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风云人物

三国群英传

发布时间:2015-01-26 栏目:专题 投稿:怕黑的煎蛋

三国群英传——读《三国演义》有感

三国演义》是一部奇书。波澜壮阔的斗争,风云变色的时政,气吞山河的气 概,英雄辈出的年代……无数英雄,在书中尽显风流。创造了一个特殊历史环境下,盛大空前的“群英会”!

时局艰难,方显英雄本色东汉末年,宦宫当权,卖官鬻爵,激起黄巾起义,使得汉家天下摇摇欲坠。外戚何进“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引得董卓入京,更是拉开了军阀混战的序幕。“四世三公”的袁绍董卓按剑横刀,声色相抗,弃官而去,似乎能有所作为。而曹操身经宦官之祸、何进之变、董卓之乱后,谋刺未成,便在陈留招兵买马,首倡义军,讨伐董卓。关东联军十八路,“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各路豪杰都想乘此机会显露头角,巩固地位。时局艰难,方显英雄本色。此次脱颖而出的,不是那些位高名重养尊处优的诸侯,而是三路不起眼而在日后振宇宙的英雄曹操虽然首倡义军,可他却是作为陈留太守张邈的部属参加的,算不上一路诸侯。可他不畏强暴,打起了讨伐董卓的第一仗。刘备作为北平太守公孙瓒部属参加联军,别说排上诸侯名号,就连兵马也没有。尽管如此,他与关羽张飞“三英战吕布”,表现了惊人勇气,振奋了联军士气。长沙太守孙坚,虽然有自己的军队,可他是作为后将军袁术的部属参战,行动上也受制于人。尽管如此,他继曹操之后,率军对董卓发起主动进攻,一鼓作气,收复洛阳,逼走董卓!而身为盟主的袁绍,多谋寡断,全无当初与董卓庭前相抗的勇气。先是谋立新帝,后是骗夺冀州,处心积虑地扩大自己的实力,小气可笑。其异母帝袁术,更出其下,先以孙坚的战功提高自己的威望,后在孙坚作战中断其粮草以弱其实力,为的只是日后称帝淮南,猥琐龌龊。刘岱见利忘义,韩馥优柔寡断,公孙瓒勇猛少智……更不足道。曹操刘备孙坚,面临强敌,奋勇无惧,公而忘私,无论是见识、雄心、勇气、谋略,都比那些实力雄厚的豪强胜出一筹,一显英雄本色,真不愧是当时了类拔萃的人物。在那风雨如磐的年代,只有他们这样的英雄,才有拨云见日的能力。

时势造就英雄曹操有经济显赫的家族,刘备有汉室皇族的血统。这是他们起家立业的资本。而孙坚出身寒微,没有任何凭藉,孙氏基业完全是在争斗中开创、争斗中扩展、争斗中稳固。在讨伐董卓的战役中,孙坚拒绝收买,斩将破敌,颇让董卓畏惧,一路北上,一鼓作气,收复洛阳城,找回传国玺,威震八方。可关东联军解散后,群雄逐鹿。由于孙坚是袁术部下,成了袁术袁绍相争的牺牲品。一代英雄,英年早逝。将报深仇,兴大业的任务,交给了年仅十七的长子孙策。江东小霸王孙策,聪明英武,有勇有谋,是三国群英中,最让我心驰神往的人物。与乃父相比,更高一筹。他敢作奇想:用传国玉玺换回了先父旧部!立足乱世,凭的是实力。他果断地收回旧部,巧妙地脱离袁术,开创一片新天地!创业艰难。最初几年,豪强林立,险象丛生。孙策采取先弱后强的策略,在战斗中,树立威望,扩大实力,同时广交豪杰,招贤纳士。孙策美姿颜,好笑语,潇洒倜倘,一表人才。部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作战身先士卒,英勇无畏。不但团结了孙坚旧部,还收聚了名士豪杰。特别是与周公瑾的生死相交,与太史慈的神亭酣战,更显出他的慧眼识才、礼贤下士。四方士众云集,形势迅速转盛;武将谋臣紧随,俨然大家气象。孙策勇猛善战,更富战略眼光。为报父仇,也为向长江上江中上游发展,大破江夏黄祖,占固江东六郡,连一代枭雄曹操,也脸色骤变感叹“狮儿难与争锋也”。数月后,官渡之战时,他抓住时机,放下私仇,掉头北上,突袭许都,打算挟天子以令诸侯,纵横天下。只可惜被刺客所伤,早年陨亡,年仅二十六岁。江东孙氏争夺中原的雄略,也随之夭折。孙策从十七岁领兵,只有几百人。勇战刘繇,智取严向虎,奇袭刘勋……经过九个春秋,凭着他一往无前的气概、智勇过人的才干、英勇无畏的胆略、深远不凡的见识,成就了江东基业。当世无人堪比,真乃一代天骄!孙策善识人,他选中了深沉稳重的孙权,作为他的霸业接班人,留下了丰厚资产:军队土地,勇将谋臣,和对日后江东发展存亡极为重要的至理名言。江东孙氏,守江东,争天下的重担,又落在十九岁的孙权肩上。孙氏集团占有江东六郡的时间尚短,“业非积德之基,邦无磐石之固”,孙权可以说是临危受命。威望不高的孙权,面临着重重困难。孙策留下的财富:文臣领袖张昭,武将魁首周瑜,起到了关键作用。张昭亲自扶孙权上马,周瑜带头向孙权行礼。按孙策临终所嘱,一个主内,一个对外,尽力辅佐孙权。而孙权也师礼张昭,兄事周瑜,稳定了人心,也开始大显才华……赵咨回答曹丕问题时,称赞孙权“聪明仁智雄略”,此言不虚。他亲贤贵士,举贤任能。无论是王佐之才周瑜,还是北迁士族鲁肃,他都委以重任,用之不疑。对于出身行伍的吕蒙,威名未著的陆逊,他都加以培养,放手锻炼。而且容小过揽大才,因此,粗猛好杀却胆略过人的甘宁,怒犯军规却轻财敬士的凌统,都得到重用,屡建奇功。在用人上,孙权扬长避短,善识善用。虽然工权术,却不似曹操之巧伪险诈;虽然也宽仁,但不效刘备之用人唯亲。他富于谋略,明于决断。初领江东不送质子,赤壁之战联刘抗曹,显出了他的见识和胆略,而后来力排众议借荆州刘备,巩固联盟,把曹操的笔都吓掉了,难怪曹操在濡须口感叹“生子当如孙促谋”。其次,他是一个有魄力的外交家,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外交,是一项重要策略,吴国争战不断却能立于不败之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孙权高明的外交。赤壁之战联刘抗曹,荆襄之战联曹败羽,每次都能争得强劲盟友的支持。而在夷陵之战,腹背受敌,可他用高妙的手段,稳住了曹魏,争取了时间,避免两线作战,一举战胜刘备。而战后又重新联蜀,共同抗魏。再次,他敢于冒险却深沉持重,赤壁之战、夷陵之战,都是一步险棋。而他大胆一搏,做出惊人选择,改变中国历史。在重大决策上,他性好弄险,而在实际作战中,他总是稳中求胜。孙策临终之言,也得到应验——就是这冒险又持重的气质,据守江东,虎视天下!

英雄把握时机曹操二十岁时,就被人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句话确实反映出曹操的才干品质——在太平盛世,为国尽忠,建功立业;在纷杀乱世,把握时机,开创霸业。曹操一生善抓时机,在政治上抢先挟天子,获得主动权;在军事上用兵如神,所算无遗。群雄逐鹿,与袁绍携手,翦灭群雄;荆襄之战趁吴蜀交恶,连吴败羽,占尽天时!曹操一生亲历大小战役50多次,运筹帷幄,决战阵前。一生中,养精蓄锐是青年时段,而建功立业则是中年时期。他处变不惊,临危不乱。与吕布争衮州,团结各方智士,计谋尽出不穷,历尽千难万险,坚持奋战到底,最终将这三国第一猛将擒杀。与袁绍战河北,更是一场斗智斗勇的著名战役,最终将这当时最大军阀杀灭。不念旧恶收降张绣,厉兵秣马吓死刘表,达到了他军事事业的巅峰!疏犷骄猛的公孙瓒,狂遇贪鄙的袁术,雍容论道的刘表,勇猛无谋的吕布,都曾风云一时。可他们并无远略,注定失败。而鹰扬河朔虎视中原的袁绍,与曹操一样,都有纵横天下之志,取代汉室之心。他们各有一套图谋远略的规划,袁绍取河北,曹操图河南,两个暗斗互争而又紧密携手,共同发展。曹操袁绍而发展,袁绍曹操而壮大。袁曹结盟,枭雄并肩,犄角之势,所向无敌,待翦灭群雄后,这旧时好友昔日同盟,也开始兵戎相见了。官渡之战,对袁曹双方而言,都是攸关生死、紧决存亡之战袁绍曾以他的大将风度,无畏气概,打败了顽悍乐杀、恃才自傲的公孙瓒,迎来了人生最辉煌的胜利!而此时的袁绍,却有些气度狭小,独断专行,贸然发动了官渡之战袁绍不听勇将谋臣之言,坐失良机。他逞个人之智,却又碰上曹操这样棋高一着的劲敌,覆败在所难免。而曹操惟才是举,从善如流,紧密团结智囊团,从容驾驭虎狼将,临阵决机,一步百变,打败了多谋寡断,急于求成的袁绍,官渡战后,曹操又听从谋臣之计,勇追穷寇,逼死袁绍;利用二袁矛盾,隔岸观火,占据河北;采取郭嘉良策,出其不意,急扫乌桓;分析敌方情形,缓图辽东,坐享其成。终于平定了北方,开始挥师南下。曹操借助扫平河北的余威,逼降了荆州,也遭遇了人生中最大的失败——赤壁之战。一向稳重的曹操,也有些心急志骄,遭受了与袁绍相仿的惨败。但曹操毕竟是人中英杰,迅速冷静头脑,果断重定方针,留下重兵妙计驻守南郡,从而抓紧时机,重修兵马,整顿内政。倘若赤壁战败时惊慌失措,一味逃窜或是犹疑不决,都将会重蹈袁绍覆辙。赤壁战后,三足鼎立初步形成,孙刘联盟一时难拆。但曹操也没闲下来:逼马超,平定关中;降张鲁,收复汉中。在晚年,还经历了一场复杂有趣的战争——荆襄之战,抓信时机,联吴败羽。曹操称雄北方,因为他有睿智的头脑,果决的气质,顽强的毅力和驾驭英雄的能力。作战在于人谋,他任人唯贤,“拔于禁乐进于行阵之间,取张辽徐晃于之虏之内”;他更知人善任,让张辽、李典、乐进三名性格各异且素来不和的大将同守合肥,同一封密函合理安排三人,使他们取长补短,勇慎互用,创造了“八百破十万”的神话!曹操“外定武功,内兴文学”,除了精明干练,是卓越的政治家,用兵如神,是杰出的军事家之外,“登高必赋”,开创一代诗风,受到后世景仰!

天时地利人和刘备寄人篱下,转战半生,没有曹操庞大家族的支持,也没有孙权父兄产业的依靠,可以说是一无所有。从二十几岁参与平定黄巾之乱,到年近五旬还一事无成,几经波折,屡遭坎坷。但他不愧是天下枭雄,愈挫愈勇,从不言败。他的成功,在于他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善用优势的能力!刘备的优势是“帝胄”之名。这只是一个虚名,能否发挥作用,关键看怎么利用。“帝胄”并非刘备专利,荆州刘表、幽州刘虞、益州刘璋、扬州刘繇……都与皇帝沾亲带故。可他们没能很好利用这个无形资产,倒是皇族远亲刘备,树起了这面旗帜,足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相抗。他就是利用这面旗帜,加上个人魅力——宽仁爱民,广交豪杰,获得了人心——首先占定了“人和”。刘备前半生转战南北,韬光养晦,身边聚集了关羽张飞赵云等大将。后三顾茅庐,定策隆中,请出卧龙诸葛亮,如鱼得水,文武齐备,开始了宏图霸业的新篇。刘备宽仁忠厚,一心扶汉,愈是危难愈是想到人民,被看作正统与正义的化身。在拥有“人和”优势后,开始功业的下一步——谋取“地利”。曹操统一北方,孙权雄踞江东,都是当时英雄豪杰,不能与他们硬拼,而荆州刘表,早已丧失当年“江夏八俊”之一的风采,只身闯平荆州的勇略,碌碌无为,坐观天下成败;益州刘璋,外不能抵御强敌,内不能驾驭猛将,暗弱无能,更不足道,荆、益两州,战有地理形胜,是刘备可凭藉的资产。如果说刘表病死,荆州降曹,打乱了“隆中对”的初步部署;那么孙刘联盟,又给刘备带来了一线生机,而赤壁之胜,则是拉开了隆中路线的序幕;只身借荆州,更是走出了“隆中对”的第一步!随后让备东连孙权,立足荆州;北抗曹操,入据益州。孙刘两军,彼此呼应,雄才伟略的曹操,也只得以“既得陇,何望蜀”来自嘲,任凭刘备在益州站稳脚跟,建立蜀汉。刘备集团,跨有荆、|益,据有“地利”他的人生理想也实现了一半!此时,刘备身边人才济济:忠贞勤勉的诸葛亮,义重如山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一身是胆的赵云,雄烈过人的马超,老当益壮的黄忠,才高性骄的魏廷,智谋卓越的法正……不是智绝当代,便是勇冠三军。刘备手足相待,依靠他们,占据险要,称雄一方。而在其后,由于荆州失守,关羽阵亡,隆中路线半途夭折。此时的利备,“机权干略,不逮魏武”,遇到了“天时”——乘曹丕代汉,兴师问罪,却没能很好地把握,而是发动了夷陵之战。说起夷陵之战,历来多数人都带有责备和惋惜,其实不然。刘备面临的,不仅是形与势,还有理与义。荆州之失,蜀国失去的,不仅是一个州郡,一员大将,更是伐魏基地,手足兄弟。刘备不愿困守益州,坐以待毙,“志报关羽之仇,图收湘西之地”,于是倾全力攻吴。此时的刘备,又创造了一个“天时”——讨逆与复仇。他与吴年相拒长达两年,可最终因为急于求成,筹划不周,没能够坚持到底,扼死吴军,反让人抓住战机,一败涂地。遭遇了“天时”却没能抓住,创造了“天时”却没有把握,刘备也就成为三国时代令人叹息的悲剧英雄!如果刘备没有遇到孔明,只得含恨一生;如果孔明没有遇到刘备,也只合终老山林。君臣二人,英雄相逢,不忌不疑,为各自的理想,开创了一片霸业。刘备从遇到诸葛亮时,就把自己的生前身后事托付给了他;而诸葛亮,也是惮筋竭虑,竭忠尽智。从“隆中对”到孙刘联盟,无一离不开诸葛亮的谋略。“伯仲之间风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白帝托孤,“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六出歧山,七擒孟获,明法治军,和吴抗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真是一心心系西蜀事,半身身负北伐功!诸葛亮五次北伐,收获不大,确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为的是完成刘备的心愿,实践自己的诺言。扶弱抑强,忠于职守,这个信念支持着他北伐,不惧曹魏难敌挡,“志决身歼军务劳”。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他的高风亮节,备受传扬!

三国与英才鼎足三分,其实不是遇然的,曹操文武兼资乃超世之杰,刘备弘毅宽厚、坦诚重义,孙策英武雄烈真人中奇英,孙权任才尚计、能屈能伸。他们周围,团结了一批又一批英杰之士,可以说是人才三分,造就了鼎足之势。三国群英,各显神勇,郭嘉遗计定辽东,周瑜佯醉赚蒋干,孔明抚琴退仲达……他们都是料事如神,智谋卓越的奇士。张辽八百破十万,甘宁百骑劫魏营,赵云空营迎放军……他们都是勇猛顽强,临危不乱的智将,为龙骧虎斗,争添光彩。折节下士的袁绍志向远大。虽然没能固守河北,可他鹰扬河翔的业绩,却值得称道。虽然他手下的智士猛将,随着他的失败,损失了一些,但更多的人是在日后,成了曹魏集团的栋梁之才。三国故事,人们至今还津津乐道,不仅仅因为扣人心弦,更因为引人深思;三国游戏,也成了许多电脑玩家的首先,不仅仅为了娱乐消遣,更为了笑看英雄!它对后世的影响,也不仅仅局限于文学,更波及到军事、政治、商业、哲学等各个领域。《三国演义》是一部奇书!

相关推荐:

​松赞干布:统一吐蕃 建立王朝 促进了汉藏文化的交流 松赞干布做出了哪些重大的贡献呢?

曾国藩为何不称帝,宁远做一个中兴之臣!

嘉庆的皇后有多少位 她们分别是谁?

诠释刘备

关于曹操的家世和身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