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风云人物

英雄出少年——平均年龄18岁的“少儿师”中走出多位开国将军

发布时间:2014-12-22 栏目:专题 投稿:精明的保温杯

1933年,红军总部获悉蒋介石重新调集重兵准备第五次“围剿”红军,规模和兵力均远远大于前四次“围剿”。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战斗,中共中央决定尽最大努力扩大红军队伍。这年5月,红军总政治部在全军青年工作会议上,提议并通过了创建“中国工农红军少共国际师”(简称“少共国际师”)的倡议,下令向江西、福建、闽赣三省征调8000名兵员。

实际上,“少共国际师”是国际共运史上一个重要的国际联合组织,于1919年11月在柏林秘密成立,由第三国际领导,在56个国家建立了支部。不过,这些国家的“少共国际师”只是参加后勤、游击等活动,而中国的“少共国际师”的创建计划是将该部成建制地加入红军的作战序列。

仅仅经过三个多月时间的筹备,8月5日,“少共国际师”成立大会在博生(今宁都)县跑马场召开,中央军委会代表王盛荣首先致词,略述了“少共国际师”成立的意义及任务,并代表中革军委向“少共国际师”授旗。江西省军区政委李富春宣读了朱德总司令、周恩来总政委的贺电。自此,集中了3个省少年先锋团的中国工农红军少共国际师正式成立,全师约1万余人,平均年龄不足18岁,最小的仅14岁,大部分还没有枪高,其中的80%的成员来自反“围剿”的主战场——江西省兴国县。

接着,部队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高强度训练,部队成员全部掌握了射击、刺杀、投弹等课目,并在军风、军纪、革命理想等各方面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具备了相当的战斗力。

9月3日,即第19个国际青年节,部队在时任中华苏维埃少共先锋队中央总队部副总队长兼总训练部长的张爱萍所作的《少共国际师出征歌》的“我们就是少共国际师,九三日在江西誓师出征去……”的歌声中开赴第五次反“围剿”前线,在闽北拿口配合红三军团和红五军团抗击东线的敌人

少共国际师”师长陈光时年二十岁、政委萧华时年十七岁,两人在战前进行了周密推演、反复研究,采取了分兵迂回、从四面合围,包敌人饺子的战法。两人还考虑到“少共国际师”成员年幼体弱,且尚无实战经验,故在战前要求战士们提在战斗中务必运用以二对一的战法,其中一人从正面牵制敌人,另一人从侧面展开刺杀,让敌人顾此失彼,以达到歼敌目的。

由于战前准备充足,作战中战士都严格执行了已经制订好的作战方案,“少共国际师” 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迅速全歼了国民党军周志群部的一个连,并乘胜追击,渡过闽江,再次溃敌200多人。后来还在莲花山歼敌一个排,缴获了大量枪支弹药。

首战告捷,朱德、周恩来、杨尚昆给“少共国际师”发来了贺电,称赞这次战斗是“铁拳初试”。

在那一段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少共国际师”上上下下士气高涨落,豪情万丈。萧华后来回忆说:“打仗也罢,行军也罢,战士们总是快活得很。情况稍一缓和,兴国山歌和《上前线》的歌声就在长长的队伍中荡漾起来,加上山间的回声,实在热闹。”

1933年12月,少共国际师和三师一部又在黎川东南的团村锉败了前来进攻的敌三个师的兵力,缴获了不少的战利品。

不过,此战,代替陈光出任师长的吴高群被流弹击中,光荣牺牲,年仅23岁。

1934年春,少共国际师改称红15师,隶属红一军团,28岁的独臂将军彭绍辉出任师长,但人们仍习惯地称之为“少共国际师”或“少儿师”。

该师随后又在将军殿、邱家隘、团村、大脑寨、驿前、广昌等地进行过几十次战斗。

以李德为首的军委执行的是“左”倾军事路线,提出的口号的“寸土必争”,红军与数十倍的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杀,虽然奋不顾身,血战到底,但在付出了了巨大牺牲后仍未能打破敌人的围剿。1934年10月初,少共国际师还担负了掩护军团主力转移的任务,展开了残酷壮烈的石城保卫战,死伤惨重,原有一万多人的兵力损失逾半。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长征。少共国际师与红一师、红二师担负起掩护中央纵队的任务。

1934年11月底,红军到达湘江,在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主力渡江后,少共国际师奉命以一个团直扑全州东南的鲁塘圩,配合红五军团佯攻以牵制全州敌人,另外两个团在湘西延寿圩一带构筑阵地抗击敌人4个团的追击,保卫湘江界首渡口,掩护主力渡过湘江。

少共国际师火力弱、弹药缺、兵力少,但全师将士均以顽强的斗志与敌人厮杀,苦苦鏖战了五个昼夜,愣是拼死实现了战略意图,坚持到主力部队过江。

战后清点人数,少共国际师仅剩下2700余人,已不足一个师的建制。遵义会议后的1935年1月18日,军委将少共国际师合入红一军团主力,分别编入红1师和红2师。

至此,“少共国际师”也就成了历史名词。

尽管少共国际师的存在只有18个月,但从这支特殊部队中却走出了许多开国战将:

独臂将军彭绍辉(1906-1978),少共国际师师长,新中国成立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主任。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娃娃司令”萧华(1916—1985),少共国际政委,新中国成立曾任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兰州军区第一政委。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陈正湘(1911-1993),少共国际师团长,1939年任晋察冀军区第1团团长时,在黄土岭指挥部队击毙日军中将阿部规秀。新中国成立曾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黄定基(1913-1951),10岁当篾匠,20岁任少共国际师连长,红军特级杀敌英雄,1948年,任8纵23旅旅长时,参与临汾攻坚战,临汾城墙坚固,攻城的9个旅中,23旅率先破城,被中央军委命名为“光荣的临汾旅”。是我军中罕见的被中央军委命名的旅级单位。1951年病逝。

江拥辉(1917-1991),抗美援朝时期任38军政委、军长,曾任福州军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吴岱,少共国际师直属队干事,抗美援朝时期任38军政委曾任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何廷一,14岁参加红军少共国际师参谋,曾任空军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李景瑞(1914-1969),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曾任中央军委电台报务员、八路军129师385旅电台队长。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副主任兼训练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杨思禄,16岁参加少共国际师当战士。解放后任空军第5飞行学校参谋长,为更好的指挥空军部队,杨思禄32岁学飞行,并于1952年夏天放了单飞。曾任福州军区空军司令员。1961年晋为少将军衔

此外,还有谷广善、彭盛、宋景华、孙文采、谭云开、谢明、袁佩爵、赵复兴……他们都是从“少共国际师”走出来的“红小鬼”,在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后,成长为共和国的开国将领。

回顾“少共国际师”那一段短暂却光辉的岁月,萧华上将曾无比深情地作了一首题为《忆少共国际师》的诗:

少年有志报神州,一万虎犊带吴钩。

浴血闽赣锐无敌,长征路上显身手。

相关推荐:

李自成为何要火烧紫禁城?

佳丽三千 皇帝为何独宠大自己十七岁的贵妃

明孝宗为什么不杀万贵妃 明孝宗有多少儿子

一代文豪纪晓岚竟也是纵欲狂 年近80还好色!

吕布被俘后刘备为何落井下石?不是为曹操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