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风云人物

谈谈千古奇策“隆中对”的2个问题

发布时间:2015-02-03 栏目:专题 投稿:感性的百合

近年来史学界大众学士、先生们对诸葛亮的隆中对有新的争论,最主要是针对隆中对“算不算预见”?和隆中对“军事部署是否主次妥当”2点。我思索半晌,也谈谈自己的个人意见。隆中对算不算预见

有的人认为诸葛亮的预见不算什么,其理由是:“诸葛亮住在豫州和荆州之间,交通方便,消息灵通,又和一些名士交往,因而对形势有了正确的分析,不算什么预见。”(刘知渐《诸葛亮形象的真实性问题》)

认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集中体现在隆中对上。我们从中可以看到诸葛亮的高瞻远瞩,他未出茅庐先知天下三分,身居乡野却能为刘备提出这样一条英明的政治路线,对刘备筹划恢复汉室、建立蜀汉、统一天下有着重大实践意义。大家一定会奇怪,在古代当时交通、通信都不是很发达的情况下,诸葛亮为何对形势如此清晰,对时局的发展遇见得那样准确?

有句话叫“风恬浪静中,见人生之真境;味淡声希处,识心体之本然”,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在宁静平淡的安定环境下,才能发现人生的真正境界;一个人在粗茶淡饭的生活中,才能体会到人性的真实面目。诸葛亮也是如此,他在给写其儿子的一封信中解答了上段的这个问题:“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炼性。”

当时的襄阳,从地理位置上是或,是后来三国接壤之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和点,是一些有才之士、知识分子云集的地方。诸葛亮时常与徐庶等好友在一起,其见识却在他们之上。当然这个肯定和住在豫州和荆州之间,交通方便,消息灵通有关。因为任何的预见都是根据客观情况分析归纳的结果。

又有人提出当时预见的还有吴国的鲁肃、魏国的程昱,诸葛亮这个不算什么预见咯?

刘备三顾茅庐是在建安12年,也就是公元207年,诸葛亮的隆中对正是在这一年提出的,即赤壁大战的前一年。而鲁肃和程昱都是在建安13年,也就是曹操南征的时候提出的,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只是时间上有差池。诸葛亮早了一年,可以算预见。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也证明了蜀国的兴起实赖执行隆中对战略方针。

隆中对的军事部署是否主次失当

苏辙认为诸葛亮促使刘备天下而入巴蜀,则非地也。”认为蜀地成不了气候。王夫之认为“昭烈自率大众出秦川,而命将向宛、洛,失轻重矣。”他觉得诸葛亮的隆中对战略上对奇正的处置也不妥当。老邹认为隆中对应该把主突方向放在荆襄,“孔明之失,在不能荆州荆州不守,而克服中原之机去矣。”

认为隆中对的战略基本是正确的,把主力放在益州。益州有山川之险(阴平、剑阁等地,都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之处。),进可以为依据,退可以作屏障,只要善于运筹、善于治国,完全可以成为自己争夺天下的根据地。诸葛亮让刘备占据荆益,先从薄弱处击破,也是完全符合当时客观情况的,事实也如此,即使在赤壁大战结束后刘备不能和曹操像匹敌,只有向西发展。这点隆中对分析得很透彻。

主力放在益州还是荆州,从理论上讲似乎应放在荆州,因为荆州是用武之地,进攻宛洛的战略要地,但客观存在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从地理位置看,赤壁大战后荆州被瓜分,刘备占有公安、江陵、夷陵,但都是狭长地带,其两面受敌——北部和东部被曹、孙包围,西部是高山险峡,将之与西蜀隔绝,如军事上遭到挫折,很难得到后援,且没有回旋的余地。(①九州春秋曰:统说备曰:“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吴孙,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②法正传: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於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如果把主力放在荆州,蜀国就得建都于此,在两面受敌之地建都是很危险的,荆州利攻难守啊!刘备也没有忽视荆州的重要性,两次为其与吴国火拼:一次是公元215年,孙权派吕蒙袭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亲自率领5万军队与吴国争夺荆州三郡,后来曹操夺取汉中,刘备怕益州有失,才与东吴讲和罢兵。关羽被害,刘备倾全国之师讨伐吴国,结果也大败,颓废形势不可挽回,建都荆州将会有灭顶之灾,关羽的失败虽然是由于他的骄傲轻敌,但也从侧面反应了荆州这样三国交界的敏感地区,重在交合,若采取军事行动,很容易遭受双方的夹击的。前期刘备正确执行了其战略部署,从西蜀下手,建立蜀汉,蜀汉一时达到鼎盛,后来虽然遭受荆州被袭击、夷陵惨败,原因很多,却不能归咎于隆中对,反而要怪罪关羽(联合吴国灭魏)、刘备(联合吴国灭魏、建都益州,待机而动)违背了隆中对的决策部署。

所以诸葛亮在隆中对提出以出秦川为主突方向,以向宛洛为钳制方向的军事战略部署,是对当时天下大势深思熟略后指定的,是符合实际情况正确的,绝非机械照搬刘邦当年路线。正如王睿所言:“孔明创蜀,决沈机二三策,遽成鼎峙,英雄之大略,将帅之弘规也。”真不愧是千古奇策啊!

相关推荐:

汤和能活到最后是因为他主动提出告老还乡?

祝融夫人是孟获妻子吗 祝融夫人怎么死的

中国历史上最有“穿越”色彩的皇帝,他到底是古人还是现代人?

中共最重要内线,后摆地摊卖香烟为生,周总理去世前说出他的名字

张飞因一句话便拉开了蜀汉衰败的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