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历史解密

有飞将军之称的李广 为何终身未被封侯?

发布时间:2015-08-27 栏目:专题 投稿:失眠的豌豆

汉武帝开疆拓土、以封侯赐爵重奖军功的年代,李广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戎马一生,名扬塞外,为何终不得封侯?是何缘故?

李广的一生也是颇有传奇色彩的,他久经沙场,征战无数,也为汉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更是功绩丰厚,但是不知道因为什么,就是这样一个全能的将领,却始终没有被封侯。而且当时都是以封侯作为功绩颇高的奖励年代,这是为何呢?后来的历史学者和文人们也给出了各式各样的说法,要是综合起来的大概有六点,下面给大家讲讲。

第一种说法是杀已降

李广在世的时候,就对他自己没能封侯疑惑不懈,曾请教一位操望气之业(相面)的王朔王朔针对李广自悔在任陇西太守时,曾杀过已降的800名羌人之事说:“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就是抓到战败的敌人,而且是已经投降了的,就会全杀掉一个不留。李广还活着的时候,看着身边的大大小小将领们都被加赏了,而自己却什么都没有得到,心中也是特别费解。于是他找到了王朔,请教道,自从汉朝攻打匈奴长期以来,我一直在征战当中,也是大大小小战斗数百回,功绩也不低旁人,为何身边的人都得到了对应的奖赏,我却没有呢?难道我不应该被封侯么?

王朔没有直面回答他,而是问他,你这一生中有没有做过让自己后悔的事情?李广言语道,我在陇西当太守时,曾经杀过投降的士兵800余人,这是我最后悔之事。王朔听到后,称杀已降是万万不该的,也是因为此事你才不被封为候的。

第二种说法是少大度耳

意思就是说李广是个心胸很小之人。李广曾因兵败而丢了将军职,一天夜晚回家路过霸陵亭,霸陵尉按规定不放行,李广手下的人说情道:“这是过去的李将军。”酒醉的霸陵尉轻蔑地回敬道:“当今的将军尚且不能夜行,何况过去当过将军的人!”后来李广复职,公报私仇,借故杀了霸陵尉。由此可见确实是个心胸狭窄之人,所以得不到功名。

第三种说法治军不严

宋人何去非认为:“自汉师之加匈奴,广未尝不任其事,而广每至败衄废罪,无尺寸之功以取封爵,卒以失律自裁(者),由其治军不用纪律。……广之治军,欲其人人自安利也,至于部曲顿舍,警严管摄,一切驰略,以便其私而专为恩,所谓军之纪律者,未尝用也。”

(《史记评林》引)所谓“治军不严”,是与李广同时代的一位将军不识治军整严相对而言的。李广领兵作战不讲“军阵”;停宿驻留,不击刁斗;幕府中那些表册文书也大多省约。然而他对征战大事还是肃审慎严的。司马迁就认为他与程不识一样是“名将”。所以,南宋叶适对此辩驳说:“李广自用兵,人所不及,世或以常律论之,固非矣。”(《学习记言》卷二《史记》)明末清初的大学者王船山在《读通鉴论》中发展了他的观点,认为李广是“攻兵之将”,程不识是“守兵之将”,“非可一律论也”。

第四种说法李广是常败将军

宋人黄震说:“李广每战辄北,因踬终身。”(《史记评林》引)司马光也认为:“效不识(即程不识),虽无功,犹不败;效李广,鲜不覆亡。”(《资治通鉴》卷十七《汉纪》九)既然如此,当然不能封侯。然而,现代学者表示怀疑。

因为《史记》仅记载了李广一生中的几次战事,并带有悲剧色彩,这是司马迁为塑造人物形象对史事进行剪辑的结果,没有说李广大小七十余战,一无战功。况且,司马迁称他为“名将”,匈奴兵将也敬畏李广,誉为“飞将军”,岂能是位“常败将军”?

第五种说法李广不是军事全才

这实际是对常败将军说的修正。当代论者认为,从《史记 李将军列传》看,李广虽多失利,但确属一员“猛将”;但是,他既独勇寡智,又“自负其能”,犯了骄兵之忌,不免败多胜少,因此不侯,那是理所当然的事。吕锡生《略论卫青的出身、战功、将才》即持此说。

然而,据史载,汉武帝将军并非全才,且疆场血战逊色干李广封侯者,大有人在,所以,此说也不是全面之论。

第六种说法汉武帝的偏见与卫青的压制

这种说法唐代已经存在。王勃《滕王阁序》叙说历史上高才之士境遇坎坷,在“李广难封”之句,将李广的不封,归咎于汉武帝。当代论者认为,由于李广数次征战失利,汉武帝于是产生了偏见,觉得他“数奇”(命运不好,不吉利),不胜重任。

李广最后一次出征时,武帝就嘱咐全军统帅、大将军卫青不让他居前夺首功;卫青出于私心,让好友公孙敖出任前锋,代替了身为前将军李广,致使李广失途误期,触犯军律,自刎而亡。

小伙伴们,你们有什么看法吗?欢迎留言讨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推荐:

抗战胜利后 那些伪军都去哪儿了

三国十大武将之名不符实

刘备造就了诸葛亮

边疆的此消彼长:隋唐时代周边的少数民族政权

常山之战:唐朝叛军史思明的覆灭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