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历史解密

刘备永安托孤:古今君臣的楷模

发布时间:2016-01-22 栏目:专题 投稿:怕黑的导师

章武三年春,东征失败的刘备率军返回蜀中。大军到了永安,亦就是赫赫有名的白帝城,刘备疾病加重,自感将不久于人世,于是急召诸葛亮等重臣来到自己身边,准备托孤之事。

古人托孤,是一件很慎重的事。托的好,帝业得以延续;托的不好,江山易人。刘备虽名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之后,但到他这一代时,家境已败落到“与母贩履织席为业”的地步。几十年惨淡经营,刘备在军阀林立的混乱局面中立住了脚,三分天下有其一,在他花甲之年登上了帝王的宝座。而今大业未成,又遭新败,自己却将撒手人间,刘备当有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感受。此时,刘备之子刘禅已有十七岁,论年龄,不算年幼,但刘禅是个没有本事的人,俗称“扶不起来的刘阿斗“。对于儿子的德才,刘备自然心中有数,不可指望独撑局面,必须要有人加以辅佐。然而此时,于刘备情同手足的关羽、张飞先后去世,遍观蜀中,唯有诸葛亮是可寄托之人。

刘备诸葛亮,从三顾始到托孤止,他们的君臣关系被传为千古佳话,这种和谐的君臣关系成为历朝历代效法的楷模刘备诸葛亮,先是降格以求,后是施之于重任;诸葛亮刘备,不仅仅在于他的竭尽禅思,屡建奇功,更在于他对于刘备的忠心耿耿。正是基于对诸葛亮深刻了解刘备才把辅佐刘禅的大任交于了诸葛亮

然而,刘备临终时对诸葛亮说的一番话,却引起人们许多猜测。刘备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有人说,这是刘备故意考验诸葛亮的话,意即刘备临终时,仍不能对诸葛亮百分之百的放心。这就是所谓的刘备托孤之谜。有的人在描述这段历史时,甚至不惜添油加醋,说诸葛亮听了这番话,诚惶诚恐,一边痛哭流涕,一边跪在地上,直到把头都磕破了,才赢得刘备的信任。

时下理论研究盛刮“新意”风,文不惊人死不休。理论研究,史学严加搞出新意本应提倡,但切忌形而上学。没有新意硬要搞出新意新意便被扭曲。刘备诸葛亮有十余年的了解,用现在的话。亦可说为考查,因此,把辅佐之事托付于诸葛亮,是建立在对诸葛亮深刻了解和充分信任的基础上的。我们研究历史,既要看历史的渊源,又要看历史的发展,既要分析历史的具体事件,又要联系历史背景,切不可在一些细节上钻牛角尖,更不能为新意新意,把历史研究引向死胡同。

刘备托孤不是谜,而是明白的历史事实。从这个事件中,我们也看到了作为政治家的刘备,确实有他的独到之处,在那个封建世袭制年代,他已经具备了民主思想的萌芽。他并没有把世袭制看成是铁板一块,不可更改的定义,仅这一点,仍有其现实意义。

相关推荐:

历史上真实的婉容是怎么死的?末代皇后婉容的最终结局

齐襄公为何会爱上自己的亲妹妹?兄妹乱伦是什么时候开始禁止的?

貂蝉怎么死的?吕布死后貂蝉最终结局成迷?

夏朝时期的太康失国和少康中兴是怎么回事?

西夏王陵神秘格局 为何设计成八卦北斗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