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风云人物

论诸葛亮之成败 对诸葛亮的评价

发布时间:2015-01-21 栏目:专题 投稿:难过的小馒头

三国时期蜀国是最弱小的,但在诸葛亮的治理下却是治理最好的,采取依法治蜀政策,并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可以看出诸葛确实有治国之才,而且其高风亮节一直为后世所传诵。今天我们来论诸葛亮之成败以及对诸葛亮的评价

首先希望大家能客观公正的来评价诸葛亮。一,诸葛亮对刘禅的特殊“照顾”并未使刘禅“感怒不感言”,更不是在监视刘禅或独揽大权。相反的,诸葛亮逝世后,李邈曾上书刘禅诸葛亮权利过大,死了比活着好。刘禅对此事是什么态度呢?——他把李邈杀了!而且,刘禅还说“政由葛氏,祭由寡人”。由此可见,刘禅并未对诸葛亮有那磨大的怨意。二,天下九州,魏有其六,吴有其二,蜀国呢?只有区区一个益州。地域的限制使蜀国在人口,经济上都受到很大限制。如何解决呢?南征,内治,这都是从自身谋求发展。但必竟只有一州之地,潜力有限。与其说诸葛亮穷兵黩武,我看到是形势所迫。说诸葛亮祸国殃民更是错。试问:三国鼎立后,各国各发生过几次动乱?答:魏-12次,吴-23次,蜀-2次。三,不知杜微,何祗,张裔三人的故事大家是否知道?(在这里不再详述,请自己查资料)再请大家算一下,诸葛亮执政期间共任用了多少人才?其中又有多少是新起用的?四,上面说过了,蜀国人才缺少,用人还来不及,又怎会“把击”人才呢?他毕竟是不是蜀国的罪人,更不是某些人所污蔑的奸佞!如果要说赵云,我想请问:赵云在蜀国究竟地位如何?1,在蜀国有个陈到和赵云齐名;2,赵云官最高只做到了镇东将军,没多久又被贬了;3,五虎大将的正确排名应该是:关张马黄赵(三国志)。有人口口声声说别人只看演义,不看历史,我想请问:您知道三国志对赵云的记载有几段,几个字吗?答案:三段,246字。五,对于内部矛盾的处理,我的确没看到诸葛亮有很明显的措施。但我想问:1,如果各位是诸葛亮,对于关羽会指责还是劝解,请设身处地的想一想。2,魏延,在入蜀作战中表现勇猛,得到刘备信任。夺取汉中后拔其为镇远将军,令汉中太守。这一大任,当时人们都认为刘备会交给张飞,以至于“一军见惊”。从建安二十四年(219)一直到刘备东征,诸葛亮南征,北方都相安无事,可见魏延的军事才能。杨仪,史载他“常规画分布,筹度粮谷,不稽思虑,斯须便了”。坦白的说,他简直就是个天才。蜀国后期,这样的人才们,发生了矛盾,您会怎样处理呢?还是那句话,请设身处地的想一想。(有消息说诸葛亮曾为二人写《甘戚论》,但失传了。)六,关于刘备东征,我个人认为,诸葛不是不敢说,而是根本就没想过要阻止。诸葛亮的战略方针是什么?“隆中对”。“隆中对”的核心又是什么?横跨荆益!“隆中对”是诸葛亮苦心研究的结果,当刘备想要夺回荆州时,诸葛亮又怎会反对呢?!七,在候选人的问题上我无话可说,诸葛亮尚且不能作到的事,姜维竟要九伐中原,难道他觉得自己比诸葛亮强吗?八,我们再来看一下“南谷口火并”事件。对于撤军,诸葛亮是做了两手准备的,即魏延若不从调遣,则由姜维断后。我认为,罪魁祸首是——杨仪。先来看看魏延诸葛亮每次北伐都请求万兵与诸葛亮异道会于潼关,他虽然在战略上与诸葛亮有分歧,但每次北伐都是尽力的。于公,为的是光复汉世(高了点)。于私,也只是想表现自己罢了。再来看杨仪,杨仪刚入川时就于刘巴发生矛盾,好在刘巴死的早,矛盾没有激化。但对魏延,首先在撤军时污蔑魏延北降曹魏,魏延逃亡汉中时派马岱将其击杀,把魏延的头踩在脚下,还灭了魏延三族。这哪是在为公除害,根本就是在泻私愤!九,关于江东和马谡的问题下面详述。十,有人认为诸葛亮不配当军事家,我想提醒大家:1,刘备进益州,是以增援为名,当然不能派大兵,关张赵不是也没随军吗?2,益州刚定,在进军汉中的同时需要有人稳定民心,法正行吗?史记法正——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这样得人,谋略可以,治国行吗?不说诸葛亮南征(那些人智商太低),来看北伐诸葛北伐战争仅一次防御作战,其他全都是主动出击。每次都以10万对魏国20,30万,虽然没取得过决定性胜利,但没有一次是战败而会(总因为这样那样的客观原因)。再者说,司马懿再视察蜀国营寨时都感叹“天下之奇才也”这难道还不足以证明吗?!诸葛亮是什么?是人。人无完人。我承认,诸葛亮也有他的错误,而且是很致命的错误。一,“隆中对”。我不认为这个战略方针是合理的。钳型攻势威力或许很大,但他没有考虑到东吴的利益。益州,大约是现在的四川盆地吧,四面环山。荆州,位于长江中上游。扬州,位于长江中下游。由此,不难看到,东吴与荆州的联系远比益州密切。东吴靠长江,完全可以北拒曹操,但如果上游的荆州被人占领,他就不得不考虑这个盟友会不会有一天顺江而下。所以,无论诸葛亮对东吴怎么退让,只要蜀国占有荆州,哪怕是一小部分,他都不会满意。而诸葛亮不仅没有意识到“隆中对”的不足,还支持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是他人生一大败笔。二,马谡诸葛亮对马谡的喜爱想必大家都看的出来,他力排众议,不顾劝阻,坚持要让马谡守街亭,这不能不说他也“私”了一会。马谡有才,但战争不是纸上谈兵,要得是实践,经验。马谡不仅缺少这些,还不听诸葛亮安排,招致大败。诸葛亮为此输掉的不是一场普通的战役,是第一次北伐节节胜利的大好形式,是后主对北伐战争的信心(见《后出师表》)。三,对刘禅的培养。诸葛北伐时,刘禅已经21岁了,可诸葛亮却安排了郭费董向蒋张陈等人掌管各项事物,安排是够仔细,可刘禅干什么呢?他只做一件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事实上什么也不干!这在短期确实能很好的支持北伐大业,但长期呢?一旦诸葛亮死后又该怎磨办呢?诸葛亮想到了,他让蒋,费二人接替自己掌管朝政,刘禅仍是无事可做,知道这二人死了才真正掌管朝政。事实上,刘禅做了30年无权皇帝,却只管理了蜀国10年就被灭了,这一点来看,诸葛亮又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诸葛亮的功与过孰大孰小,一时不好下结论,还请各位多发表意见讨论一下。但就他逝世后君臣同悲,民夷同悲来看,他还是蛮受爱戴的。

诸葛亮一生事迹的评价,一句话概括就是:诸葛亮是一代贤臣名相,是杰出的政治家。

相关推荐:

秦二世胡亥到底是谁?他是如何登上皇位的

霍去病和卫青谁更受汉武帝欣赏?

蜀汉的掘墓人邓艾 为什么在被冤杀后得不到平反?

段誉的父亲是谁

方先觉带2000士兵投降日军为何能得到蒋介石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