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历史解密

在古代的时候同样也有春运 那个时候人们是怎么回家过年的呢?

发布时间:2015-08-16 栏目:专题 投稿:昏睡的指甲油

中国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就是春节,但春节即将到来的时候同时会出现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春运’远在外地的人如果买不到票就不能回家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你在回家的火车上,而我没票上车!其实说白了,春运期间最大的矛盾就是运力不足。

这个中国人民独特的人类大迁徙活动,已经成了一种特色,每年年关将至,不管家离得有多远,在外的游子们总要想办法回去和家人团聚。

那么古代是否也有春运呢?本着一探到底的心劲,竟然发现古代也有春运

据我国最早一部释义词典《尔雅》“岁名”条解释,年,在唐尧时称为“载”、夏代称为“岁”,商代称为“祀”,一直到周代才称为“年”。据此可以推出在周代出现了春节的雏形——过年古代春运也应该出现在这个时候

从古至今,我们都有“父母在不远游的”观念在心中,虽然在古代并没有那么大的人口数量,距离也不会相差太大,古代春运的主要人员也不都是外出打工居多,主要是一些官员与商人。

虽然距离现在相比不太远,但以当时的交通条件来说,回一趟家也是非常不方便的。

为了解决回家过年的难题,古代官府也尽量不在过年时安排公务人员外出。而外出打工者、经商人士,则会早早动身起程上路,避免延误回家时间。

现在一提到春运,首先想到的就是抢票难、挤火车、睡过道、防小偷……相比之下,古人则认为,出行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人们上路前必定要占卜凶吉。不过,萌叔翻看一下黄历,一年内不适合出门的天数有一百多天,也不知道古人到底是怎么选日子的。

现在相比,当时因为路况太差,交通工具太简单,很多人根本没有办法回家过年。即便是到了交通相对发达的隋唐时期,“回家难”现象还是无法改变。隋朝诗人薛道衡有一句诗: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从侧面证明当时的路况险阻。

薛道衡是山西人,他当时从北方来到南方,因为时间耽误,没能在过年前回到家,只得留在外地过年

据《汉书·贾山传》记载,“秦为驰道于天下”,“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驰道是秦国的国道,按照记载数据折算来看,驰道宽达69米,路边还栽植松树,绿化降噪,驰道类似于“古代的高速公路”。

除了驰道,秦时还有直道、轨路等。这里所说的轨路,便是当时的“高铁“。当然,那时的轨道非铁轨,而是用硬木做的,下垫枕木,除了工程材料不同外,与现代铁路基本没有什么区别。马车行驶在上面,速度非常快。

除了上述各项,古代还有“春运大巴”。中国不仅是最早修筑高速公路的国家,还发明了各种运输工具。国外的学者认为,车是苏美尔人首创,其实中国人也不晚,在四千多年前的黄帝时代,中国人就开始使用车辆了。

古代,驱车动力为人力与畜力。长途运输主要依靠畜力车,也就是中国古代的大巴车。其中马车是古代春运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和现在的长途大巴一样重要。

畜力车也分很多种,大致分为如下三种:

占车:装置简单,主要是近距离使用。

辎车:主要是货车,也可以长途运送行人。

鞍车:是政府官员乘坐的高级运输工具。

因为无法一天到家,古代路边的饭店、驿站非常多,这也解决了许多人的就业问题。为了保证节日运输,古代也分官办与民办交通体系,收费有所差别。当然,如果觉得陆路费用太高,古人还可选择走水路,价格非常便宜。

中国古代,无论载人载货,木船才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漕运通道和经济命脉,就是因为运河上的船运送着几百万石的粮食,附带大量白银和各种商品,还有往来的官吏、客商。

古代的“春运”也是要买票的。虽说不用担心一票难求,但是买票一事确实存在。

现代春运会动用一切运力以保证节日运输,古代也是。中国过去有官办、商办、民营三类交通体系,但不论是哪一种都是要收费的。逢到节日时,客运和物流费用会比平时贵一些,但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如在唐代,商业运输便有一个全国统一价,并设有最高和最低限价,连里程速度都有详细的规定。

以唐开元年间为例,九品芝麻官这样最基层的“国家干部”,月薪不超过半两银子。若是要坐马车回家,恐怕得节衣缩食大半年。年年如此,为了回家过年,都得勒紧裤腰带过上大半年的苦日子,自然不太现实,如果走水路就轻松多了。因此,坐船回家是古人春运时的首选。

所以,无论古今,回家过年永远是中国人的一个主题。

相关推荐:

宋朝被称为弱宋 可为什么说宋朝是最富有的朝代?

盘点三国英雄遗言七宗最:比比遗言哪家强?

唐朝时期日本就已经向中国递国书了。

蒋介石的惊天秘密:如果台湾受不住会选择哪里

呼延赞搞笑的北宋名将 为上阵杀敌竟然全身刺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