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风云人物

论所谓的“诸葛亮智激孙权”

发布时间:2015-01-30 栏目:专题 投稿:俭朴的棒棒糖

历来人们都说赤壁之战前,多亏了诸葛亮智激孙权”,才使得孙权决心抗击曹操。或者说的更白些,若没有诸葛亮去“智激孙权”,那么赤壁之战就打不起来,孙权就不会去筹备三万兵马给周瑜,黄盖就不会亲临前线,周瑜就不会部署战术……这一切的一切之所以能够发生,根本取决于诸葛亮的“智激”。所以赤壁之战完全是诸葛亮一个人的功劳,其他人都是草帽,全部任由诸葛亮摆布,就连军队大权也被他给掌控着。

只要是智商正常的人,都不会得出这一白痴到极点的结论。

且不论筹集兵马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儿,就说孙权真的没有抗魏决心吗?孙权所担忧的,不过是“内部问题”罢,内部和战两派的分裂(注意是“主和”与“主战”,不是“主降”与“主战”),还有因为军队未能及时筹集起来(孙权私下对周瑜说:“五万兵马我无法马上筹集完成,先给你三万”)。至于孙权听周瑜仔细分析了曹操军队的实际作战能力和弱点后,方觉这场战有打胜的机会,这也是正常的军事考虑而已,谈不上所谓的“优柔寡断”。要是对曹操的实力不加任何分析,毫不思索开口就打,那才真是“有勇无谋”。孙权也不可能投降,这点鲁肃私底下对孙权所说的话,透露得再明白不过了。所以东吴打不打仗,那与诸葛亮的“智激”是一点关系都没有。孙权的反应与其说是被诸葛亮给“说服”了,不如说是一次恼怒的反击。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诸葛亮孙权所说的话,就没有一点意义了呢?也不是我们且看诸葛亮去拜见孙权时,刘备集团的具体情况,当时刘备狼狈得很,刚刚被曹操追得落荒而逃,人心未定。然而就是在这样一种极其不利的局面下,诸葛亮在相对强大的吴国面前也没有表现得很窝囊,而是企图让双方的地位平等,让孙刘联盟是建立在“合作”的基础上,而不是刘备有求于孙权”。

除了谈判时双方的“地位”,日后彼此的“合作基础”也是诸葛亮必须考虑的。

在三国时期,各路英雄豪杰的对抗中无不是打着“匡复汉室”的名义到处烧杀抢掠。董卓自称是汉丞相,以讨贼功臣而自居;十八路诸候各怀鬼胎,但讨伐董卓时也自称是在“讨汉贼”;刘表、孙策、张燕、公孙瓒、袁绍等人以“勤王”的口号来割据中国;曹操挟天子以令诸候;刘备更是仗着所谓汉室血统”的名份来实现自己的野心。唯有袁术例外,他倒真的当起皇帝来了,所以他的结局是所有人中最为滑稽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汉朝在政客们的眼中,依然有很大的利用价值。

一次偶然的机会,乱世安排了诸葛亮孙权这两个年仅27岁,但都已经深谋老练的政客进行了会面。既然汉室仍然是块有价值的招牌,那么诸葛亮智激孙权,到底“智”在哪里?就智在了这块“招牌”上。孙权的年龄虽然比诸葛亮还要小,但他也是在政场上混过几年来的,积累有相当程度政治经验,他究竟有没有抗曹之心,这点诸葛亮不会不知道,况且促成这场联盟的主动权在东吴一方,是孙权先派鲁肃去迎接刘备诸葛亮等人,这已经说明了问题的实际,所以诸葛亮回访东吴,仅仅是起到了回应孙权问候的作用。但政治往往就是要先下手为强,用各种各样的手段来达成自己的目的,这才是外交场合的关键之处。

诸葛亮智激”的内容中说到刘备汉室皇族,因此任何人都可以向曹操投降,唯刘备不可。我们首先要想到,刘备不是皇族,这并不是曹操孙权所关心,他们并不吃这一套,但诸葛亮这番话却在提醒着孙权等人:“你们这不过是拿着汉室这块招牌在到处起事”。这就等于竭断了孙权想要和刘备政治利益上讨价还价的程度。

虽然说是“联吴抗曹”,但刘备当时的实力只能用“弱小”两个字来说明,东吴毕竟要比刘备强大了许多,前往东吴,等待他们大概就只有和东吴签定“不平等条约”了,因此,在面对比自己强大的盟友,如何将个这个条约的“不平等”减低到最小程度,这就是在考验外交官员的机敏程度了,因此诸葛亮就来了次“智激”暗示孙权说“你们东吴是为汉室而战,我们刘备更是汉室皇族”,这样一来,就把孙权的嘴堵住了一半,避免孙权提出像“我们汉室立下功劳,你们打算怎么报答我”这样不平等的要求出来。既然刘豫州是汉室,你东吴又说要汉室而战,那么你们就不能为难我们刘豫州了(在此补充一下,我之所以说“刘豫州”,而不是“刘皇叔”,与刘备的身份有很大关系。刘备的祖先中山靖王刘胜是个性能力暴强的家伙,几乎对每个女人都是“一击必中”,结果生下了一百多个儿子,所以刘备充其量不过是个量产型的后代,再加上中途被平民化的过程,所谓的“皇叔”身份实在水得可以,况且他的辈份实际上可能小于汉献帝)。

而从另一个角度上来看,诸葛亮的“智激”还有不少高明之处。其中就是关于刘备的地位问题。刘备的实力比孙权弱,但毕竟也是一股势力,如何在去和盟友谈判时,保持双方地位的平等,不屈于对方之下,这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诸葛亮这一“智激”就在委婉地告诉孙权:“我们是来和你们谈判的,不是来被你们遣使的。”孙权年青归年青,毕竟也是政治老手,听过后当然也会明白了诸葛亮的意思。刘备的地位也因此提高了一些。使得这场谈判是建立在双方相对平等的情况下去谈——而不是在一方屈于另一方的情况下。

但实际上,我们还是可以看出孙权并不太愿意让刘备和他平起平坐,像刘备后来背约,没有经过和孙权商量,乘着孙权曹操在合肥、濡须等地打得火热的时候独自进入益州,还在荆州布置了兵马阻挠吴军通过,就让孙权恨得咬牙切齿。刘备一旦夺了益州,占有了荆、益两地,那么实力就会大加强,东吴刘备谈判的筹码显然就会失色不少,孙权刘备势力的控制力量也会下降,因此孙权就急着要回荆州,刘备不是傻子,不肯,因此双方的的矛盾就越积越深,终于引来了后来吕蒙夺荆州一事,使东吴后来再一次与蜀国合作时重新回到了主导地位(吴蜀联盟的必要性孙权绝对不会看不出来,而实际上第二次吴蜀联盟的促成也有孙权的意思在内,而不是像演义中所说的那样,单单是蜀国一方面的意思)。这一来,不甘于屈居他人之下的刘备又不肯了,于是就打着所谓“为关羽报仇”的名义东征吴国,企图夺回荆州挽回这个不利的局面,只是最终失败了而已(刘备为一方雄主,征吴这种大事当然有着更为远虑的思考,而不是小家子气的“替二弟报仇”,除非刘备实际上只是一介草莽之辈,意气用事,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他为了实现个人的浪漫主义,而将千千万万个蜀军弟兄们拉上战场,让他们就去为他一个人的漂亮话白白送死,如此不爱惜自己的子民,算什么所谓的“大义”?!不过是伪君子、宋襄公之徒罢!只能说明其“一将无能,累死千军”而已。况且刘备战败后,也无死于阵前与“二弟”地下同聚的决心,还是保全小命溜回白帝城了。所以个人倾向于认为刘备的征吴之举,政治意义大于个人情感。)。

综合以上,诸葛亮智激孙权可以说“激”得很巧妙,“激”是表面的,而和东吴谈判不处于下风这才是诸葛亮真正的用意,这也是一种必要的外交手段。所以诸葛亮实际上是完成了一次出色的外交,作为弱势的一方却不卑不亢,其成就可与后来吴国的赵咨相提并论。

曹操有野心,但他不急着当皇帝,仍然打着汉室这块几近烂掉的招牌“挟天子以令诸候”,这是曹操聪明的地方;孙权有野心,但他也亮出这块腐朽的汉室招牌,声称“讨伐汉贼”,以此达成自己的“高祖(刘邦)霸业”,这是孙权聪明的地方;而诸葛亮在受命于危难之际出使东吴,以巧妙的外交方式获取最大程度的政治利益,以成刘备的大业,这又是诸葛亮的聪明之处了。政治就是这么的丑恶、无耻,所以拿日常人们的“道义”去作为衡量政治家标准,是很愚蠢的。

相关推荐:

春秋第一宰相管仲: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既是学识渊博的思想家,又是政绩斐然的政治家

连李自成张献忠都败在此人手上了最后竟被崇祯吓死了?

子婴是谁的儿子 历史上的子婴和虞姬有什么关系

戚继光:我国明代杰出的军事家 民族大英雄

隋末悍将刘黑闼:窦建德麾下悍将屡次大败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