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历史解密

他是晚清地产大王,投资理念领先一百年

发布时间:2015-07-28 栏目:专题 投稿:坦率的裙子

在房价变得让人逐渐无法理解的今天,在上海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有一套房子已经是现在年轻人的奢望了,但在清朝时期,却有一位年轻人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在上海地产业混的风生水起。

大家都看过电影《上海滩》,这部电影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就是在近代的上海滩立足生存,很不容易。头一道槛就是房子住。就在很多人忙着凑钱租房买房的时候,一个名叫徐润的小伙子,却在上海的房地产市场里做得风生水起,积累起巨额财富。

(图)徐润(1838-1911),又名以璋,字润立

徐润不是上海人,而是广东香山人,跟孙中山是老乡。这个地方今天改名叫中山市,就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咸丰二年(1852年),徐润离开家乡,来到上海淘金。他先是在叔父的推荐下,进了英国人开设的宝顺洋行当学徒。这年,他14岁。

就在这年,洋行大班韦伯任满回国,临行前告诉继任者:

上海市面此后必大,汝于地产上颇有大志,再贡数语:如扬子江路至十六铺地场最妙,此外则南京、河南、福州、四川等路可以接通,新老北门直北至美租界各段地基,尔尽可有一文置一文。新大班是否照此办理,不得而知,但这段话给从旁侍候的徐润留下深刻印象:房地产原来是最能造富的潜力股!

几年后,徐润被提拔为买办。说到“买办”,大家一定会想到买办资产阶级,会觉得他们跟汉奸差不多。其实不然。“买办”是个中性词,就是当时中国的外资企业雇佣的居间人或代理人,简而言之,就是给洋人打工的高级职业经理人。买办的最大特色,就是精通跟洋人做生意打交道的方式方法,包括精通外语,属于紧缺的国际人才。正是因为紧缺,所以佣金更高。就这样,徐润的积蓄开始增多,这成了他投资地产的首批资金。不过,由于财力单薄,他凭自己的实力买不起房子,只能跟别人合买。

第一笔投资,是他跟伯父徐钰亭一起完成的。他用四万八千两银子合买了余庆里的房子。紧接着,他又跟好友叶顾之、潘爵臣合买二摆渡的一所宅院,包括十亩地,花了三万一千两银子。同治二年(1863年),太平军逼近上海,时局不稳。徐钰亭有点绷不住了,打算把余庆里的房子卖了。徐润说了一句话:

上海自泰西互市,百业振兴,万商咸集,富庶甲于东南,地价日益翔贵,以今视昔,利逾百倍。

徐润看到了上海地产升值的基础,也就是经济发展和商人聚集。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是对的。

(图)上海外滩的琼记洋行

同治七年(1868年),徐润离开宝顺洋行,开始单干。当然,房地产还不是他此时的主业,赚钱还要靠别的产业。19世纪60—80年代,是近代中国茶叶出口的黄金时期。徐润抓住这一机遇,利用以前在宝顺洋行积累的人脉关系,创办多家茶栈,成为上海地区最大的茶叶出口供货商,赚得盆满钵满。

曾困扰徐润的最大问题,就是缺钱。如今不差钱了,合作买房的模式也就没必要坚持了。徐润开始独闯房地产市场,到处买房买地。到光绪九年(1883年),他在上海地产市场已经斩获颇丰:

投资总额223.7万两。名下拥有土地3200多亩,其中2900多亩是储备地,还没盖房子。建成的洋房51间,住宅222间,当铺3所,楼房平房和临街房1890多间,总市值达到350万两,占到当年全国财政收入的5%。比购进时升值了57%,租金年收入12.3万两,出租收益率6%。

这样的租金回报率,比高利贷当然要低,但看起来更稳定,更持久。徐润以这样的战绩,被人称为晚清上海的“地产大王”。他感叹:当年大班韦伯留下的话,“果有效果,足征先见之明”。

徐润上海给自己建了个宅院,起名叫“愚园”。今天上海的愚园路,就得名于此。不过,徐润一点都不愚,“地产大王”绝非浪得虚名。

相关推荐:

培根

满洲第一勇士指的是谁?勇士鳌拜的故事

樊桐舟《我说我爱你》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