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风云人物

展豪情关云长单刀赴会

发布时间:2015-02-12 栏目:专题 投稿:老迟到的自行车

周瑜在建安十五年的冬天去世,如上所述,他去世后不久,东吴的借荆州计划即开始实施。一年后,刘备应刘璋的邀请进入益州。孙权听闻刘备西入益州的消息后,派水军到公安来迎接妹妹孙夫人回江东,还算良好的孙刘关系产生了一丝裂痕。而当刘备于建安十九年(公元二一四年)打败刘璋,夺得益州以后,孙权看到刘备的发展壮大自然老大的不高兴,两家的关系开始逐步恶化。公元二一五年,诸葛瑾前往益川商讨有关荆州问题刘备借故拖延,最终还是无功而返。孙权在诸葛瑾斡旋彻底失败后,干脆不打招呼就给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委派了自己的官员,可结果呢?全给关羽驱逐回去了。这样一来,孙权终于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首先撕破脸,命吕蒙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这三个郡中有两个郡的官吏望风投降。这两个郡是长沙与桂阳(赵云这时候已经不在桂阳),不肯投降的是零陵太守郝普。

刘备在益州接到报告,认为事态严重,亲自率领大军赶到公安,驻扎长江北;命令关羽进兵益阳,与鲁肃、吕蒙对敌。

孙权见形势不利,也从扬州吴郡的京县(镇江)来到了今天湖北嘉鱼西南的陆口,亲自坐镇,指挥前方军事;同时,派了鲁肃带一万人进驻益阳。

在益阳,鲁肃与关羽两军相遇。双方剑拔弩张,大战一触即发,而又恰巧此时的曹操正在进取汉中讨张鲁,于是刘备在苦于西线战事的紧迫下,权衡轻重后,不得不稍做退让开始与孙权讲和,于是这传奇性的“单刀赴会”便开始了。

单刀赴会在演义中的记载(出自三国演义电子辞典)

单刀会如期而来这是不假,但是有一个问题我们有些模糊:单刀会究竟谁是主角呢?是否如演义一般:关公一人身陷险境,临危不乱,控制住了小丑一般的鲁肃,让东吴的诡计没能得逞。还是如一些正说的书里面说的不是关公是鲁肃呢?这是我们本文要讨论的问题

我们不妨来看史书上的记载。《三国志?鲁肃传》:“肃住益阳,与羽相拒。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请将军单刀俱会。肃因责数羽曰:‘国家区区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今已得益州,既无奉还之意,但求三郡,又不从命。’语未究竟,坐有一人曰:‘夫土地者,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肃厉声呵之,辞色甚切。羽操刀起谓曰:‘此自国家事,是人何知!’目使之去。”

应该说,《三国志》中的记载在演义中也都谈到了,《三国志》中有的比如鲁肃主动邀关羽相见,两者的对答,有一人的插语和关羽最后的表现都在演义中有,但是为何我们读《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却有完全不同的感觉呢?

这就是小说家的厉害之处,其实演义对很多的历史都没有做大的改动,有时甚至就是完全抄袭历史。但是罗贯中只要在这些历史片段中增添一些细节,就会得出完全不同的味道。比如单刀赴会这一段中,鲁肃邀请关羽是史实,他写上了,但是在之前加一段孙权和鲁肃定计要害关羽的描写,这就显得鲁肃的邀请居心不良,是在暗处要加害关羽。而演义关羽这边面对鲁肃之邀的表现时,不但识破了鲁肃的计谋,而且还光明正大,对东吴一干人等不屑一顾的勇于赴邀。这样一来,读者们喜爱关羽那是自然的了。

事实上,从“单刀赴会”一词来看,是绝对的史实,但是我们要注意是“各驻兵马百步上”,显然史书中的意思是关羽、鲁肃双方各执一把单刀来会晤(演义中说关羽拿的是青龙偃月刀这是不对的,况且也不合情理,这不是马上会战,青龙偃月刀显然不合用,单刀比较适合)。但是演义中实写了关羽单刀赴会,而弱化了鲁肃的“单刀赴会”,给读者的印象更像是鲁肃设置酒会在等待关羽赴约,这其中两厢的高下读者很自然的就能分辨。

接下来,在史书上二者的对答都可以说原原本本地抄上了演义中,甚至连那“坐有一人”的角色都由周仓扮演了(这一人,史书上并没确定究竟属哪一方,但从语言的倾向来看,应该是关羽一方,罗贯中把他安排是周仓,处理得很好),但是演义中对于两方谈话的内容却不是十分强调,倒是很用心的加上了“云长右手提刀,左手挽住鲁肃手”这一细节,这样一来,关羽擒贼先擒将,可谓淡定自若,智勇兼备。反观鲁肃却是魂不附体,惊疑不定,又输于关公一大截。这样一来,一个在历史上本来平分秋色,甚至是关公居于下风的单刀赴会,完全变成了关公的个人表演。

从上述来看,事实上演义只对史书中鲁肃在宴上的表现有所改动,其他的几乎都没有改变,只是不断地添油加醋上去,其读出来的感觉便完全不同了。其实演义中笔法,并非罗贯中这样的小说家独有,我们史书《吴书》中对这段记载的描述:“肃欲与羽会语,诸将疑恐有变,议不可往。肃曰:‘今日之事,宜相开譬。刘备负国,是非未决,羽亦何敢重欲干命!’乃趋就羽。羽曰:‘乌林之役,左将军身在行间,寝不脱介,戮力破魏,岂得徒劳,无一块壤,而足下来欲收地邪?’肃曰:‘不然。始与豫州观于长阪,豫州之众不当一校,计穷虑极,志势摧弱,图欲远窜,望不及此。主上矜愍豫州之身,无有处所,不爱土地士人之力,使有所庇荫以济其患,而豫州私独饰情,愆德隳好。今已藉手于西州矣,又欲翦并荆州之土,斯盖凡夫所不忍行,而况整领人物之主乎!肃闻贪而弃义,必为祸阶。吾子属当重任,曾不能明道处分,以义辅时,而负恃弱众以图力争,师曲为老,将何获济?’羽无以答。”

细究起来,《吴书》和《三国志》中只有两大不同,一则是有鲁肃与关羽相会“诸将疑恐有变,议不可往”这句。怎么样?是不是有点演义中,关平劝谏关羽不要去的味道,鲁肃则同关羽差不多,大义凛然,毅然独往。二则是最后的“羽无以答”,鲁肃的言辞使得关羽无话可说,可见是占尽了上风。这比起演义中的大段描写铺垫来说丝毫不逊色,当然,这形象可是彻底的大翻个,鲁肃的形象拔得极高,关羽则极低了。

我这样说的意思是不是在告诉大家,就连真正的史书我们也不要相信了呢,我只是想告诉大家,史书毕竟还是为人所著,是以必然带有个人喜好,就比如这个编著《吴书》的韦昭来说,自然要偏重于东吴方面人物形象的塑造,这是无可厚非的。至于如何分辨史书中哪个记载才是最可信的,这个问题我实在是能力有限,还是交给历史学家们去绞尽脑汁吧!

单刀会后,刘备主动向孙权让步,情愿把长沙、零陵、桂阳三个郡都让给孙权(不是“归还”),仅仅要求以一个南郡作为交换条件。这样荆州的情况就变成了:“以湘水为界: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属权;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属备。”孙权借给刘备那一个半郡,刘备可说是连本代利的归还与孙权孙权自然欣然接受,派诸葛瑾来负责实现这双方言归于好的大喜事。自此后多年,孙、刘两方在荆州均相安无事。荆州问题,似乎是已经解决。但是真的解决了吗?恐怕没有吧!

相关推荐:

假如给三国人物来个大包装

饱受乱世之苦的一代才女蔡文姬

方先觉投降有功余程万固守有罪:历史为何如此不公

唐朝宰相赵宗儒人物生平简介,最后是怎么死的

岳飞为什么必须死?竟不是因为迎回二位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