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历史解密

姜维悲剧浅探:悲情历史 探古寻真

发布时间:2016-02-11 栏目:专题 投稿:机灵的楼房

姜维的一生,为蜀汉政权的巩固和发展确实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归附蜀汉后多次随诸葛亮出师北伐,立下了许多战功。诸葛亮逝世后,他从容镇定,有条不紊地整顿军马安全撤退。到费祎死后,他总揽军权,再多次北伐,苦苦支撑着西蜀的半壁江山。

之所以,为了收服姜维诸葛亮付出了重大代价。如果按照《三国演义》上所讲述的,其实诸葛亮完全可以长驱直入攻进魏国。因为这正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啊,司马懿被免职了,魏军也失了士气,不乘胜前进还愣着干什么呢?可是诸葛亮放弃了这一破魏的大好时机。用诸葛亮的话讲:“我放走了一只鸭子,却得到了一只凤凰!”

每读《三国演义》到此处,心里总有些疑问,为了仅仅一个人,而放弃了整个攻魏的计划,至少是在天水关的战役中耽搁了太多的时间,失去了作战的最佳时机,值得吗?姜维究竟是个什么人才呢?诸葛亮为什么会如此看重姜维呢?

这里边就有着诸葛亮的难言之隐——关于接班人的问题。

刘备去世后,西蜀的政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诸葛成了蜀国这一大摊子的总经理,也是最辛苦的人。诸葛亮在西蜀治理多少年,他有一个致命的失误:即没有注意培养后备干部。简单地说,他没有给自己找到一个合适的接班人。从诸葛亮出山之后,他身边的人才虽然很多,但他却一个没有看中。为什么?因为这些人都不合他的心意。诸葛亮大概晚年的时候,也真是急眼了。不行啊,眼看着自己一天天上岁数了,三天两头闹毛病,还真得赶快找一个接班的人啊。谁合适呢?诸葛亮是一个认真的人,他不可能将就。

诸葛亮要认真选择,这个人必须在思想上、策略上跟他保持一致,而且在性格脾气上,还必须达到诸葛亮的满意。众里寻觅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就在魏国处。好呀,这人就是姜维啊。好不容易遇到了,诸葛亮能不把他收降过来吗?由此说,天水关一战,没有扩大战果,没有宜将剩勇追穷寇,一定是诸葛亮收了姜维之后,高兴蒙了,也就管不了太多了。

实事求是地说,诸葛亮也培养过接班人。马谡,应该算一个吧。至少我们可以说,诸葛亮开始是十分器重马谡的,把他放在身边当贴身参谋,军情大事都跟他商量,够重视的了,甚至可以说够哥们儿义气的了。可是这位马某人理论上有一套,实践经验差得太多。他自己主动要求实践一回吧,还经不住实践考验,不但把街亭弄丢了,也把自己的脑袋给弄搬家了。马谡似乎有点太傻,就算是为国增光,其实还不是为了那点虚荣心吗?或者他就是想压压姜维,可干嘛非要立下生死状呢?可就是马谡这一死,姜维铁定成了最直接的接班人。

有了姜维诸葛亮就比较放心地死去了,也很放心地把班儿交给了姜维姜维的确没有辜负诸葛丞相多年的栽培。诸葛亮身后,他接着对魏国发动了好多次大动作的进攻,比如,九伐中原,可谓尽心竭力啊。作为后起之秀,诸葛亮留下的大政方针,姜维可都是不折不扣地继续执行了,努力了。

曾有许多历史学家这么认为:姜维魏国采取的历次军事行动,总显力不从心违背意愿,也多少有点敷衍了事。北伐中原是个脑子活,更是个力气活。蜀国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如何,你姜维不是不清楚吧,何况形势早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最要命的还是“身后无主”啊!那为什么还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地硬干呢?其根源就在诸葛亮对他的知遇之恩。因为这是在古代,知遇之恩的力量是很大很大的呀!所以凡是诸葛亮交代的就要执行,凡是诸葛亮说过的话就不能更改。如此说来,姜维确实是一位很了不起的知恩图报的人;但就他这种知恩图报才真正使他成了一个典型的守旧派、“凡是”派。可以肯定地说,姜维不是没有超出诸葛亮的方面,也不会是一个不懂形势的领导者,但他一旦做了忠实的继承者,在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便注定了他要牺牲自己固有的才能,也注定了他走的肯定是一条不归之路。

所以,姜维的失败是必然的;更是可悲的!

还可以猜测一下,姜维从骨子里未必就完全同意诸葛亮的既定方针,可是姜维心里明白:如果不是诸葛亮,我姜维也不可能当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蜀国大将军啊。没有诸葛先生,就没有姜维的今天啊。我姜维要是改变了诸葛亮留下的方针政策,那世人会怎么看我呢?

看来,接班人这个角色,真的不好当啊。

因为他做了铁杆儿的凡是派,他就只能是萧规曹随了。诸葛亮之后,后主的昏庸腐化也很快达到了及至,蜀国的物力财力更是捉襟见肘,而姜维还是一个劲儿地伐魏,就算他忠心可嘉,可这不是穷兵黩武吗?不是劳民伤财吗?或者说,他这是眼睁睁地在失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也很违心地让自己注定做一个悲剧的人物啊!

姜维的命运也太不济,他跟司马兄弟打了多少年后,又遇到了两个劲敌:邓艾与钟会。这二人出道儿虽然比姜维晚些,可名气却与姜维在伯仲之间。最终,这两个人不负司马昭的期望,攻破了蜀国。邓艾受降了刘禅,钟会困住了姜维邓艾大概用枪顶着刘禅的后腰,让刘禅给姜维下命令:让姜维投降。怕死的后主肯定就下命令了:要姜维赶快投降。邓艾大概想得很轻松,刘禅都下命令了,你姜维敢不听吗?敢不降吗?

姜维降不降呢?这又成了一个问题。降,对不起当年诸葛亮一片刻意栽培之心;不降,就有了违抗圣令的罪名。其实,姜维肯定是不会投降的——我投降?笑话!我来蜀国是冲着诸葛亮先生的知遇之恩的,我得继承诸葛亮的遗志啊。说实话,我还真不大承认你刘禅呢,我是诸葛亮先生的人。我就这样贪生怕死地投降了,后人会怎么议论我呢?所以,——不降!于是,姜维就偷偷地给刘禅写了封密信,意思是说:主子啊,您再忍忍,我这里再想想办法。

姜维能想什么办法呢?他先是口干舌燥地说服了钟会:哥们儿啊,你别傻了吧唧地再给司马昭卖命了。就算是你立了功,你也得不了什么好处啊,司马昭也不会给你提高年薪的。现在这天下的事儿,谁拳头硬就算谁的了,怎么样?咱哥俩儿合伙干吧,先把邓艾解决了,咱们再解决司马昭,这天下不就是咱哥们儿的了。

钟会是个聪明人,让姜维给说动了。他自己一想,司马昭这个人真的靠不住。好吧,反!这天下又不是他们一家的,皇帝轮流做,今年或许就到我家了——干!

可是姜维和钟会都忘记了他们的对手是司马昭,这人可不是个“雏儿”,钟会临出兵的时候,司马昭就料到了这一步。钟会的变化,是在他意料之中的事儿。他稍稍动了动心思,就让邓艾和钟会自相残杀起来,可怜的姜维,也就只能带着绝望死于乱军之中了!

苦苦支撑了几十年的大将军,真是费尽了心机,也算是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了,也对得起诸葛亮的知遇之恩了。但他却完全以失败和杀身而告终,怎么不令人感慨万端呢?

如果我们再假设一下:诸葛亮当年没有看上姜维,让他继续在魏国努力,保不准将来也能被提拔起来,是金子总要发光嘛。姜母写信说儿子“当归”,姜维回信说他有“远志”,可见姜维确实不是一个平庸之辈啊,就算在魏国当不到大将军这份上,怕也不至于最后惨死在乱军之中啊。

好好的魏国大将做不成了,被诸葛亮以“爱惜”的目的收降。既然降了,你又这么爱惜我抬举我,那我就好好干吧。就算不是知恩图报,但也不失为英雄的本色。其实,我们这是站在西蜀的立场上看,如果站在曹魏的立场上,你姜维就是十恶不赦的叛徒吗?还对自己曾经的敌人那么忠诚。魏延不也是降将吗?为什么差点被杀了?所以,有时候,对这样的历史人物我们真不知道怎么去评价。之所以,是因为在他们的身上实在有太多太多令人遗憾的悲剧成分啊。

如此说,是诸葛亮把姜维给害了。就是这所谓的知遇之恩,把姜维给送上了一条不归之路啊!虽然他功勋卓著,却是一位十足的悲剧人物啊!

相关推荐:

堂堂春秋时期的国君,却因为一件裘皮大衣丢了性命

秦穆公为何能称霸西戎?为何说秦穆公是春秋时期最尴尬的霸主?

诸葛亮为何七擒孟获却轻易放过的原因是什么?

他让明朝七万将士全军覆没,促成越南独立

福王朱常洵被李自成水煮活人的真相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