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历史解密

贞观之治是治世,并不是盛世,为何被后人称为清明之治?

发布时间:2015-08-15 栏目:专题 投稿:孝顺的手链

李世民在位期间,听取群臣意见,虚心纳谏。对内文治天下,厉行节约,劝课农桑,实现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让各民族融洽相处,北方各族共同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太宗在位23年,励精图治,对内则整顿国家制度,尊重黎民百姓,安定民生,对外则击败北方强权东突厥,扩大了唐帝国对周边国家的政治及文化的影响。

1.亡隋为戒

隋末民变,使太宗认识「民依於国,国依於民」的道理。隋末之混乱,使二十七岁登基、英气勃发的太宗时时引以为戒,叮咛自我克制欲望,嘱臣下莫恐上不悦而停止进谏,致力纠正前朝君臣猜疑之失,这是贞观君臣共济致治的基本因素。

2.君主贤明

太宗即位後,励精图治,在政治上,既往不咎,知人善任,从谏如流,整饬吏治;经济上,薄赋尚俭,为政谨慎;亦致力复兴文教,令隋末动汤之局得以稳定下来。

3.贤臣辅国

太宗为历史上少有的英主,因有既往不咎的前提,群臣多为贤能之辈,勇於上谏。贤臣中尤以房玄龄、杜如晦最著,时人称「房谋杜断」,其他如李靖、魏徵、尉迟恭等,人才辈出,均名重一时。

4.吏治清明

太宗十分重视吏治清明,曾命房玄龄省并冗员,派李靖等十三名黜陟大使巡察全国,考察风评;规定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值宿中书省,以便随时延见,垂询民间疾苦和施政得失,百官遂自励廉能,直接提高政府效率。

5.平定四夷

太宗对外武功成就显赫,曾多次对外用兵,先後平定突厥、薜延陀、回纥、高昌、焉耆、龟兹、吐谷浑等,由是唐朝声威远播,四方宾服,西北各族共尊太宗为「天可汗」。

太宗即位时年仅27岁,唐王朝在太宗统治下,文治武功均有所发展,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治世

政治方面

1.用人唯才(选用人才任贤方面

太宗知人善任,用人唯贤,不问出身,初期延揽房玄龄、杜如晦,後期任用长孙无忌、杨师道、褚遂良等,皆为忠直廉洁之士;其他如李勣、李靖等,亦为一代名将。此外,太宗亦不计前嫌,重用建成旧部魏徵、王珪,降将尉迟恭、秦琼等,人材济济。2.从谏如流(纳谏方面

太宗以炀帝拒谏亡国为戒,即位後尽力求言,他把谏官的权力扩大,又鼓励臣下直谏。朝中以魏徵最能犯颜直谏,太宗多克己善加容纳,又如王珪、马周、孙伏伽、褚遂良皆以极谏知名。

3.完善吏治吏治方面

太宗十分重视官吏的清廉,曾命房玄龄省并冗员,派李靖等十三名黜陟大使巡察全国,考察吏治;又亲自选派都督、刺史等地方官,并将其功过写在宫内屏风上,作为升降奖惩的依据。另又规定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值宿中书省,以便随时延见,垂询民间疾苦和施政得失,一时政治清明

4.完善制度(制度方面

太宗在位期间使隋制更趋於完善。如中央朝廷方面延续了三省六部制,特设政事堂,以利合议问政,并收三省互相牵制之效;地方上沿袭了隋代的郡县两级制,分全国为十个监区(道)。此外,行府兵制,寓兵於农;均田制、租庸调制、科举制等皆有所发展。

经济方面

1.薄赋尚俭

太宗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注意轻徭薄赋,徭役的徵发不夺民时;同时太宗崇尚节俭,曾遣散宫女三千多人,并下令免去四方珍贡,从而农业及民生得以不断发展。

2.救灾恤贫

隋末唐初天下大乱,田园荒芜,百姓流离;唐太宗招抚流亡回乡,授田给予耕作,以安定民生。唐初关中连年灾荒,太宗即开仓赈济灾民,又准百姓就食他州;且拿出御府金帛,为灾民赎回卖出子女,使灾民得以度过荒年。

文教方面

1.设馆兴学

太宗即位前已置文学馆,有十八学士,即位後更在京设弘文馆,徵集图书二万余卷;同时重建地方州县学校,扩充京师国子监,延聘名儒出任学官,生员多至万人,并接受新罗、吐蕃、日本等的君长皆派子弟来华求学,由是时文教生员背景多元,复兴卓然有成。

2.撰经修史

命孔颖达等人修定《五经正义》,统一南北经学;又置国史馆,由宰相监修前朝国史,开官修历史的风气。

武功方面

平定四方:太宗对外武功成就显赫,曾多次对外用兵,先後平定东突厥、薜延陀、回纥、高昌、焉耆、龟兹、吐谷浑等,由是唐帝国声威远播,加上太宗能维护外族风俗,并设置都护府制度,终贞观之世,四方服悦,西北各族共尊太宗为「天可汗」。

贞观之治治世,并不是盛世,所以我们常说李世明时期是清明之治。那么贞观年间政治清明又有哪些体现呢?

一、皇上开明,大臣直言,我们都知道李世民,是一个特别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人。而且朝中有一批敢于进谏的大臣,以魏征为代表,所以李世民魏征,就成了开明皇帝的代表和臣子。今天也不去讨论,李世民是要刻意为之,还是他真的就是一个明君,但是他为了大唐能够兴盛,为了老百姓安居乐业,李世民改变了自己火爆的性格,谦虚的听取意见,就从这一点上来说,历史上又有多少皇帝能做到。

魏征李世民之间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就是有一天李世民在玩一只鹞鹰,此时宦官赶紧报告说是魏征来了,李世民当时就不知道该怎么做了,就把鹞鹰藏在了衣服里夹住,魏征到了之后李世民认真的听取意见,大家都知道魏征是个话痨,当魏征走后,李世民拿出鹞鹰却已经死了。从这件事就能看出李世民很怕魏征,其实呢?这件小事更能体现出李世民尊敬魏征,尊敬这位敢于直言的臣子。这种君臣关系是任何一个朝代都希望看到的,这也是李世民的伟大之处。

二、胸怀天下,保持平衡,隋唐之前是一个以地域性为代表的势力,隋文帝统一了中国,但是这样的地方势力并没有得到统一,隋炀帝有这个眼光,他打通丝绸之路,开始各国通商,但是急于求成执行力度不够最后导致灭国。最后到了唐太宗,他的统治集团可以说是海纳百川,由关陇集团成员为主,包容各地各层人士,同时他特别重视压制贵族统治,其中以关陇集团为主,李世民又是怎样做的呢?保持平衡,他不但重用关陇集团的人,同时重用各地人士,去保持这样的平衡,去平衡各方面的势力。

三、科举,李世民非常重视科举,简单的分析一下,通过科举可以吸引全天下的读书人,通过对老师内容的限定,可以使读书人从小就读一些,李世民想让他们读的书。仔细的想一下,李世民真的很厉害。有记载曾经说道,有一年李世民悄悄登上了端门的城楼,看到天下的考生络绎不绝的涌入门内,李世民说道天下的英雄都进到我的圈内了。这就是被誉为天可汗的李世民。所以唐朝是幸运的,因为有李世民。唐太宗在位时期政治清明,也是被后世称为的清明之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推荐:

加利波利战役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最后结果如何

诸葛亮墓地:历史上的诸葛亮墓到底在哪里?

刘备入蜀前错失的18个人才,吕布、太史慈、张辽都与刘备有交集

诸葛亮师友、亲戚的交往

曹操还治病救过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