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历史解密

兵仙韩信惊世秘密:胯下之辱竟是因为暗藏兵法

发布时间:2016-01-03 栏目:专题 投稿:迷路的板凳

据说有一天,韩信佩剑经过淮阴街市。街市上的人,多有些狗屠商贩,如同当年沛县街市上的樊哙和周勃一般。

手脚勤快养家糊口之人,最看不惯韩信这种破落子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穷得吃不起饭,还酸溜溜地带把剑,实在是讨打。于是,在众人的怂恿下,一位鲁莽少年站了出来,横街挡住韩信的去路,挑衅说:“别看你小子长得人高马大,还喜欢佩剑带刀,其实是***胆小鬼。”

韩信没有搭理他。少年更来了劲,扯开衣襟高声喊道:“你小子不怕死,捅我一刀。不敢捅,就从我胯下钻过去。”众目睽睽之下,韩信一言不发,久久地注视着这位恶少,最终弯下腰,匍匐在地上,从恶少的胯下钻了过去。街市上爆发出哄堂大笑,大家都以为韩信是个窝囊废。

胯下之辱的故事,同寄食亭长、漂母饭食的故事一样,是司马迁到淮阴踏访时收集到的民间传说,生动地传达了淮阴的乡土风貌和韩信的性情,千百年来,脍炙人口。伟大的司马迁,最爱这些轶闻掌故,他继续为我们讲述这三个故事的结局,汉帝国建立以后,韩信被封为楚王,衣锦还乡,找到了三位故事的当事人,分别做了不同的处置。对于漂母,韩信赐以千金;对于南昌亭长,韩信当面指斥他是小人,为德不终,扔给他一百钱;对于当年侮辱了自己的恶少,韩信对部下说:“此人也是一位勇士。

当年他羞辱我的时候,我岂非不能一剑杀了他?不过,杀了他并不能扬名天下,因为忍受下来,才有了今天。”说完这番话后,韩信下令,提拔这位恶少作楚国的中尉,负责都城下邳的警卫。

我读《史记》,对于司马迁所讲述的这些历史故事,喜爱之余,又有将信将疑之感。韩信衣锦还乡,赐漂母千金,掷亭长百钱,作为民间传说来解读,是常见的因果报应的故事,一报还一报,容易理解。唯有提拔恶少作中尉的事情,总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胯下之辱的故事,千百年流传,已经成了汉语的常用成语,引申出来的意义,是说一个人只有能够忍受一般人所不能忍受的羞辱,才能得到一般人所得不到的荣光。遥想当年,韩信匍匐下地,在众目睽睽之下从恶少胯下钻过,他那种能忍的功夫,已经远远地超出了常人承受的范围。

苏东坡着《留侯论》说:“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苏东坡的这段名文,本是针对张良说的,不过,将这段话用来解说韩信,也许更为合适。韩信正是这样的大勇豪杰,能够忍受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羞辱,他之所以如此能忍,是因为他心中有远大的抱负。他自视甚高,展望甚远,他舍小求大,忍辱负重。

韩信项羽的真正理由:断定其刚愎自用非王者

历史上韩信因何弃项羽?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在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州市东南)起义,迅速攻占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起张楚政权,天下大乱。两三个月内,以楚国地区为中心,秦嘉、朱鸡石等起兵于淮北,项梁项羽起兵于会稽(今江苏苏州),刘邦等起兵于沛县(今江苏沛县),英布、吴芮等起兵于番阳(今江西波阳东北),都以张楚为号召,复楚反秦。

当时,秦楚之间的抗争,主要集中在泗水郡以西。东海郡在泗水郡以东,是濒临东海的边郡,局势相对较为平静。韩信的家乡淮阴县在东海郡中部,有关该地在秦末之乱爆发之初的动向,史书上没有记载。同在东海郡内,淮阴南部的东阳县(今江苏盱眙东南)有陈婴起兵,聚集了近两万人。不过,东阳叛秦起兵,基本上是自保观望,并未卷入战争中去。以此推想,淮阴县的动向或许与东阳县类似,不会不动,也没有大动,本是楚国的土地,趁乱叛秦,起兵自保,也在观望等待。

韩信是志在将帅的人,天下大乱,兵锋突起的时代来临,可谓是施展抱负的机遇,他跃跃欲试。不过,韩信不是呼风唤雨,承头起事的领袖人物,他无意造反,领头打江山,他只是想找到一个可以施展自己才能的平台,成就领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伟业。想来,在淮阴少年们不敢寂寞的动乱中,韩信始终冷眼旁观,不为所动,他或许依旧垂钓于河边,苦于衣食没有着落。他继续忍耐,在淮阴相对平静的环境中,密切关注局势的发展,等待机会的来临。

二世二年(前208年)二月,项梁项羽统领八千江东子弟兵渡江北上,进入东海郡。项梁渡江北上的时候,正是反秦斗争低迷的关口,陈胜被杀,张楚政权被消灭,章邯统领秦国大军乘胜进入砀郡和泗水郡一带,开始围攻魏国。被打散的各路楚军群龙无首,鼠窜各地。项梁楚军的出动,宛若集结的战鼓,召唤的旗帜,一直在寻找出路,观望等待的楚国军民,奔走相告,风驱云聚般纷纷归顺。项梁军由广陵(今江苏扬州)渡过长江,马上得到陈婴的响应,两万东阳楚军的加入,使项梁军势大振。得到项梁军渡江的消息后,由陈县一带败退下来的英布军,吕臣吕青父子军,号为蒲将军的柴武所统领的军队,也都纷纷投奔加入。谋士居巢 (今安徽巢湖)人范增,骁将钟离(今安徽凤阳)人钟离昧,也都是在这个时候加入到项梁军中来的。

合并整编后的项梁军,沿大泽北走高邮(今江苏高邮),进入淮阴(今江苏淮安),淮阴军民箪食壶浆,迎接项梁的到来。一直在观望等待的韩信,终于盼到了出世的机会,他仗剑投军,成为项梁军的一名战士。

从军以后,韩信几乎参加了项梁军的每一次战斗,攻占彭城击败秦嘉,援救东阿大败章邯,再战濮阳截断秦军,他都是亲历者。韩信乘着项梁军的顺风船,一路争战杀敌,在实战中成长起来。

濮阳战胜后,项梁滋生骄傲情绪,以为秦军大势已去,松懈怠惰中,被秘密集结的诸路秦军会师偷袭,定陶城下惨败,身死兵散。年轻的韩信,虽说侥幸逃脱一死,当时将亡军溃,战友们被秦军如同捕羊追兔般屠虏的惨状,他是铭心刻骨,欲哭无泪。

定陶之战后,楚怀王在彭城亲政,重新整编楚军韩信与众多溃散的将士一样,辗转回到了楚军当中,成为项羽的部下。秦二世二年后九月,楚怀王任命宋义为上将军,统领楚军主力北上援救赵国。十二月,项羽杀宋义夺军,迅速挥军北上,由平原津渡过黄河,打响了决定秦帝国命运的钜鹿之战

钜鹿之战时,韩信身任郎中,是项羽的亲近侍卫,战斗的亲历者。遗憾的是,关于韩信在钜鹿之战中的活动,由于史书的失载,我们几乎一无所知,我们只能合理地推想。项羽作战,往往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在第一线,身材高大,自幼佩剑习武的警卫战士韩信,不离左右地随同项羽行动,自始至终处在大战的风口浪尖上。

遥想当年广陵渡,船头旌旗在望,江中战马嘶鸣,统领八千子弟兵誓师渡江北上者,正是项梁项羽叔侄二人。

韩信用兵,最善用水,攻魏之战,在临晋(今陕西大荔)渡口陈船为疑兵,奇兵从夏阳(今陕西韩城)用木制水瓮渡过黄河,一举灭魏。灭赵有背水之战,在井陉口(今河北井陉)绵蔓水边布阵,置将士于死地而后生,大破赵军。攻齐之战,在高密(今山东高密)阻断潍水,诱使敌军涉河道追及,中途放水大败楚齐联军……多场依水用兵的胜算。

史书上说,“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戏下,无所知名。”讲的是项梁渡江以后,韩信仗剑从军,成为项梁的部下,默默无闻。这句话,是韩信从秦二世元年二月(项梁渡江)到九月(定陶之战)之间阅历的概括。接着说,“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讲的是项梁定陶战死后,韩信转而跟随项羽,概括了韩信从秦二世元年九月到三年十二月(钜鹿之战)之间的事迹。又说,“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是说韩信多次尝试用自己的策划影响项羽,却得不到项羽赏识。这条记载非常重要,不但是韩信从军阅历的概括,也透露了韩信之所以离开项羽,转而投奔刘邦的动机。

从时间上看,韩信“数以策干项羽”的事情,应当在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十二月以后到汉元年(前206年)三月之间。二世三年十二月,项羽统领楚军取得钜鹿之战的胜利,成为反秦联军的总帅,功业和声望都达到历史的顶点。然而,从此以后的项羽,一步步走入了下坡路。也许,就是在这一段时间,身在项羽身边的韩信看到了项羽的种种弱点,多次进言而不为所用。

二世三年八月,项羽任命秦降将司马欣为上将,驱使二十万新降秦军同行进攻关中,韩信以为不妥,项羽听不进去?

汉元年十一月,联军行进到新安,新降的秦军出现不稳的动向,项羽与英布和蒲将军密谋坑杀秦军,韩信劝谏,项羽不听?

汉元年一月,项羽进入咸阳以后,一心衣锦还乡东归,不愿意以关中为本支配天下,韩信进言,也不为所用?

特别值得提到的是鸿门宴。鸿门宴时的韩信,身为执戟郎中,当也是亲历者之一。刀光剑影的酒席宴上,项羽幼稚不忍,暴露出不能掌握天下霸权的无能。以项伯为首的诸项用事,目光短浅而不和。唯有范增深谋远虑,却处处受到项伯的掣肘,甚至受到项羽的怀疑。此时的韩信,大概已经对项羽感到失望,他断定项羽不是王者之才,难以托付天下,难以托付人生。此时的韩信,已经确信项羽不可能重用自己,自己的才能,不可能在项羽的麾下得到发挥。

鸿门宴后,韩信萌生了去意。

相关推荐:

消失三百年的努尔哈赤寝宫重见天日

千古未衰是三国,三国魅力究竟何在?

三国游看的是现代“古三国”

何进为何不怕张让刺杀自己

古代假冒'大师'卢生:骗秦始皇最终引发焚书坑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