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历史解密

大凌河之战皇太极围点打援 明朝损失惨重 为何骁勇善战的关宁铁骑几乎全军覆没?大凌河之战的影响有哪些?

发布时间:2015-08-04 栏目:专题 投稿:冷酷的火

公元1631年,后金皇太极率领的五万军队进攻明朝辽西大凌河城,在战争中后金将围城、和谈、攻坚、打援相结合,获得战略性的胜利,明朝遭到战略性的失败。战后明军在关外的精锐已不复存在,加速了明亡清兴的历史进程。

袁崇焕被逮捕下狱后,明朝重新启用了辽东事务的专家、年近七旬的老臣孙承宗,让他担当辽东主帅。这是孙承宗第二次出任辽东主帅。天启年间,他曾经担任过蓟辽督师,关宁锦防线即是他第一次挂帅辽东时的得意之作。后来由于受到魏忠贤一伙儿的排挤,孙承宗壮志难酬,无奈去职还乡。此次二次主政辽东后,孙承宗仍然沿用过去“以辽人守辽土”、坚城加大炮的对敌策略,坚持以堡垒要塞为依托,对抗后金的骑兵

崇祯四年七月,为进一步巩固关宁锦防线,孙承宗派祖大寿率关宁军抢修大凌河城。大凌河城位于锦州城东四十里,是锦州的卫城,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如果大凌河修筑完成并长期固守,后金想进攻锦州就更加困难了。为了保证进攻锦州的通道,皇太极当然不允许大凌河城建造成功。实际上从努尔哈赤时期开始,明军曾经修筑过大凌河城几次,但都被后金军队焚毁破坏,可见双方都非常看重此地的战略位置。

得知明军再次修筑大凌河城后,同年七月二十七日,皇太极集结了五万大军,迅速向大凌河方向大举进攻。八月初六,后金大军到达大凌河城下。祖大寿没想到皇太极来的这么快,大凌河城墙上的垛口还没完全筑好。他看到八旗兵声势浩大,敌我力量悬殊,难以正面抗衡,于是决定闭城死守,等皇太极攻城。

但是,这次皇太极改变了策略,他没有急于攻城,而是把大凌河城团团包围起来,准备来个持久战,围而不打。因为他知道大凌河城内粮草不多,却有军民两三万人,如果将它围困,用不了多久城内粮草就会耗尽,到时就可以不战而胜了。皇太极这招够毒辣的,他命令后金军队连夜修筑工事,沿着大凌河城挖了四条壕沟,深沟高垒,把个小小的大凌河围了个水泄不通。

明军在城墙上看到这种前所未有的情势,感觉大事不妙。祖大寿立刻指挥士兵突围,但试了几次均被后金军队击退,出不去。无奈之下,祖大寿只好选择坚守城池,期盼援军来搭救。坚持了没几天,城内就断粮了,开始杀马充饥。八月十六号,明朝的第一批援军到了,松山守军两千人赶来救援。但由于援军人数太少,寡不敌众,很快就被围城的八旗兵击退了,第一次救援无功而返。

十天之后,锦州总兵吴襄、宋伟带六千余人前来增援,皇太极派阿济格迎战。这天上午恰好天降浓雾,阿济格趁大雾弥漫之时发动突袭,大获全胜,明军第二次救援大凌河失败。好不容易熬到九月份,吴襄、宋伟再次率领六千锦州兵来救大凌河。这次皇太极亲自督师迎战,明军普遍存在畏敌心理,士气不高,在八旗兵骑兵的冲击下,又是大败而回。

九月二十四日,明军第四批援军到了。这批援军规模最大,有四万余人,领军的是监军道张春。张春因在之前的永平四城收复战中表现出色,获孙承宗看重,力荐他挂帅援辽。张春做了相当充足的战前准备工作。为了在野战中对付八旗骑兵,他这次带来了许多战车,战车上配置火器,组成车阵,稳扎稳打,缓缓前进。

二十七日,明军推进到大凌河外围,距大凌河城十五里时与后金军队遭遇。后金骑兵率先发动攻击,这时明军的车阵发挥了作用,多次将后金骑兵击退。但明军没想到,现在后金军队中除了骑兵,还有一件大杀器,红衣大炮。皇太极明军前进的道路上布置了四十门红衣大炮,并且这些大炮是后金自主研发制造的,全部国产货。

从努尔哈赤时期开始,在与明军的多次交战中,后金军队见识到了红衣大炮的巨大威力,所以也想在自己军队中装备此杀手锏。天聪五年正月,后金终于试制成功了红衣大炮明军则还不知道后金的军工科技发展如此快。当张春的车阵到达红衣大炮射程之后,早已准备好的四十门炮一齐猛烈开火,很快就将明军的车阵打乱了。后金骑兵趁势再次发动冲击,明军难以抵挡,开始溃退。

张春曾尝试用火攻挽回局势,但风向忽东忽西,火攻没有发挥太大作用。皇太极继续组织进攻,并分兵包抄明军的后路。明军无心恋战,撤退变成了溃逃,几乎全军覆没,统帅张春及手下三十多名将领被活捉,当了俘虏。张春的部队是明军四次救援大凌河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同时也是最后一批援军

四次救援都没有成功,此时的大凌河早已山穷水尽,城内军民饿死了上万人。祖大寿等人见突围无望,援军也指望不上,只好献城投降。十一月初九,祖大寿带领大凌河守军正式投降,大凌河攻防战结束。此战之后,明朝元气大伤,关外赖以倚仗的关宁铁骑损失殆尽。

在大凌河之战中,皇太极采用的围点打援战术大获成功,以最小的代价取得了重大胜利。反观明朝,对后金全新的战法反应迟钝,缺少有效应对。救援时没有与城内守军相互配合,也没有集中兵力,而是使用添油战术分批次投入援军,最终导致全盘皆输。

此次战役彻底摧毁了明军在关外最有战斗力的一支军队,即所谓的“关宁铁骑”,骁勇善战的“关宁铁骑”为何出现如此惨败?

究其原因,首先出现了指挥上的失误,袁崇焕被杀后,孙承宗但任主帅,一直遥控指挥,没有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措施,导致这次战役没有一个全局的规划和指挥,再加上前线远程射手的优势也没有发挥出来,反被后金军的弓箭手所压制。

其次,由于明朝后期士兵粮饷不足,长期发不出粮饷,加上袁崇焕被杀,士气低落。

第三,军队的火器质量已大大降低,虽然拥有先进的制造水平,但由于军队腐败,各级将领克扣军费,最终只有很少一部分用在武器生产上,制造出来的武器十分低劣,致使很多武器中看不中用。

“关宁铁骑”的覆灭,使明军在关外的精锐已不复存在,为后金扫清关外明军势力,进入关内提供了有力保障,大凌河城中剩余的一万多精兵也被收编,又壮大了后金军的实力,自此,后金军入关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

凌河之战影响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大凌河之战彻底摧毁了明朝关外最有战斗力的一支军队明朝精兵精将不复存在,后金政权也在大凌河之战后日益强大。大凌河之战影响主要体现在对皇太极用兵之道的改善,以及后金政权逐渐壮大两方面。

第一方面,大凌河之战对黄太极影响:首先,在此次战争之后,皇太极吸取作战教训,全然放弃过去攻坚战的兵法,开始采取围攻战术,围城打点,在日后锦州战役中,颇收战绩,这是皇太极战术攻略上的重要改变。其次,此次战役后,皇太极一改以前屠城策略,开始实行劝降战术,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屠城带来的危害,稳定了人心。

第二方面,大凌河之战对后金政权有重要影响,首先,大凌河之战太极招降过程中,明朝将士将领宁死不屈,保家卫国的忠贞精神给予后金政权者极大震撼,对后金政权未来的严格的军纪建立和接受汉族人先进的文化思想所发生的革命起到了重要影响作用。其次,在大凌河之战中,后金战队使用了自己的独特武器-红衣战袍,为日后后金政权建立自己军火库奠定了重要基础。

最后,皇太极对在大凌河之战中招降的精兵精将加以重用,让他们进入统治阶级,这一做法,改变了后金政权的政治结构,也让汉文化在后金政权中得到潜移默化的传播。

相关推荐:

他父亲为抗清而死,他随手写了几百字,却比他老爸更著名

玻璃栈道是如何修筑的? 背后真相让人心酸。

历史解密:唐僧西天取经的功臣之一是嫦娥姐姐?

千古谜团:武则天乾陵为何能独善其身挖之不动?

白虎观会议:儒学经典与谶纬迷信的钦定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