐向前长期患有头痛病,一紧张就犯,犯起来很厉害,坐不下,躺不住,满地里打转转,还兼患有胸膜炎。所以,在延安,徐向前一直处于养病休养状态,甚至连党的“七大”都没能出席。

对于西路军的西征失利,徐向前后来总结有三个原因:

一、西征目的不明确,半年内中央三次改变作战目的。

二、中央西路军指挥过细,限制了西路军的发挥。

三、河西走廊的特殊地形,西路军前后行军300多里,一字长蛇,不便集中优势兵力作战

实际上,导致西路军惨败还有很多原因:比如说敌我兵力悬殊、枪支和物资供应不上、部队的伤员没能得到妥善安置,伤员随队作战,严重地影响到了西路军的机动灵活性等等。

即便是这样,徐向前还是率领西路军消灭了马家军精锐的4万多骑兵部队,杀得马家军元气大伤,为中央立足陕北赢得了宝贵的军事空间。

在延安,徐向前的身体虽然不好,但谁都知道他是一个可以指挥千军万马的角色,中央也一直想把主要的军事职位安置给他。

1946年9月,山东野战军陈毅和华中野战军粟裕之间出现了军事上的分歧,中央就打算派徐向前到山东负责军事。但是,徐向前沉疴不起,遗憾地未能履任。中央只好指定由粟裕负责华东战区的军事指挥,粟裕也由此成为我军最擅长指挥大兵团作战军事家。

1947年下半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后,徐向前指挥着一支由地方部队组成的不足五万人的野战集团取得了临汾战役的胜利,随即实施晋中战役太原战役

向前的老乡、山西土皇帝阎锡山,对徐向前是十分器重的。阎锡山曾慨叹说:“我山西是个出人才的地方,文有薄一波,武有徐向前,如果这两个人都为我所用,我就可以统治全中国,可惜他们都跑到共产党那里去了。”

在晋中战役阎锡山的王牌“亲训师”和“亲训炮兵团”被徐向前干净利落地消灭了,阎锡山长声哀叹:“我白活了六十五岁,让个邻村的乡亲后辈徐向前整得好苦。”

太原战役中,彭德怀抵达太原前线,对正在组织太原战役的徐向前说:去年你打完临汾,我就向中央请求让你去西北,当时没能得到批准。现在中央已经决定,等打下太原后,你的部队都调给一野。以后,咱们一起去消灭胡宗南和马匪军。

向前高兴地说:非常乐意在彭总领导下工作,也很想去西北,就是担心身体不行。

太原战役后,阎锡山狼狈地逃到了南京,后又飞逃台湾。盘踞山西达38年之久的阎锡山政权宣告灭亡。

而徐向前也真的因为身体的缘故,没能协助彭德怀统兵横扫西北,荡平马匪,为九泉之下的部下报仇雪恨。

这,也就成为了徐向前平生的最大憾事。

1990年6月,徐向前住进解放军总医院,6月29日国家主席李先念赶到了总医院南楼六病室探病。徐向前听说战友来了,略微睁大眼睛,说:“我的遗言有三条:一是不搞遗体告别;二是不开追悼会;三是把我的骨灰撒到大别山、大巴山、河西走廊和太行山……”

按照徐向前的遗愿,1990年11月6日,他的骨灰在其亲属和工作人员的护送下,乘飞机飞到了河西走廊上空,其亲属将徐帅骨灰伴着黄白两色鲜花撒向河西大地。

相关推荐:

他一步登天后,隐忍多年,终将扶上台的权臣满门抄斩

袁世凯私生活荒淫糜烂,一妻十五妾,仅一人为其殉节

揭秘:春秋战国历史上死的最蹊跷的国君是谁?

性情最像康熙的八阿哥 为何会在九子夺嫡中落败

揭古代最有才情的三大帝王:李煜应属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