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历史解密

这个省的人埋怨最没存在感 但在明朝 朝廷的官有一半是他们省的

发布时间:2015-11-24 栏目:专题 投稿:聪明的母鸡

上网搜索“江西不受重视”“对江西不公”这样子的关键词,我们会搜出一大堆,江西人发的帖子,称江西是革命老区付出得多,没有江西人的牺牲,就没有红色中国的建立,可是现在却很多政策都绕着江西走,眼瞅着身边的湖南湖北安徽一个个迅速发展,江西则成为了最没存在感的一个省份。

这个国家政策的事我不懂,不过在几百年前的大明朝江西可是非常牛掰的,更有“朝士半江西”之说。

自明太祖朱元璋杀了丞相胡惟庸之后,明朝就不再设丞相一职,朱元璋此举是想将所有权力都集中到皇帝手中,而由若干阁臣组成一个办事机构,辅助皇帝处理臣工们的奏折,先行拟票,供皇帝采纳。

朱元璋此举想法是很好的,可是这需要精力很旺盛,执行力很强,并且工作积极性很高的帝王才能办到,所以朱元璋和朱棣时期的大明朝内阁基本上都是摆设,权利并不大。可是后来的皇帝,能力不足了,就不得不依靠内阁办事,甚至将朝政都交于内阁打理,自己落得个清闲。

于是内阁里这三五个阁臣,自然根据资历、能力、官阶有个排序,后来约定俗成,排在第一的,就被称为首辅、元辅或首揆,后之者称次辅或次揆。

而首辅则成为了中后期的明朝权利最大地位最高的大臣,而江西便出了解缙、胡广、杨士奇、陈循、陈文、彭时、费宏、夏言、严嵩等九人,人数与浙江并列第一。

咱们再来看内阁中的历届阁臣分布。从永乐大帝到崇祯,大名朝廷共有阁臣共计一百六十四人,按他们的乡籍分布(按现在省区范围),是这样的:

浙江:二十七人;江苏:二十二人;江西:二十二人;河北:十七人;山东:十三人;湖广(湖北、湖南):十二人(其中湖北九人、湖南三人);福建:十一人;河南:十人;四川:十人;安徽:五人;广东:五人;山西:五人;广西:二人;陕西:二人;云南:一人。

也就是说,江西人在阁臣中仅次于浙江,与江苏并列第二。

而且明朝有个既成规矩,那就是得通过科考考试,才是做官的“正途”,所以能考上进士的,升官都要比其他途径要快,地位也要高,权利也更大。

那咱们再来看看明代的官员储备库——进士榜。

江西进士多达三千一百四十八人,而且常常是一科包揽一甲,或占据前十名中的多数,在全国也是名列前茅。而在明朝的状元中,各省的排名是前三甲排名是这样子的:江西十九人;浙江十九人;江苏十八人(含上海);福建十一人。江西仍与浙江并列第一。

也就是说,在整个大明朝江西不是江浙那般富裕的地方,可是文风之盛不亚于江浙。而且江西人当时在朝廷特别的团结,以至于有“江西帮”之说,中国人的同乡观念特别严重,在外地同乡之间喜欢抱团,这在读书人当中也不例外。

同科士子们会抱团对外,同时到了北京城参加科考又会去拜会同乡的高官,而高官们也希望乡党能多出人才,这样子他们就更能拉帮结派,在朝廷里有着更大的话语权。

而且在大明朝江西人已经成为了朝官的代表,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曾描写了当时明朝的大致情况:

贩姜商人为徽州人即徽商,店铺的老板为京师人,兵马司官员为福建人,御史为江西人,书办则是浙江人。这实际把各种职业的地域特征予以了充分表现:商人中徽商影响最大,所以商人用徽州乡音;赣、浙、闽为科举大省,当官者多为进士出身,所以御史用江西乡音,兵马司用福建乡音浙江书办则是绍兴师爷的前身,因而书办用了浙江乡音。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江西人在政治舞台上的地位。

永乐初年,杨士奇就说:“四方出仕者之众,莫盛于江西。”正德时,“浙一僚与江右一僚,各论本省人才……争辩不已”。进士和官员大省——浙江江西还为此要一争高下,可见两省的旗鼓相当。

俗话说朝廷有人好做官,而朝中有人也有利于家乡的发展,在大明朝江西的手工业和商业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也随之产生了很多富商。如制瓷业,明代江西景德镇的制瓷业十分发达,宋应星说“合并数郡,不及江西饶郡产”,“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之徒,每日不下数万人”。

可是江西人在朝廷的强势,也让很多人不满,比如张居正就不大喜欢江西人,所以时任礼部尚书的张四维看准张居正的这一点,就把当年应考的江西举子汤显祖的试卷扔进了废纸篓,尽管他的文章写得非常不错。

相关推荐:

我们常在影视作品中听到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是什么来历?

残暴睡王:耶律璟为何喜欢杀身边人?

揭秘中国古代奇特民俗揭秘:给小偷过“小偷节”

木兰是如何在男人堆中,隐藏女儿身十二年的?

中国历史上两个坐上皇位的私生子:皇位上的隐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