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历史解密

盘点《三国演义》中大器晚成的人物之司马懿

发布时间:2015-08-21 栏目:专题 投稿:超级的棒棒糖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许多名留千史的人物,有的人生来天资卓绝、背景雄厚,再加上来了点机遇,但是有的人却是大器晚成靠自己的努力,就比如我们今天说的这位《三国演义》中的司马懿

众所周知诸葛亮一生的对手就是司马懿,而从侧面来说司马懿才是最大的赢家。那么为何说他大器晚成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他的投靠曹操的时机。

司马懿(十三岁)建安十三年接受曹丞相征召,为丞相府文学掾。不久之后的赤壁之战,司马懿没有参与;而魏武后期那些战事——建安十四年战孙权于合肥,十六年战马超于潼关,十八年战孙权于濡须,司马懿也都没有参与。如果有,想必晋书是会大书特书一笔的。

所以,问题不在于他太年轻。而且实际上,司马懿第一次被曹操征召,是七年前的事情。建安六年,司马懿二十三岁。这时曹操刚在官渡赢了袁绍,听说司马懿聪明,辟之。司马懿称病不去。

所以不是司马懿被埋没,是他不想露锋芒。如果他想,他本来可以在曹操还只是个普通军阀的时候就来到他身边,建功立业,成为魏武之名臣。

可是他宅了七年没有出山。司马懿不想建功立业么?当然不是。虽然他这时肯定没有想过要做权臣,但如果他本来有做隐士的心思,至少后来司马昭对九锡虚情假意半推半就的时候,肯定会顺嘴提一句的。

何况,冒着危险卧床七年,甚至狠心杀了小婢女让正室夫人亲自下厨做饭,正常的隐士可干不出这种事来。

《晋书. 宣帝纪》说,“帝知汉运方微,不欲屈节曹氏”。房玄龄们简直拿读者当猴子耍,以司马宣王狼子野心,会在乎汉运方微?如此坚卧不出,他一定是在规避着出仕将会造成的某种风险。司马懿向来谨小慎微、而又擅长等待。高平陵之变前他为了麻痹曹爽等待最好的下手时机,装病装了两年。

建安六年,对于司马懿来说,不是个好的时机。这时候出山,不是一个稳妥的选择。曹操虽然在官渡赢了袁绍,但袁绍在河北仍然拥有极大的势力。如果不是袁谭袁熙袁尚熊孩子胡闹,河北没准到后来还都是袁家的。曹操此时,绝不敢说自己几年之后会成为中原霸主。司马懿当然也不会这么神机妙算到这一步。

何况,司马懿的老家河内,正好处在曹操袁绍势力的交界处。司马宣王为人,从来都把赌注压在必胜的选手身上。而此时,他还看不出来谁有必胜的把握。就算赔率会变得不那么诱人,至少不会输。

另一方面,河内司马家不是传统的士族,而是属于地方豪族(大地主),在司马懿祖上三四辈左右才跻身知识界,和各阵营中的核心文人都交集不大。河内士族的影响力也不如荀彧钟繇这些颍川士族,并不是曹操人才战略的重点,也没有像颍川集团那样和曹操阵营有什么交情。

所以他一直等到了袁绍势力全灭,才果断投奔了曹操阵营。可是即使在做了曹操的属下以后,一直到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死,长达十二年时间里,司马懿没有在任何大事上有任何作为。

曹操时期的司马懿是积极进言的。得陇望蜀,建议屯田,劝阻迁都,他都说过话。但他并没有为此得到什么升迁机遇,他的言论,起到作用也并不多。

有关前辈提到关西集团相比于颍川集团在地位上的劣势,这是很重要一方面。前辈说过了,我就不多说。另一方面在于,曹操司马懿抱有严重的怀疑态度。

《晋书. 宣帝纪》:“(魏武帝)甚恶焉。因谓太子丕曰:“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太子素与(宣)帝善,每相全佑,故免。”

所以司马懿为了不让魏主怀疑自己,一直干一些琐碎的弼马温工作,比如丞相府里割草喂马的事,他都亲自过问一下,直到夺嫡。

虽然司马懿积极帮曹丕夺位,但仍然无法掌权。这是因为曹操嘱咐过儿子曹丕小心司马懿;就是到后来曹叡重用了司马懿,但内心也依然提防这个老奸巨猾的司马懿司马懿真正掌权,还是在曹叡死后,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洛阳,至此大权在握;但司马懿并不满足,仍是不断削弱曹氏的实力,为将来夺位做准备,最终,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夺了曹魏的江山。

可以说真正大器晚成的是司马懿,他最终才是三国时期的赢家,对此你有何不同的看法呢?

相关推荐:

朱元璋为何要加强中央集权,将军政大权掌控在一手?

徐庶为何在离开的时候才向刘备举荐诸葛亮?

岳飞可能不是《满江红》的作者?这种说法有何依据?

隋炀帝陵墓千年之谜:隋炀帝是怎么死的?

满清十大杀人利器之首的血滴子究竟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