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历史解密

曹操的吸才大法是如休炼成的?

发布时间:2016-01-26 栏目:专题 投稿:风中的便当

管理学者评论:三国人物虽众,但他们的活动,是围绕着三大集团董事长的所作所为这个主线而展开的。三大集团董事长——曹操、刘备和孙权,他们都意识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谁能够吸引、挖掘和重用大批文武人才,谁就会压倒别人,站稳脚跟,发展自己。因此,他们对人才的争夺和使用,具有共同的鲜明时代特征,又有许多不同之点。刘董是采用彬彬有礼的办法招纳贤才加以利用;而孙董则在休戚与共中厚待豪杰之士;说白了他们都是强调运用感情的方法招揽人才。而曹董则不同,他不仅运用感情,更加注重实利,也就是“重赏驱动”。相比较而言,曹董的手段更有威力。曹操之所以能把重赏驱动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与他的性格有关,只有像曹操这样大气的改革者,才敢从革新用人机制入手,为“重赏驱动”吸纳人才创造条件。

三大集团脱胎于汉末。“大汉集团”的创始人刘邦自己承.认不如萧何、张良、韩信这三个人,但他能用这三杰;所以得了天下他的儿孙两辈在用人方面均有建树。可是几代之后,“大汉集团”继任的董事长们便进入了历代王朝不可避免的怪圈,由进取变为保守,用人制度走向了腐朽。汉朝到了中后期,当官只有两条路,一条是死读经书,所谓“明经取士”;一条是甘当孝子,争取“举孝廉”。久而久之,在死读书的队伍中,越来越多地出现了书呆子,在“举孝廉”的队伍中,越来越多地产生了欺世盗名的骗子。名门士族和徒有其名的人,垄断人事大权,而真正有才干的人不是被压制,就是被埋没。曹董对此深有体会,看得真切,下手猛烈,他一开始创业,便抱定了“任天下之智力”的决心,冲破阻力,一步步地推开了变革用人机制的方针。曹操用人机制的改革有一个突出特点,即:既重舆论,更重实际行动。用今天的话讲,叫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他的创业前期,侧重的是实际行动,不管出身贵贱,也不计较与自己是否亲疏,不问历史上有何污点,也不在乎是骂我,还是捧我,只要有本事、有作为,便千方百计争取过来,利用起来,兼容并蓄,不拘一格。在他的中后期,侧重的是运用手中的权力,靠强大的舆论感召,吸引各类人才。他一生中,以集团红头文件的形式,郑重其事地先后下达了三次“求贤令”。有识之才,听其言,观其行,做出判断,认定曹操确是能干大事业的人,便纷纷涌进曹操集团集团很快出现了文有谋臣、武有猛将、翼卫左右、共同图起的局面。对比起来,孙权、刘备集团也各有一大批能征善战、运筹帷幄的武将文臣,但从人才整体上看,都少于和弱于曹操集团。刘备和孙权,在选人和用人上,也都打破了不少世俗偏见,但论改革的胆略和措施,远远逊于曹操。得人才者得天下,正因为曹董大力改革用人机制,从而练就了超一流的“吸才大法”,以至于全国众多优秀的人才都被他的“吸才大法”吸附过来全力辅佐集团运营,最终以三分之二的市场占有率一举成为全国的龙头企业。

看点: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曹操人才政策概括为一句话,就是“唯才是举”。如上所述,不管出身贵贱,也不计较与自己是否亲疏,不问历史上有何污点,也不在乎是骂我,还是捧我,只要有本事、有作为,便-千方百计争取过来,利用起来,兼容并蓄,不拘一格。但若将这一套做法运用到当今官场,怕是不行。我们执政党的干部政策向来是“德才俱备、德重于才”,那些有才无德之徒,即便他投机钻营当上了官,理论上总应在清洗淘汰之列。反腐败中不乏此类案例,有能力,但犯了事,一经查出,严惩不贷。可见当今官场奉行的是另一套游戏规则,曹操用人之道至少在理论上不为所取。尽管事实上“少数人选拔多数人”的用人机制,要保证所用之人不出贪官不出腐败难之又难。相对而言,曹操“唯才是举”的用人之道在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或许更有其借鉴意义。作为民营企业的老板,他需要权衡、计算用人的成本和收益,最好当然是追求德才双全,或至少是有才具而大节不亏,如果要用一个才高德亏之人,一要看他的才能贡献是否足以弥补道德的亏欠,二要看老板对其道德缺失是否有能力控制并驾驭。高明的老板就会设置一种有效的制度,明确权利配置的边界,既可使人才的正当利益得到保障,又能使人性中“恶”的一面得到限制,令即便是坏人也不敢做坏事。如果企业老板曹操那样的眼界和度量,无论对哪种人才,都不妨大胆用去。毕竟,这个世界完全合乎道德标准、毫无私心而又才高八斗的人,不多,更不好找。

相关推荐:

为什么道士总是被人认为是招摇撞骗的骗子?并且有深深地芥蒂!

日本为何选择东北建伪满洲国,田中奏折背后不可告人秘密曝光

中国历史上的哪些皇帝灭佛事件!为什么灭佛?

比貂蝉还吸引男人的一位三国美女是谁?

揭秘乾隆陵墓中惊现面带微笑的百年女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