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历史解密

揭批对曹操的个人崇拜

发布时间:2016-01-30 栏目:专题 投稿:缓慢的小虾米

注:本站转载此文有删节。

一个社会能意识到个人的时候,是它处在一个和平而兴盛的年代,这样才能使个人主义发挥到一个全民向往的地步。。当社会处于一种危机或者集体遭难的时候,人们反而会更加容易团结起来,群体意识便也在全民中兴旺起来~~

曹操的个人主义在某些方面也顺应了很多现代人的口味,这只是一种必然。当然没有一些人所认为的崇拜曹操是一种危机那么夸张,这个社会的善不是靠一两个历史人物来引导的,现在的人们已经有自己判断善恶的能力,欣赏曹操那些为人所垢病的东西的人们毕竟还在于少数。没有说喜欢崇拜曹操的人必定是社会的危险品吧~

查询刘备诸葛亮一方,没有任何屠杀的记录,即使是千夫所指的董卓,也没有屠城”的记录。其实曹操还不仅屠城,对身边的知识分子,如果有个姓的稍有不满就屠杀,甚至对孕妇——伏皇后也杀而后快,目的是让自己女儿当皇后,控制政权。毫无疑问,曹操的行为是一种“反人类”的。

三国的时代很清楚,在经历朝廷腐败、农民战争和军阀混杂时,中国面临着分裂和杀戮。当时的士大夫需要统一,需要国家次序,可是更大庶民,需要安定,需要“仁政”。刘备什么人?“先主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就一个普通的劳动者出身,所以他可能从自身的感受更可能感到“仁政”的迫切姓,“欲信大义于天下”。因为一旦屠城,他这样的人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这就决定了他想的是“思靖百姓”。诸葛亮怎么样?他自述“臣本布衣,躬耕南阳”,也是一个普通的劳动者。指责刘备诸葛亮虚伪的人是否思考过,不论他们是个人对“仁政”的认同还是他们认识到举“仁政”旗帜的号召力,反正他们身边聚集了关羽、张飞、赵云、魏延这样的普通劳动者出身的人,他们更能服膺于反屠杀,行仁政的思想。在与曹操的当阳战役前,“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此到当阳,众十余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余里,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或谓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如果他们是个伪君子为什么还不去逃命?关羽走得了,刘备诸葛亮也走得了。为什么荆州人不等待他们的解放者曹操,因为荆州人不是傻瓜,曹操有太多的屠城记录了。中国需要与人民同甘共苦的政治家,无论他们作为君子是伪的还是真的。

刘备连连失败的战争中,诸葛亮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加入,为刘备的庶族集团不仅带来了“隆中对”的军事策略,更通过实践为他们“匡扶汉室”注入了“由仁义”的政治理想。靠的是“人和”,是对人权的尊重,刘备-诸葛亮集团赢得了自己的地盘。有人说,他们分裂了中国。请问,难道曹操不是分裂中国吗?曹操可以“宁可吾负人,勿使人负吾”的原则统一中国他们也可以“匡扶汉室”为理想统一中国。可惜他们毕竟是庶族出身,早期没有袁绍、曹操、孙权家族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所以“创业艰难百战多”呀。的确,刘备诸葛亮失败了,他们的失败实际上就是对自己“匡扶汉室”施仁政理想的背离导致的。第一次,刘备向东吴开战,失去了“匡扶汉室”的旗帜尽管从军事上说可能先统一弱势的南方更能与曹魏政权作战,但是他与这个政治集团的理想是冲突的。第二次,诸葛亮死了,坚持北伐的魏延实际上是刘备诸葛亮志愿的真正继承人。魏延被杀,意味着蜀汉政权放弃了自己的政治理想蜀汉政权政治理想的背离,是必然导致垮台的。历史的情况是:刘备诸葛亮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后,在当时的政治制度下,这政权的庶族姓质蜕化为士族姓质是不可阻挡的。在《三国志》里记录的刘禅的腐败和任用太监,是这个政权蜕化变的标志。所以蜀汉灭亡不是“人和”政权、“仁政政权的灭亡,是一个一般的士族或者贵族政权的灭亡。事实上,灭亡蜀汉的也不是真正意义的曹魏政权。以“屠城”为手段,以“宁可吾负人,勿使人负吾”的马基亚维利主义为政治理想的曹魏政权实际上早已经被司马懿家族代替了。

在晋统一中国前后,魏的统计人口达五百多万,蜀汉人口仅仅一百万左右。拥有众多人口的占据这当时中国最富裕的黄淮海平原的魏为什么面对蜀汉的进攻只有被动防守,与它得不到人民的拥护恐怕有关。

这当然要考历史学家考证。在魏蜀吴三国中,按照政治思想、政权组织特姓最早灭亡的是曹魏政权不是蜀汉政权。在曹操家族“篡汉”时,有那么多知识分子出来谴责他们,地方军阀也敢打出独立旗号,但是在司马懿家族“篡魏”时,历史没有重演。这可能或多或少反映了曹魏政权在当时不得人心的一面。

另一方面,张丕远、王铮、刘啸雷(1993)提出,AD260-280左右,发生了气候突变,气候突变往往伴随这众多的自然灾害。蜀汉的统治区大约包括今天四川、贵州、陕西南部以及云南,这正是中国今天的生态环境脆弱区。这个地带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地带,尽管当时的农业气候条件可能优于现代,但是气候突变对对蜀汉经济的削弱应该是比其他地区大的。这也可能加速了蜀汉的失败。历史学家可以考证。

从区域管理学看,三国的历史表明,一个以杀戮对待人民的政权,即使他在初期获得巨大的军事成功,它的军事实力不能维持,而且内部矛盾一定要使得政权变质。一个主张仁政的集团或者政权,是有机会发展的。这就是中国政治经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说“以善养人,然后能服天下。天下未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从组织管理学看,刘备-诸葛亮集团的发展壮大,第一条件是政治他们选择了保障人权,尽管古代没有人权的概念但是人们实际上有人权的要求;其次条件是他们为自己的集团成员树立了“匡扶汉室”的政治理想。毛说,人就得有点精神。没有理想的精神力量支持的组织是难以面对困难的。《三国演义》之所以成为不朽的名著,在于作者依靠“汉情结”塑造了一个为“仁政”不断奋斗的悲剧。亚里士多德专门论证过悲剧美在人类思想进化中的力量,我想一个将来想拍摄《三国演义》的导演,忘记了汉情结和悲剧美,是注定要失败的。顺便说一句,蜀汉是后世对刘备-诸葛亮政权的称呼。他们的正式名称就是汉。在大陆电视剧《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北伐军打着“蜀”的旗号,是一个明显的错误,希望新拍摄《三国演义》时,不要再犯这些无知的错误。也不知那些电视剧的历史顾问,怎么问的。

末了,我想说的是,毫无疑问,曹操作为一个政治家,的确有他的襟怀宽广、任人唯贤的政治风格,有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奋斗精神;从人格看,曹操一个个人主义英雄。但是他的杀戮行为,他的“宁可吾负人,勿使人负吾”的马基亚维利主义,破坏了他作为人类英雄的基础。把曹操作为人类英雄来看待,将导致社会思想的马基亚维利主义化。对曹操政治经济行为不批判,是违背保障人权的现代国家理念的。

觉得中国社会上的论风很恐怖了:极端民族主义也就算了,居然还当得种族歧视,而且对“屠城”,“灭族”完全抱一种不以为然甚至支持的态度。而刘备诸葛亮呢?他们中国千百年来所尊崇的儒家传统道德的象征。难道仁政民生居然比不过屠城?就算现代人对他们政治成就有所怀疑(其实也没什么怀疑的;史书写得很清楚。难道千八百年的学者都是白痴,那么好骗?),为什么连他们身后的这种美好的品德也要推翻?

不得不让人感叹国学沦丧,民风日下。

其实最可恨的就是毫没有学术道德的学者。我已经见过好几个人,从没有读过《演义》《志》或者任何相关史书却听了老易一席话便认为自己识破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大骗局。可笑。

相关推荐:

揭秘:水浒传中宋江出逃为什么要带着弟弟宋清?

富甲天下的皇帝男宠邓通为何最后会饿死街头?

历史上,北京、洛阳、南京、西安、谁更牛?

职场人最应该向刘备学习的五件事

历史上刘备白帝城临终托孤有什么特别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