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风云人物

钟会的叛乱,是不安于位还是追求自由?

发布时间:2015-01-30 栏目:专题 投稿:苹果雪糕

陷害嵇康那个纯粹是后人罗织的罪名,钟会给司马出谋献策除掉嵇康是事实,但是怎么可以把这归咎于私怨? 嵇康是曹家女婿又明显抵触司马的政策,还在民间有影响,所以除掉他司马早有此心了。 钟会不过是替主排除隐患!

忠诚不是与生俱来的品质,后天缔结也是后天的因素促成解散。当君臣间忠诚脱轨,你方说是一种犯错,他方说是一种弃暗投明。谁又能分得明白?不过有一点倒值得注意,那就是选择投靠或缔结一种关系之前,一定要擦亮双眼。

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幸运的,能够明君贤臣,千古传颂;若是择人的眼光落在盲点上,则是一生之不幸,再聪明能干的人也有绕不过这个盲点,错信斯,覆没于斯,如蔡邕之视死如归,如陈宫,如范增……不过世间大多数人是处在幸与不幸之间,全身于庸庸碌碌之中。在我眼中,那些不幸的人,不觉醒比觉醒要幸福,至少不必承受患得患失的煎熬。不醒的,可以理直气壮地谢知音,不惜一死。觉醒的又能怎样,留,对不住自己的心;走,去向何处,要是走投无路,不是加倍不幸

会的叛乱,是不安于位还是追求自由? 不愿替旧主人卖命,却冒着被复国势力利用的风险。天才的每一步都走的令人好担忧,是刻意安排我们目睹他怎样高技巧的排险吗?

回顾钟会的以往为司马出谋献策,从破寿春到伐蜀;除去心腹之患,从非暴力不合作的嵇康,到功高镇主的邓艾,哪一次不是顺应司马的利益?岂能因为当事人的一些表面上客观位置上的嫌疑就发出公报私仇的定音,只看得见对立见不到统一?那样的话钟会造反也可以看成是替邓艾报仇了。钟会的黑锅背大了。

三国志钟会传事迹描写得精简而冷漠,属于主观范畴的论断更是无情。假若不去翻世语一类的补充性书籍,你根本发觉不到钟会的天真的本性。单读钟会传你看到的是一个精明世故但志大才疏的,同其他奸诈谋士的一样嘴脸。但是,直到读了世语,读了汉晋春秋中残存资料,才看到他是怎样的赤诚,他和母亲是怎样的情深,他拜访嵇康和送四本论请教时候稍稍卖弄一下的小小聪明,他冒着被冷遇去狱中探望很酷的夏侯玄,明知对方不会给自己好脸色还是凑上去和他套近乎,这样的孩子气,纵有野心,也可称无邪;便是枭雄,枭雄表面下也是一颗雅士的心。可惜,两者无法兼容。 政界,从来不是文人雅士的娱乐场,后来金谷之友的遭遇可见。

忠诚需要双方信任的维系——虽说不排除读书不善形而上学的迂腐愚忠——象司马昭的猜疑,邓艾的前车,覆辙犹存,重蹈者又怎能不触目惊心? 钟会当初代君受的过,透支到期,是清算的时候。自己转眼间得势了,仿佛第二个邓艾,前者的故事中见到自己的下场。这或许是解释钟会向姜维示好的比较合理的原因,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逃避世道,寄情山水,钟会的心底,难道不是也想在透不过气的血腥中获取一口安宁的喘息吗?他说打不赢司马昭尚且可以做刘备。好一个天真的奢望!他只想舒舒服服拥有一方属于自己的空间,远离那个人,得不到天下也可以,只要有了四川他已经很快乐了,逃出生天的快乐。人同此心,邓艾已囚,世人为钟会安排的“对头”已不在。他人眼中钟会青云直上的机会到了。钟会却情愿放弃投资了这么久的忠诚,转向投靠一个全然的未知,这般铤而走险难道只是不负责任的突发奇想?这是一个机会,一个摆脱真正令他不安的控制的机会。他不愿坐视它白白溜走。

申生在内死,重耳在外生,一切,都看似有利于自己。。。

痛莫痛于道不同,苦莫苦于貌合神离却一拖再拖。分道扬镳路上渐行渐远,直到不能回头!

若清楚彼此的需要且能相互照顾,两人的世界将会风平浪静许多,君臣亦然。不过,双方都应该清楚自己与对方的底线并坚守雷池。邓艾之祸,之前双方都有默许助长和不知收敛的责任。悲剧通常是不忍酿成的。物先腐而后虫生,不肯下人的背后是什么,不过是为虚名,为实利,为道义和为情义。 自然也有不在少数是因为个人喜恶,项羽不愿称臣,夫差不肯北面,自尊大过生死,算错不算错?

最该叹息的应是张夫人,她曾经是怎样富有先见地道出毋丘俭文钦的自取灭亡,当她在天上看着儿子走这一步棋,又会怎样说?

相关推荐:

从小沙弥流浪汉到明太祖:朱重八的逆袭之路

王安石解读熙宁变法:关键问题在官员队伍不专业

潘金莲和白玉莲同为使女为何白玉莲马上死了

清末,慈禧亲自批准建自来水,3000人喝上了

民国大总统曹锟晚年的生活:为何饿死也不当汉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