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历史解密

宁远之战努尔哈赤落败的原因是什么?宁远大捷在当时带来了什么影响?

发布时间:2015-08-13 栏目:专题 投稿:坚定的野狼

宁远之战是后金与明朝宁远进行的作战。明朝方面称之为“宁远大捷”。此战,袁崇焕组织军民坚壁清野,协力共守,铲除奸细,凭坚城用大炮,配以火攻,杀伤后金军1.7万人,挫败了努尔哈赤夺占辽西和山海关的企图,是明朝对后金作战的一次重大胜利。使明朝军民重新树立了战胜后金军的信心。

1621年,后金军继辽沈之战获捷后,又克广宁(今辽宁北镇)等40余城堡,并企图进兵山海关。当辽西重镇广宁失陷的消息传到京师,明廷大为震惊,上下一片慌乱,袁崇焕却很镇静,独自单骑出关巡阅形势,回来后抨击那种畏敌言行,并声称:“予我军马钱谷,我一人足守此。”面对后金的凌厉攻势,明辽东经略王在晋等人主张退守山海关

而宁前兵备佥事袁崇焕则主张保关内必守关外,保关外必守宁远,得到前往山海关巡视的明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孙承宗支持。不久,明廷任用孙承宗取代王在晋。1623年九月,孙承宗袁崇焕与副总兵满桂领兵万余驻防宁远

袁崇焕抓紧练兵屯田,按照以台护铳、以铳护城、以城护民原则修建城堡,亲定规制,城高3丈2尺,雉高6尺,址广3丈,上广2丈4尺。宁远城成,遂为屏障山海关的军事重镇。孙承宗袁崇焕在辽东花了很大力气,苦心经营,才把岌岌可危的局面开始扭转过来。

1625年夏,孙承宗采纳袁崇焕建议,派兵据守锦州、松山、杏山、右屯及大、小凌河等城,将辽西防线向前推进200里,使宁远亦有所屏障。十月,明廷派阉党高第取代孙承宗高第是魏忠贤的党羽,懦弱无能,胆小如鼠。刚一上任就要把锦州、右屯等地的防御器械撤除,把守军全部赶进关里。袁崇焕坚决反对,高第不但不听袁崇焕的忠告,还打算进一步放弃宁远和前屯两座城堡。袁崇焕坚决表示:我的官职是宁远道,我要死就死在这里,决不离开宁远一步!”

高第没有办法,只好让他率领一小部分明军留下。接着高第就匆忙的下令尽撤锦州、右屯、大、小凌河及松山、杏山等地的明军和守城器具,退入关内。这个撤退命令来得十分突然,事前缺乏周密的组织工作,因此在撤退途中,人马争先恐后,乱成一团,连平日屯积在各地的10多万石军粮也丢弃了。老百姓平白无故地遭受逃难流亡的痛苦,在路上死亡的很多,到处听到悲惨凄苦的哭声。百姓怨恨,军队更加没有斗志了。锦州、右屯和大、小凌河等地城堡均被放弃。唯袁崇焕申明利害,誓守宁远

努尔哈赤于1626 年初,亲自率领八旗兵十二万大军,渡过辽河,穿过抚顺,包围了宁远,打算南下入关,而后向明朝京城逼进。当天,努尔哈赤率领呈太极等来到宁远城下,勒马瞭望,感慨地说道:“好一座坚固的城池!”接着,他又指着后金兵说道:“大金兵铁蹄下无完城,宁远虽坚,岂能挡我精兵!”说罢,又转身问孙哈兔:“卿意若何?”孙哈兔马上躬身说道:“托大汗洪福,大金兵多将广,战天不胜,攻无不克,宁远城旦夕之间当垂手可得!”

蓦然间,怒尔哈赤望见城上旗帜鲜明,戈矛林立,中有红衣大炮,更是生平未见,不觉注视多时,甚觉诧异。随着城楼上一阵震耳的鼓角声,一面大旗从城楼竖起,旗上绣着一个斗大的“袁”字。旗下一员大将,金盔耀目,铁甲生光,面目间隐隐露出杀气。金太祖暗暗吃惊。一个贝勒大声问道:“你是何人?何不早降!”那大将答道:“我奉天子之命来此,誓死守城!”说毕,梆声一响,矢石如雨点般向金兵飞来。努尔哈赤慌忙率众回营。坐定后,众贝勒请求立即进攻,努尔哈赤道:“此人英勇善战,不可轻举妄动。且先养息一天再说、”

当夜,袁崇焕集合众将,刺破手指。血书立誓,誓与城池共存亡。将士们见主将如此忠贞不屈,深受感动,都愿与后金兵决一死战。宁远城中的百姓也纷纷拿起武器,自动参战。袁崇焕令满桂严守四门,谨防奸细。又传檄前屯、山前关守将赵率教等作好与后金兵决战的准备。一切安排就绪后,袁崇焕又派人星夜驰往山海关,向高第告急,消他速派兵增援。高第畏金如虎,而且怒气未消,深恨袁崇焕不听号令,拒不发兵相助。

两天后,努尔哈赤果然率兵猛攻宁远。一时万马奔腾,如波涛翻滚。宁远城下护城河宽水深,马不能过,后金兵争先下马泅水过河。后金兵虽惯于爬城,这次抢登城头却遭到失败。原来袁崇焕在敌兵进攻的前一天就下令在城墙上泼了水。时值严冬,水结成冰,又硬又滑,爬城的金兵都纷纷滑落下来。金兵也不气馁,滑下来又往上爬。

袁崇焕亲自在城上督阵,明军万弩齐发,射死金兵无数。努尔哈赤暴跳如雷,孙哈兔连忙举起明晃晃的大刀,逼着后金兵不得后退,继续爬城。因城上箭如雨下,后金兵只好手持盾碑一步步往前挪动。袁崇焕见弓箭射不到金兵,就命令放滚木擂石。后金兵刚爬到一半就被砸得血肉模糊,惨叫声与木石滚落声混杂在一起。努尔哈赤又命令后金兵搬来撞车。

不到半天功夫,城墙被撞倒了一角。袁崇焕冒着滚滚浓烟和雨点样的矢石搬运石块堵塞缺口,明军和百姓见主帅这么勇猛,纷纷跟着填堵缺口。孙哈兔远远望见了袁崇焕,一箭射来,正中袁崇焕的左臂,顿时鲜血染红了战袍。将士要护送他下城,他拒绝了,撕裂战袍包扎好伤处,继续指挥。当孙哈兔拈弓搭箭,准备再射时,满桂手疾眼诀,迅速回身一箭,重重地射伤了孙哈兔的右手。

这时,袁崇焕命令炮手们对准城下后金兵猛烈开炮。炮声响处,烟火腾空,后金兵血肉横飞。没死的见炮厉害,四处逃避。炮弹却像长了眼睛一样,不时在人群中开花。后金兵队形倾刻大乱,互相践踏,死者无数。努尔哈赤眼看部下伤亡惨重,加上无色渐黑,只得下令收兵。回到大营,心中好生烦闷,他和皇太极等商议:明天定要一鼓作气,拿下宁远。当晚,袁崇焕又带领军民连夜加固城墙,并且又向城墙上泼了水。

第二天,努尔哈赤重新调配了兵力,选派了一大批身高体壮的士兵,披上铁甲,顶着盾牌,分十几路同时围攻宁远城。后金兵远远望见城上并无动静,心中暗自高兴,误以为明军可能已弃城逃跑,一个个大着胆子往前冲。

突然间,城上炮声震天,烈焰翻腾,袁崇焕下令开炮了。金兵见状不妙,慌忙逃跑。怒尔哈赤大怒,喝令不准后退。可是,兵败如山倒,谁也不听他的。他气得拔刀连砍了几个,仍然遏止不住。袁崇焕在高处看得分明,忙挥动令箭,指挥炮手集中炮火向后金太祖的坐骑轰击,终于击中了后金太祖的战马。

战马一声惊叫,把他掀翻在地,孙哈兔也在乱军之中中弹身亡。皇太极和诸将慌忙将努尔哈赤扶上战马,速速向后撤退。袁崇焕急令部将守城,自己率领明军乘胜追击。一气追赶三十余里,歼灭后金军一万余人。努尔哈赤带着残兵败将逃了许久才停下来,他仰天叹道:“我二十五岁起兵,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今至垂暮之年,竟遭此惨败,真气死我了!”宁远保卫战胜利的捷报传到朝廷,朝廷上下无不欣喜若狂,大家举杯庆贺。熹宗皇帝下旨将袁崇焕升为右佥都御史。

宁远之败并非是偶然,后金与大明之间的战争也并非全是胜利。这次失败完全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轻视明军努尔哈赤之前与明军作战,明军不是逃跑就是投降,在他眼中,能战敢战的明朝军队实在是太少,远远不能和他的八旗相比。尽管努尔哈赤不是盲目自大的人,他在进攻宁远前也做了一些准备,但对于孤城宁远袁崇焕从心底里还是轻视的,这就犯了骄兵必败的大忌。

二,八旗装备陈旧。努尔哈赤虽然仗着八旗剽悍的战力攻无不克,但客观上八旗的装备要比明军落后,而且他们自认为精神为上,武器为下,始终不愿更新自己的装备,加上满洲高层信息闭塞,无法接触先进武器的设计和制造。而袁崇焕却不同,他对武器尤为重视,使用了当时最先进的红衣大炮,火力凶猛,杀伤力强。

三,八旗士气低落。宁远之战前,后金军队已经有三年时间没有进行大规模的作战。因为此前战事顺利,八旗将士们都天真地认为他们是天下无敌,因此长时间没有进行训练,官兵们也漫不经心,比较起兵之初,八旗军队的整体纪律也十分松散。

四,情报信息掌握不准确。努尔哈赤取得很多骄人的战绩,与他注重情报收集也不无关系。一般在大战前夕,他都会派出大量的情报人员对敌方的军力部署、武器装备等情况进行详细的情报收集。同时,努尔哈赤在攻城的同时也往往采取里应外合的战略,内外夹击,抚顺、辽阳等地的攻克用的都是这个办法。

但在宁远一战上,努尔哈赤的情报工作受到了重大的阻碍。袁崇焕十分了解八旗的战法,在开战之前早就下令全城搜查奸细,地毯式排查,使得宁远城中的奸细无法遁形。正是因为努尔哈赤对宁远城的部署、防御一无所知,所以没占到任何便宜。

宁远之战对于明朝来说无疑是注入了一剂强心剂,让崇祯皇帝重拾信心,也表明了后金并非不可战胜。而对于后金来说,宁远之败带来的后果是十分致命的。

首先是改变了政治格局,此前周边的蒙古和朝鲜为了免遭征伐,都纷纷向后金示好。可宁远战败后,蒙古、朝鲜却立场鲜明地表示要站在大明朝这一边,支持讨伐后金。

其次是改变了军事格局,宁远之战后,袁崇焕又以胜利之师先后收复失地,重新建立了防线。这一举动让后金多年的胜利果实遭到颠覆,明军由防御开始转为进攻,而后金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被动地位,甚至有可能陷入各方的包围之中,政权岌岌可危。

最后还是努尔哈赤因为宁远之战抑郁而终。尽管此后后金军队不断出击,征伐了不驯服的蒙古喀尔喀部,也警告了朝鲜,取得了不小的胜利。可是,宁远之战的影响在努尔哈赤的脑子里挥之不去。况且,他还在战场上受了重伤,并于不久后去世。应该说,宁远之败,无论是对后金还是努尔哈赤本人来讲,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推荐:

同为刘备手下谋士 为何法正和庞统两人的计谋可以完美互补

创造八路军中第一婚的越南人

千年冢陷骨闻香——东阿县谒曹植墓

水浒探秘:梁山领导班子中的“四驾马车”是有谁组成的?

曹操为何要杀掉华佗 得不到的就要毁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