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风云人物

关羽失荆州是三方博弈的必然结果

发布时间:2015-02-07 栏目:专题 投稿:务实的河马

赤壁之战后,刘备凭借西川刘璋邀请自己出兵相助的机会,采取“柔中带刚,绵里藏针”的手段,轻松地夺取了益州之地。在刘备得到益州后,孙权迫于曹军的军事压力,还不敢公然与刘备决裂,就派人去讨还南郡,南郡是荆南四郡与巴蜀诸郡相互联系的唯一通道,战略意义不言而喻,刘备那肯归还,双方关系陡然紧张起来。刘备主力一度进至公安,孙权也亲往荆州督阵,双方剑拔弩张,大战一触即发。曹操见南方两强产生了裂隙,决定暂时不加干涉,并乘机进攻汉中的张鲁势力。建安二十年(215年),曹军平定了汉中全境,对益州形成巨大威胁。刘备惧怕曹操势力进入益州,遂与孙权进行和谈,约定长沙、江夏、桂阳三郡归孙权,南郡、零凌、武陵三郡归刘备。孙、刘联盟再次形成,作为回报,孙权亲自率十万大军围攻合肥,策应刘备,以减轻蜀中压力,同时为自己争取日后进军中原的基地。然而,孙权的“合肥攻略”进行得非常不顺利,东吴十万大军在张辽的区区七千合肥守军面前显得缺乏勇气,在围攻了十几天无果后,只得撤兵,并遭到张辽率众追击,连吴主孙权都险些被俘。

西川方面,刘备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率领蜀军主力,攻取汉中,阵毙曹军名将夏侯渊,并通过“持壁坚守”的策略,终于逼退了远道而来的曹操,完全控制了汉中地区和上庸、房陵郡,基本上奠定了蜀国“三分天下而居其一”的版图。“汉中攻略”的得手,不仅使整个益州得到了北部屏障,而且刘备集团还控制了汉水的上游,为下一步自西、南两个方向夹击曹操控制的北部荆州地区(襄阳、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果刘备能够再进一步,占领荆州北部,则可使其新开辟的西川-汉中与原有的荆州地区连成一片,进可向北进攻魏国的中原地区,或与由汉中北上的部队夹击魏国的关中,向东则可借长江水势直插东吴腹心,威胁建业;退可保护四川的东大门,割据一方、鼎足天下。如此一来,刘备军的攻守线路非常之多,倘若运用得当,曹、孙两家都将很难招架。因此,客观地说,当时刘备集团的战略形势是相当主动的、大有可为。

然而,随着曹、刘、孙三家实力的此消彼长,他们的军事、外交策略也产生了微妙的变化。孙权方面,在赤壁之后,吴军又夺取了江陵,基本上控制了长江的整个中、下游地区,取得了比较有利的地理态势。然而,随后发动的多次针对曹操集团淮河一带的进攻均收效甚微,而且损失很大。特别是,“逍遥津一战”让东吴上下深深地体会到:江东水师可谓是天下无敌,而步骑的作战能力却与中原精锐相差甚远,以东吴的能力独霸一方是没有问题的,但若想问鼎中原,其步骑的战斗力是远远不够的。《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记载,鲁肃死后,吕蒙接任大都督一职,孙权问其图天下之策,吕蒙回答道:“今操远在河北,新破诸袁,抚集幽、冀,未暇东顾。徐土守兵,闻不足言,往自可克。然地势陆通,骁骑所骋,至尊今日得徐州,操后旬必来争,虽以七八万人守之,犹当怀忧。不如取羽,全据长江,形势益张。”意思就是说,徐州之地便于骑兵驰骋纵横,即使侥幸攻克,曹操也必定来争,以我方步骑实力,即使部署重兵,也很难抗衡;荆州之地则不然,若袭取荆州,东吴就可以地跨荆、扬两州,独得长江之利,实现当年鲁肃提出的“进而兼并天下,退则固守南中”战略目标。孙权反复权衡了曹操刘备两大集团的综合实力,同时考虑到关羽掌管荆州后的强硬态势,也就接受了吕蒙的这番说词,使得孙、刘二家的关系产生了质的变化,孙权集团的扩张重点也由淮南转变成为荆襄。曹操方面,从汉中主动撤退后,曹操留下部分主力防守关中和陇右地区,防止刘备趁势进攻,自率大军返回中原。由于连年征战,曹操集团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都受到了很大的削弱,在曹、孙、刘三家争霸中,虽占据优势,但若想彻底铲除孙、刘势力,曹操的力量还是有些不足的。因此,曹操制订了“休养生息、积蓄力量”的策略,以“祁山-襄樊-徐州”作为其在“关中-华中-华东”的防御重点,遏制孙、刘两大集团向北扩展,凭借中原人口稠密、生产力发达的优势,利用时间这一重要战略因素,积极发展壮大自己,以待时局变化,再全线转守为攻、一统天下。刘备方面,刘备非常重视自己手中的半个荆州,将其视为自身发展壮大的根基,以及北上图取中原的重要进兵选择。在刘备初入西川之时,派关羽、张飞、诸葛亮、赵云、马良等重要将领统重兵防守荆州,自己则带领庞统、黄忠、魏延等人率兵进入益州。后来,由于战局严峻,刘备不得不从荆州抽调张飞、诸葛亮、赵云等人带兵入川增援,仅留下关羽、马良、糜竺、傅士仁、关平等人驻守荆州,面对着虎视眈眈的曹、孙两大集团荆州防务略显薄弱,这也为日后的“荆州之难”埋下了祸根。

其实,在汉中曹军交战时,刘备军最终获胜,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为了缓解汉中方面的军事压力,建安二十四年七月,荆州守将关羽留糜芳、傅士仁守江陵、公安,自率主力进攻襄阳、樊城的曹军曹操闻讯后,立即派于禁率七军主力增援,屯兵于樊城以北。吴都督吕蒙看到关羽北上进攻曹军,就准备趁机偷袭荆州。为麻痹关羽吕蒙让不知名的吴将陆逊接替自己的位置。关羽果然上当,又抽调了部分后方防御部队北进,增援襄樊战场。八月,因连日大雨,汉水暴溢。屯于城外的于禁军全部被水淹没和包围,关羽军趁势以水军发动攻击,曹军大部投降,于禁被俘,庞德被杀。接着关羽趁水势包围了樊城的曹仁军和襄阳的吕常军,并加紧攻打。曹操任命的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均投降。十月,陆浑县孙狼起兵反曹,向南投靠关羽,许都震动,一时间关羽威震华夏。曹操曾想迁都以避关羽锋芒,但被司马懿和蒋济劝止,二人建议曹操遣使劝说孙权攻击关羽的后方。曹操命徐晃率将军徐商、吕建立即赶往樊城增援。曹军行军神速,逼近关羽军扎营,并将吴军即将偷袭荆州的消息用箭射入樊城和关羽军中。同时,曹操又增派了殷署、朱盖统领多支部众,并且命驻守徐州的张辽军向荆州迂回,策应徐晃部的行动。此时,徐晃择机开始进攻关羽军,并取得大胜。关羽见势不妙,主动撤围而退。

是时,吴军先头部队达到寻阳,吕蒙祭出了“白衣渡江”的奇谋,将精锐士卒都埋伏在船舱里,在甲板上摇橹、扬帆的船工一律穿上普通衣服而不带甲胄,把自己装扮成商人,沿着长江向江陵进发,沿途荆州兵的巡哨都没有引起警觉,反而所有的岗哨包括站岗的军士都被吴军降服。公安守将傅士仁、江陵守将糜芳平日里就痛恨和害怕关羽,见吴军到来,没有做什么抵抗就投降了吕蒙,直接导致荆州的两个主要城池相继轻易失守。吕蒙进入江陵后军纪严明,善待荆州将士家属。关羽得知荆州丢失后,马上自襄樊回军。曹军为使两方相争,没有关羽进行追击。关羽撤退中,数次派人质问吕蒙。但是信使却将家属在荆州安好的消息传遍关羽军营,士兵们思乡心切,开始大批向荆州逃亡,军心彻底瓦解。闰十月,孙权到达江陵,命陆逊攻占了宜都。陆逊又派将军李异、谢旌攻占了枝城、夷道、秭归。见西归之路已被彻底切断,关羽被迫退守麦城,后来兵败被吴军擒杀。一代名将就此陨落。

关羽的这次进攻襄樊的战役究竟是刘备安排和部署的,还是他自己的擅自行动,史书中也没有明确的记载,历史学家们也都意见不一,飞刀在这里也不想再讨论了。总之,关羽这次行动是有其目的的,不是一次盲目的军事行动,此举不仅可以缓解刘备汉中遭受的军事压力,为刘备稳固汉中地区,而且一旦攻取襄樊,则可通过上庸,与汉中刘备主力连成一片,才能真正地对曹操集团形成夹击之势。否则,荆州汉中只是两个孤立的战斗堡垒,缺乏应有的联系。在那个交通并不发达时代,想要通过益州联系两者,输兵勇,通军粮,显然是不现实的。此外,在刘备进位汉中王后,拜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故关羽是完全有权力发动此类局部战争策应主力作战的。又因为关羽失利的过于突然(一两个月的时间),所以刘备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快速派出援军,即便派出援军也是远水难解近渴,因而只得坐观悲剧了。现今许多有关“刘备关羽失和”、“诸葛亮设计除掉关羽”的言论也未必恰当,不过是为了吸引读者的目光罢了。

关羽的失利是着实让人痛心的,尤其是喜欢三国、喜欢蜀汉的朋友。关羽的错误不在于发动了襄樊战役,错误在于在歼灭于禁七军后,过于草率地发动了更大规模的战争。荆州,三国中后期,最为敏感的地方,曹操刘备孙权谁也不可放弃,都关乎着自身势力的存亡。在此种地界,最为明智的选择就是保持均势,谁触动了这个天平,谁就要付出惨痛的代价,关羽就是败在这里。

然而,关羽的失败,并不等同于孔明先生“隆中对策”的失误,抛开“东和孙吴”的外交问题不论,对策中所述的“分兵两路,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刘备亲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夹击曹魏”的策略也是将进攻的重点放在关中,以荆州作为策应。“没有永远的敌人,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朝秦暮楚总是难免的,除非盟军能够在短期内获得彻底的胜利,否则时间永远是一切同盟的克星,牵扯一国存亡的重兵,关乎社稷兴衰的战役,指挥者必须牢牢掌握着自己的命运,又怎么将自己的后方交给别人呢?盟友也不行!

相关推荐:

秦朝统一六国时的血腥屠城:人口损失三分之二

原本是消耗秦国的郑国渠,为何加快了秦秦始皇的统一?

谈谈姜维和诸葛亮的差距

与吕布有关的两个人物

关羽仁义无双的两大善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