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风云人物

街亭失守:人为乎?天意乎?

发布时间:2015-02-01 栏目:专题 投稿:迷你的芹菜

诸葛亮用人失误以及马谡的狂妄自大导致街亭失守,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可事实却并不这么简单。因为诸葛亮蜀汉危急存亡之际再度兴师北伐,他并非没有意识到街亭的重要性,出师在即就告诫将帅们说:“街亭虽小,干系甚重。倘街亭有失,吾大军皆休矣。”再者,马谡诸葛亮主动请缨、自立军令状后,诸葛亮恐有差失,当即派遣平素遇事谨慎的大将王平相助,寻思再三又吩咐高翔、魏延等上将在各处布防接应,最后直到他本人亲统大军,由斜谷径取郿城方才放心,安排部署可谓万无一失。

至于马谡这位满腹谋略的参军也并非无能之辈,因屡出奇策(离间魏主与司马懿的关系、平定南蛮七擒孟获、兵出祁山等),被诸葛亮视为得力参谋;况且“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战术上灵活地作一些调整,理固宜然。可是街亭最终失守,酿成千古憾事。

熟读《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每行计谋没有不应验的,可偏偏在天下形势发生逆转,蜀汉处于革灭殆尽之际,出了这等闪失,其中的原委在哪儿? 这到底应归罪于谁?

事实上,失街亭的过失虽然一定程度上与人为因素有关,但更多的应归咎于天意。众所周知,当马谡主动请求镇守街亭时,诸葛亮却不无疑虑地说“汝虽深通谋略,此地奈无城郭,又无险阻,守之极难”,“恐汝不能敌之”。随后战略上又通盘部署格外谨慎。我们不难发现,诸葛亮这一反常态的疑虑和谨慎的确煞费心机,与他往日从容应对局势相比未免有点“小题大作”之嫌。读文至此,自然给读者一种心理暗示——街亭必然失守

三国演义》本着“七虚三实”的创作原则,一方面尽力展示人物鲜活的个性,另一方面又不能与三分归晋的史实相抵触,当故事发展到即将与历史的真实相悖离时,小说家就借助神灵或天意的力量,使之合乎情理,让人信服。因此,小说家让英雄人物演绎这部庞大的历史剧目时,先凭借诸葛亮天赋神奇的魔力提升蜀汉国力,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又秉承“天不灭曹”的意旨,使蜀汉日渐衰弱以致消亡。

在《三国演义》里,类似这样天意成就人事,抑或天意违背人愿等情节比比皆是,它既顺乎天理,又依合人情,使故事生动离奇、真切感人,从而将小说的文学性与历史性高度融合,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小说开篇“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一回,“太平道人”张角受三卷神书,即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自然为整部作品罩上了一层浓重神秘的浪漫主义色彩。第49回“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是诸葛亮一生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笔。诸葛亮凭自己“夺天地造化之法,鬼神不测之术”,最终感动天神而呼风唤雨,这本身就是上天惠及蜀汉的恩泽,岂人力能及?第50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一节,更融注了某些巧合的因子。诸葛亮事先就预知曹操必败走华容,也料定关羽镇守华容会义气用事,以致纵虎归山酿成后患,可他还是在关羽立了军令状后让他领命而去。当时在旁的刘备不无疑虑地说:“吾弟义气深重,若曹操果然投华容道去时,只恐端的放了。”诸葛亮却答道:“亮夜观乾象,操贼末合身亡。留此人情,教云长做了,亦是美事。”第103回“上方谷司马受困,五丈原诸葛禳星”写道:“孔明在山上见魏延诱司马懿入谷,一重时火光大起,心中甚喜,以为司马懿此番必死。不期天雨大降,火不能着,哨马报说司马父子俱逃去了。孔明叹曰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蜀汉智穷力竭之际,诸葛亮即便有回天之力也难以挽回失败的命运,这正应了后人所评说的“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这句话啊!

诸如此类的事例告诉我们,在《三国演义》这部史传性文学巨著里,天意最合理的因素就是历史的必然,这种超脱历史又回归历史、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的本色在小说中处处得以彰显,在一定程度上正是作家世界观和创作风格的体现。小说情节虚实相生、

摇曳生姿,人力不济,神灵佐之;故事失真,天意合之,从而以大胆的想像,恢宏的气势,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悲歌。

故此,街亭失守并非人为,实为天意

相关推荐:

揭秘刘备大战失败后为什么要和东吴讲和

太平天国最完美男人石达开 逼曾国藩投河自尽

史上最搞笑的将军是谁?刺字明志,狠辣远超岳母!

大明奇才解缙的坎坷人生:解缙结局是怎么死的?

解密历史上蒙古帝国的三次西征成就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