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风云人物

关羽被“忠义”化应该是清朝统治者的一个政治阴谋

发布时间:2015-02-01 栏目:专题 投稿:哭泣的蜜蜂

关羽是《三国演义》给中国人塑造出的一个“忠义”典型。如果说,《三国演义》之前的忠之典型是屈原,而义之典型是《高山流水》的先秦琴师-伯牙和樵夫钟子期的话,那么,在《三国演义》之后,人们就只是将关羽奉为“忠义”合体的典型。

但是,我们毕竟还是要对关羽忠义进行一番翻检,看看,关羽忠义究竟有什么样的内涵,以便,让我们真正崇拜关羽,或者是对关羽的质疑加以确认。

关羽的“忠”最典型的表现就是“过五关斩六将”这个故事。“过五关斩六将”是写关羽如何勇猛,但其起因却是关羽之“忠”:当关羽听说到刘备的确切消息后,便将曹操曾经上马封金,下马赠银的所有金银财宝原封不动地封库,而后自己单枪匹马护送刘备家小回返刘备。其弃财如粪土,忠勇仰高山之精神让关羽一跃成为古往今来第一高士。

关羽的“义”最典型的就是华容道“义释曹操”。当在赤壁被周瑜打得落花流水的曹操欲借道华容道遁走之时,诸葛亮安排的关羽正好在华容道当头挡住。而曹操不过借其三寸不烂之舌,就说服关羽让开大路逃之夭夭,其关键正在于,曹操所用的说服利器恰恰是“义”:回顾与关羽的多年交往,提醒对关羽的多方关照,特别是对关羽刘备之“忠”的纵容,让关羽大升“义”之英气,从而不惜甘冒违背军令状而给曹操让出一条逃生之路。

问题恰在于此,关羽义释曹操是冒违背自己立下的军令状的“军纪”的。在关羽眼里,“军令状”如粪土,服从军令状之“义”何在呢?在整个《三国演义》的环境下,此时是消灭曹操的最佳时机,是维护刘备重振汉室雄风的最佳时刻,而关羽却既不尊重自己立下的军令状,也不关照刘备大业这个刘备支撑自己事业的政治目标,却用所谓的“义气”扭转了整个《三国演义》的政治氛围,关羽的“义”何在呢?“忠”恐怕就更是无存了!

关羽只是英雄而已,而且华容道义释曹操正好表明,关羽之英雄也不过就是呈匹夫之勇的英雄而已。罗贯中不厌其烦地写诸葛亮解释关羽之愚蠢时,很阴险地用了“曹操命不该绝”这个理由。可是,如果诸葛亮真的是这样认为的,那么就说明,诸葛亮对于刘备的“重振汉室雄风”这个最重要的政治目标实际上是十分不看好的。可是,诸葛亮辅佐刘备的最重要政治口号就是“重振汉室雄风”啊!可见,罗贯中对于诸葛亮刘备之间面合心不合这种政治架构格局是当作为刘备未能实现其政治目标的根本原因的,因为诸葛亮既然预见到曹操命不该绝,并且预见到关羽一定会义释曹操,那么,诸葛亮就不应该用军令状来陷刘备于尴尬之中。不如此,人们也不会认为后来吕蒙白衣渡江而致关羽之死实际上是诸葛亮有意为之。

诸葛亮政治目标挟制刘备,用自己能力来降服张飞。但是,对关羽诸葛亮却用军令状来压服关羽这种阴险手段。除非刘备是傻瓜,否则,刘备一定会对诸葛亮如此之做法心生疑虑。这样应该是诸葛亮无法实现其最终政治抱负的根本原因,因为刘备很显然会因为诸葛亮关于关于义释曹操的这个做法而对诸葛亮是否忠于自己产生怀疑。

刘备三国演义中最好的演员。诸葛亮不可能不知道。但是,在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这件事上,两个人之间必然产生巨大的相互猜忌则也应该是刘备诸葛亮两个人心知肚明的。如此一来,刘备才不听诸葛亮劝阻,单方面要为关羽报仇,乃至于最终将自己和张飞的老命都送在了给关羽报仇上。诸葛亮不仅失去了政治号召力,而且还失去了自己心目中夺取中原最重要的中枢之地--荆州。关羽之“义”带来这么大的恶果,我们难道还要推崇关羽的这种“义”吗?

关羽的“忠义”最后演化成儒家典范,财神替身。真的很感奇怪,难道多少年来,人们都忽视关羽华容道的愚蠢之举给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带来多么大的改变吗?可是,中国的古人们就是如此去做,而且,最重要的历史事实是,关羽被如此高地推崇是在清朝而不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所在的明朝。本博就要拷问了,为什么清朝会如此大肆宣扬关羽的“忠义”呢?很显然,清朝是为了让汉家子民们心安理得地不要对于汉人的所谓朝代始终忠义,而要对满人的清朝从心理上接受。因为关羽这样的政治笨蛋、弱智因为对最关键的政治对手实施“义释”,那么,汉人还有必要对满人的侵略和统治耿耿于怀吗?

所以,关羽的“忠义”化应该是清朝统治者的一个政治阴谋!清朝统治者们就是要让汉人像关羽那样是非不清,像关羽那样在政治大是大非面前用所谓的“义”来故意进行混淆。而这一点正是满人收取汉人之心的最佳途径。

关羽仅仅是个莽夫而已,所以才会被早就受人讥笑的“吴下阿蒙”偷袭致死。其死得起所还真是符合其本人的命运符号。再不要推崇什么关羽的“忠义”。我们还是崇拜屈原,向往伯牙子期吧!

相关推荐:

孙中山

中国有三大奇书,有一本书至今没人能够弄明白

中朝历史上 中国三次大规模无私保卫朝鲜的内情

符琼音《留不住的故事》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