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历史解密

孙策和太史慈的武力比较

发布时间:2016-02-26 栏目:专题 投稿:干净的哈密瓜

东汉末年,朝廷腐败,官逼民反,黄巾之乱过后,各方豪杰纷纷割地而立。经过N年的混战,天下遂显三分之势。魏有八健将,蜀有五虎将,惟独江东孙吴,有点名气的将军单用一只手就能数的差不离。其中太史慈和孙策便是江东好汉中的佼佼者。这两员虎将究竟谁更厉害一点呢?本文就将详细研究这一点。

孙太的神亭之战:

要想评价两员武将的武力高和低,最简单最直接的最权威的办法莫如一场公平的、直接的战斗。很幸运的是,孙策太史慈之见的确有这样的战斗——神亭之战。下面,我们就着重来研究此战,力求详细的分析二人的武力高低。

先引原文(部分):

……纵马横枪,直取孙策,策挺枪来迎。两马相交,战五十合,不分胜败。程普等暗暗称奇:“好个太史慈!”慈见孙策枪法无半点儿渗漏,佯输败走,引入深山,急回马走。孙策赶来,太史慈暗喜,不入旧路上岭,却转过山背后。策赶到,慈喝策曰:“你若是大丈夫,和你拼个你死我活!”策叱之,曰:“走的不算男子汉!”两个又斗三十合。慈心中自忖:“这厮有十三从人,我只一个,便活捉了他,也叫众人夺去。再引一程,教这厮每没寻处。”又诈败走,而大叫曰:“休来赶我!”策喝曰:“你却休走!”一直赶到平川之地。慈兜回马再战,又到五十合。策一枪搠来,慈闪过,挟住枪,慈也一枪搠去,策亦闪过,挟住枪。两个用力只一拖,都滚下马,马不知走的那里去了。两个弃了枪,揪住厮打。

慈年三十岁,策年二十一岁,两个揪住战袍,扯得粉碎。策却手快,掣了慈背的短戟,慈掣了策头上兜鍪。策把戟来刺慈,慈把兜鍪遮架……

详细分析如下:

一、阵前讨战:

太史慈有胆,也不问孙策是否独身,带兵多少,就敢下山讨战。孙策太史慈此言不仅不怒,反而失笑,在他看来,这就是一个笑话。想捉我的人多了去了,还不都是被我宰了?看我一会儿怎么打败你。太史慈在之前已经说出了自己的豪言壮语:要活捉孙策。活捉,即生擒。值得一提的是,太史慈当时三十岁,正值壮年,孙策二十一岁,还是少年。

二、心理因素:

既然要详细分析,当然就要展开一点。从两人的随带的人来看。孙策的是能征善战的十三骑。太史慈带的是一个不入流的末将。从实力上来看,程普,黄盖等都是在江东众将里面名副其实的佼佼者。太史慈所带的小将能否打的过其中一个还成问题(有人说此小将一敌十三,打的江东十三骑吐血,偶狂汗);从威慑力来看,武圣关云长还惧曹营众将,虽然见众人手中无兵器,还是不敢下马受袍。而以程普为首的江东十三骑必定是手持兵刃,腰带弓箭。从太史慈稍后引孙策离开来看,他对十三骑还是有很大顾忌的。孙策根本不在乎小将:“只我便是。你两个一齐来并我一个,我不惧你!我若怕你,非孙伯符也!”,你们两个一起上吧。有人说,太史不是还说过:“你便众人都来,我亦不怕!”。呵呵,这就是明显的大话了。只不过是众人面前不失去面子而已,试想如果十三骑一起杀上,换成那个谁加上那个谁再加上那个谁合力或许能抵挡的住,要说太史慈能1VS14,并且生擒孙策,您信?

三、初战五十

终于,孙策太史慈开战了,而且一打就是五十合。一般来说,两员武将如果打到了五十合,彼此之间的实力就应该很清楚了,比如许储战徐晃,曹操说过曰:“吾不忍以力并之”。黄忠战李严五十合:“正待要擒李严,军师何故收兵?”。夏侯战高顺,五十合高顺绕阵而逃。那么本战到底是谁占优呢?

大家注意,在许储战徐晃后有曹操的一句话,黄忠也曾说过正要生擒对手。本战也有这么一句话:“程普等暗暗称奇”。需要注意的是太史慈是挑战者,孙策是应战者。如果场面是完全的不分胜负,那么尴尬的是自然是放出大话要活捉孙策太史慈。孙策只要能拖住太史太史慈就已经是很没面子了。所以心理上孙策不会很着急。

某些人认为程普称奇是因为孙策占上风,我认为很不妥。

我们可以假设一下,如果孙策连连猛攻,大占上风。那么程普等还惊什么奇什么?惊太史慈来的嚣张,败的慌张?奇太史慈来的快速,败的迅速?这显然不是很合理的。不讥笑他就很不错了:“这厮还说什么要我们全上呢,这就抵不住了,哈哈哈哈”所以太史慈占上风比较孙策占上风应该是一个更为合理的解释。罗本里还有一句:“好个太史慈!!”显然不是用来称赞孙策的。

四、孙策枪法,全无漏渗。

某些人常用这句,来证明神亭之战,太史慈落了下风。漏渗约等于破绽。枪法全无漏渗可以解释为枪法全无破绽。也可以孙策枪法很好,太史慈攻不进去,因为人家的枪法毫无破绽嘛!和占不占上风扯不上关系。大家可以参考长沙郡关黄对刀。关羽回寨自己嘀咕:“老将黄忠,名不虚传:斗一百合,全无破绽。”难道可以理解:黄忠英勇,刀法如神,我打不过他么?结合关庞对刀后关羽说的:”庞德真是吾敌手也!”可见关羽并未把黄种忠当成足够匹配自己的对手。在下以为,至少在单条中还有闲心去观察对手枪法是否有破绽者,至少场面不会很难看。而且是进攻者的可能性比较大。某些人认为:“太史慈自己呢,也认为孙策没有破绽,如此下去,结果只能朝太史慈上面忧虑的方向去发展,既然结果不好,那就需要改变战术。”我要友情提示一下:太史慈忧虑的是活捉孙策后被人抢回去,不是忧虑不能活捉孙策

五、且战且走

慈心中自忖:“这厮有十三从人,我只一个,便活捉了他,也叫众人夺去。再引一程,教这厮每没寻处。”

且说在激战之中,太史慈竟然还有心考虑到孙策之后的事情,果然是高人。此言一方面是顾忌十三骑,一方面,太史慈通过五十合的较量,竟然丝毫没有考虑过自己被打败怎么办,也没有考虑过自己捉不住孙策。从这一句话我们或许可以理解孙策五十回合的攻击并未为给太史慈带来压力。太史慈还是有生擒孙策的把握。结合下面的孙策赶来,太史慈暗喜。太史慈为何暗暗高兴?因为孙策太史慈的交战中没有占上什么上风,太史慈对孙策枪法没有忌惮。李典回马看见张飞赶来会高兴吗?于禁回马看见关羽赶来会很高兴吗?至于孙策为什么身为一军主帅,到了人家的地盘还长追不舍,一方面可以理解成年轻好战,另一方面也可以理解成孙策好面子,所以战至下风,脸上有点挂不住。

还有一点,想必诸位都知道,太史慈是以什么出名的?神箭!那他为什么不用呢?被孙策赶的太急?不象啊?他还反复勾引孙策追呢?哦,明白了,他要生擒孙策,射死就不好了。对与生擒孙策,他有这个信心。在看看孙策的箭防:城上暗放一冷箭,正中孙策左腿,翻身落马,众将急救起,还营拔箭,以金疮药傅之。同样是在城下中箭,太史慈是因为中伏(书中明言),关羽是因为不提防(书中明言)。到了孙策,嘛都没有了。哎,那位,你说什么?暗箭?我晕,哪个不是暗箭?你见过有明箭的吗?

六、从马上到马下

两个人已经断断续续的战至130合了,一般两将可以百合战平,那么武力相差是极其微小的。

又到五十合。策一枪搠来,慈闪过,挟住枪,慈也一枪搠去,策亦闪过,挟住枪。两个用力只一拖,都滚下马,马不知走的那里去了。两个弃了枪,揪住厮打。

表面上看是不分胜负。你刺我一枪,我夹住,我刺你一枪你也夹住。可是我们仔细分析却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孙策先刺太史慈,慈闪过夹枪。给人的感觉是很从容,没有什么难度。单手就制住了孙策的长枪。对比许老虎战马超。毛本里是先扔刀再夹枪,罗本里是先夹枪再扔刀。不管怎么说,刀是扔了。武器没有了。而太史慈不但没有弃枪,反而能用枪进行攻击!!这时候的孙策可以说是手无寸铁,唯一的武器被人家扼制,自己已经没有杀死对方的可能。除了挨枪就是挨枪。战到现在,孙策已经无法攻击太史慈,可是这并不代表太史慈也无法攻击孙策。因为他手里还有枪,而孙策手里没有。现在败在孙策前面有两条路。一是弃枪而逃,这样就完全失去了胜利的机会,还有可能被太史慈一枪致命。二是看准机会,趁太史慈出枪的时候也夹住他的枪,这样还可以回到匀势。孙策宁死不败,选择了第二种,幸运的是他终于拼命做到了,当然也不排除太史慈因为胜利在握而有少许轻敌。到了这种时候,估计就算是孙策,也冒了一头冷汗吧?能不后怕吗?看看孙策降服太史慈时第一句话说的是什么?好了,言回正传,局面又开始拉锯。

七、马下撕打

两员虎将从马上战到马下,从比枪术到比拳术,从你攻我守到我攻你攻。战况已经变了。要说前番孙策枪法还是毫无漏渗的话,现在可就全是漏了。两个弃了枪,揪住厮打。看到没,都揪住撕打了。场面无疑就是你揪住我头发我揪住你耳朵你揪住我衣领我揪住你头巾你揪住我裤子我揪住你战袍然后你一个左钩拳我一个直拳你一个横拳我一个下钩拳。“乒”“乓”,打就打呗?谁怕谁呀。这种情况谁力气大谁说的算。我们不知道谁的力气更大一些,所以只好先设定孙策力气等于太史慈。可是我们不要忘了,孙策是21岁,,太史慈是30岁。人的力气30岁是大于21岁的。于是孙策先受不了了,抢了太史慈背后的短戟。这个没什么技术含量。于是太史慈也受不了了,把孙策的脑袋也拔下来了。这个一般都是有绳子系着的,拔下来就纯属是硬拽了。然后又陷入了乱战,以后就不再介绍了。这对于他们的武力评定没有什么作用,毕竟孙策不会拿个短戟就上战场。太史慈也不会弃枪拿头盔冲阵。找死啊?

八、二次挑战

诸位也许要奇怪了,这两个家伙不就打了一次么?怎么还有第二次呢?那我就很确定的告诉你:确实有。太史慈匹马挑战,只不过孙策没有迎战。

太史慈出马,要与孙策决个胜负,策遂欲出。程普曰:“不须主公劳力,某自擒之。”程普出到阵前,太史慈曰:“你非我之敌手,只教孙策出马来!”程普大怒,挺枪直取太史慈。

太史慈出马溺战,指名道姓要孙策出战。孙策虽然不是那种死硬派的性格,但是如果不是害怕人家,心有余忌的话,也不会让程普上。程普不是没打招呼直接就上的,而是恭恭敬敬一个一个字请教孙策的。假如孙策断然拒绝,来一句“此人让我来擒”。程普难道还敢抗旨不成?可惜的是孙策只是做做样子,一听说有人替自己出阵,当即就缩回去了。这样对于以单对单为荣的武将来说,是很没有面子的一件事。估计程普一看神亭之战主公被打的鼻青脸肿,心里起火,这还了得,你NND太史慈,让我来教训你!太史慈虽然也好不到那里去,还在充胖子:“你一边去,让孙策来,你不是我对手”。他又没有程普打过,他怎么知道程普不是自己的对手?俗话说:柿子捡软的欺。太史慈就认定孙策了,WHY?因为他们交过手,太史慈是有把握打败孙策的。而孙策不出马。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太史慈的武力给他以很大的压力,神亭一战让他对太史慈的武力有了深深的忌惮。以至于在后来的很长时间里他都在和周瑜研究怎么样来降服这个超级猛男。

九、还相害否?

终于,在周瑜的帮助下,孙策生擒了太史慈,曹操在张合投降时说:“今二将军肯来相投,如微子去殷,韩信归汉也。”刘备在泠苞投降时也说:“吾以仁义待人。”都是吹嘘自己的。惟独孙策笑着说了一句让人想不到的话:“神亭相战之时,若公获我,还相害否?”。真是叫人目瞪口呆。想是在神亭太史慈让孙策心有余悸。在孙策的心里,也是认为太史慈是有可能打败自己的。而且可能性非常大。于是孙策时常想着这件事。才情不自禁的脱口而出。如果孙策自己压跟就不相信有这个可能性,那么这句话就说的就是毫无意义,等于废话。在部将面前说废话就更没有意义。太史慈如实答到:“我也不知道。也许就会杀死你”。说的老实,也是实话,孙策大笑,幸亏没被你抓住,于是君臣一起大笑。

相关推荐:

此人两次判主 三国中唯一一个得以善终的谋臣

曹操为什么留不住关羽?因为刘备有一件制胜法宝

'秦始皇为吕不韦的私生子'是司马迁积怨伪造?

曹操VS诸葛亮:谁才是三国真大咖?

苏联女人与日本战俘不得不说的故事:二战异国婚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