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历史解密

民国军事:民国元年中国四大军事力量实力对比

发布时间:2016-03-28 栏目:专题 投稿:火星上的糖豆

民国元年,在中国大地上主要有四股军事势力,当然,本文只说主要的,剩下那几百上千,登场的没登场的以后有时间慢慢说。这四股力量分别是:一、是摇摇欲坠的满清政府。二、是吃这满清饭,拿着满清钱,做着满清官,拥兵自重袁世凯的北洋派。三、是以孙中山为首的造反派,也是革命派。四、是各个国家的在华的租借地的外国驻军。满清政府历史上清朝曾经有过两支著名的军团,八旗兵和绿营兵,可到了宣统四年,这些军团似乎是从地球上蒸发了一般,我没有去仔细地去研究满清的兵役制度,但是到了清朝末年间,确实已经是汉人在保卫大清朝,管理大清朝了。八旗兵制是一种兵民合一的组织,出则备战,入则务农,具有军事、行政和生产三方面的职能。历史增编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和原来的八旗称满洲八旗,合共为二十四旗,但习惯上仍称为八旗。全盛时期八旗兵的数量接近过二十余万人。绿营兵是代军制。是招募汉人组成的雇佣军,因用绿色旗而名约绿旗兵,又因为是以营为主要基层编制又称绿营兵。绿营兵除在京师五城戍卫以外,绝大部绿营兵分驻全国各省。绿营兵直辖于兵部,将官的铨叙也属于兵部。绿营兵初期作为清王朝的辅助兵力,配合八旗兵驻守京师与全国各地,并受到八旗兵的监视和控制,满中叶以后变为主力,其兵额时有增减,最多时达到 60 多万。上边指的是满清国力和军事力量最强大的时期,这后面虽然曾经有过著名的湘军和淮军,也都是汉人武装,到了1912年这那支曾经强大八旗军和绿营兵是似乎消失的无影无踪了。事实八旗军并没有消失,在满清为了削平各地反清武装,牢固控制全国一千七百余府厅州县,从多尔滚开始,世祖、圣祖、世宗、高宗均陆续遣派八旗军在一些重要城市驻防,称之为驻防八旗。清代的驻防八旗,大体上可分为畿辅驻防、东三省驻防、各省驻防和新疆驻防四大系统。全国一千七百余府厅州县需要多少满清国自己的军事武装看管?没有详细资料,在乾隆后期曾有记载:良乡、昌平、水平、保定等二十五处,驻有八旗兵八千余名。东三省驻防又分为盛京、吉林、黑龙江驻防。盛京驻防八旗兵一万六千余名,总辖于盛京将军,分驻盛京、辽阳、开原等四十座城池边门。吉林驻防八旗兵九千余名,统辖于吉林将军,黑龙江驻防八旗兵和索伦达呼尔等共七千余名,辖于黑龙江将军。东三省共有驻防八旗兵三万五千余名。乾隆后期:山东、山西、河南、江苏、浙江、四川、福建、广东、湖北、陕西、甘肃等十一省的二十座城市,有驻防八旗兵四万五千余名,分由各城所设将军或副都统管辖。江宁驻防将军辖八旗兵三千余名,京口驻防副都统辖一千三百余名。新疆驻防旗兵,又称为“西域兵”,共有兵士一万五千余名,统辖于伊犁将军。满清的军队就象一张大而薄的面饼,摊在中国的广大地区,到了1912年前后,这些曾经八旗兵的后代就象城管队员一样,管理这些城市的吃喝,估计他们的数量应该在二十万左右,他们已经不能够象一支具有战斗力军团那样,能够及时的收拢出拳了,而是更多具有城市管理经验了。可以看出,1912年前的清朝政府的主要军事力量应该并不虚弱,只是分布太广。在北京满清还有一支重要武装力量,拱卫北京的禁卫军。禁卫军建于光绪三十三(1907)年三月,始于光绪三十四(1908)年十二月。成军于宣统三(1911)年七月。相当于一个师的编制,清政府建立禁卫军的目的是:仿照日本近卫师团,建立一支完全被满洲贵族掌握的皇室亲军,接替原来守卫京师的已经北洋化了的陆军第一镇宿卫宫禁军。禁卫军开始的选拔是非常严格的。第一、二、三期士兵均来自八旗的精壮子弟,“正副目兵拟由第一镇择优选充”,军官则“不分满汉,由各军队衙署军官军佐内,则其兵学优长、操法娴熟者,拣选调派。”其骑兵第三营“专练蒙古马队”在装备上,有毛瑟枪、快利枪和部分马梯尼步枪,这都是中国乃至世界当时最好的轻型武器。(有些是仿制的)炮兵,禁卫军装备有当时全亚洲国家仅有的18门150毫米野战重炮。禁卫军还编有一个机枪营有大约30挺马克沁式重机枪,从装备上可以看出这是当时国内装备最好的陆军师。(相当于)约有一万五千人。这样到了1911年11月前,满清政府掌握的满人自己的武装力量,分布在府、厅、州、县的估计不下三十余万人。但是他们基本已经不具备野战军的能力。这股力量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被革命党和起义军和群众消灭,或赶出了属地。北洋新军这是当时中国最大的野战军团,说北洋新军,就得说袁世凯,说袁世凯就得先说小站练兵,那我们就先说小站,上世纪七十年代,那时稻米还比较少,优良品种就更少,北方人能吃到一种顶级大米,叫“小站米”味道颜色都是上乘好的,这种米就是出自天津平原南部,一个叫小站的地方。为什么叫“站”?这就又得说它的地理位置,从静海、河北接壤处的马厂到海河岸边的新城相距140多华里,那时的咸水沽又叫南大洼,老百姓叫这里为“潘家坟”,在《周武壮公遗书》中称其为“潦水套”,“套”多用于地名,河套指“指河流或山势弯曲的地方”。可见这地方不缺少水源,所以稻子才长的好,水网地带陆路交通就不太方便。由于潘家坟附近地势较高,周围陆地面积较大,逐步显示出便于安营扎寨的优势,周盛传的部队1875年移师潘家坟附近,以潘家坟为中心星罗棋布地修建了18个营盘,与东面不远处的新城炮台相互照应,南可以扼守岐口,东边可以控制大沽,潘家坟地成为军事要地。部队驻防后来往两地视察军情或是传递消息十分不便,就修建了贯通马厂与新城两地的公路,解决了陆路交通,公路沿途5公里设小站,10公里设大站,为来往办理军务的人员和商旅提供吃饭和休息的场所,久而久之小站成为这个地方的代名词。这里完整的名字应该叫“潘家坟小站”后来人们觉得太费口舌,老是把老潘家坟地挂前面也不吉利,就小站小站的叫了下来。小站练兵的大老板应该是李鸿章,李鸿章1867年4月开办的天津机器局,制造的是洋枪炮,天津成为了最早的也是最新式的军工业重镇,当时是周盛传的部队驻扎天津担负海防任务,它又是李鸿章淮军旧部,所以刚出炉还烫手的这些最先进的武器就装备了给他们。这些工厂的设备大都是德国的产品,制造出来的是德国武器,中国人还比较陌生,在这些工厂里有些来负责指导技术的德国人,他们中就有退伍军人,李鸿章请他们来指导训练士兵对新式武器的使用,后来索性专门请来德国的军事教官进行现场指导训练,这就开创了小站为清军训兵基地的雏形。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周盛传的部队奉令调往丹东前线,李鸿章苦心经营的淮军及北洋水师在甲午之战中几乎全军覆没,至此宣告了周盛传小站练兵的结束。1894年11月,清政府成立“督办军务处”,由恭亲王奕訢及军机大臣翁同和、李鸿藻、荣禄等人编练军队,新军称为“定武军”。这年冬季正当广西按察使胡燏棻正忙活着在小站重新收拾淮军残部在小站编练新兵,朝廷下令让胡燏棻去督办铁路事务,督练新军的将领位置出现空缺。12月朝廷颁布上谕,正式委派袁世凯督练新建陆军。为什么会想到阿袁那?人家练过兵,当年在朝鲜。阿袁将一整套全新的建军思想和可行性报告呈送五大臣。其方案马上得到了荣禄领衔的军务处的赞同,五大臣随后上疏光绪:查有军务处差委浙江温处道袁世凯朴实勇敢,晓畅戎机,前驻朝鲜颇有声望。因令详拟改练洋队办法,旋据拟呈聘请洋员合同及新建陆军营制饷章,臣等复加详核,甚属周妥。相应请旨饬派袁世凯督练新建陆军,假以事权,俾专责任。救亡心切的光绪皇帝登时降旨批准。从此,小站成了袁世凯大展身手的舞台。他接管了胡某留下的四千七百多人,又新募得二千五百余人,改“定武军”为“新建陆军”,请德国军事顾问按全套德式建制与装备训练起了这支国内最现代化的军队。以后“新建陆军”为基础,创建了“北洋常备军”,人称“北洋军”。练兵数年,终于一支国内最具战斗力的现代化军队出世了,“北洋军”一个后来独霸中央政权十余载的政治军事集团也就此走上历史舞台,他们中间出现了段祺瑞、王士珍、冯国璋、曹锟、吴佩孚、张勋……后来在中国都成为呼风唤雨的军政巨头。小站练兵期间袁世凯不仅狠抓军事训练,而且也做周密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袁世凯在编练新建陆军时认为新军应该已西式操典练兵,就“必须采用西式军制”。因此,他仿照德国陆军编制,制定新建陆军编制,对旧的清军军制采取了大胆改革。新军初期编制如下:军(总统)左翼(统领)(分统2)步队营(统带)-右翼(统领)-(分统2)-步队营(统带)-(分统)炮队营(统带)-(分统)-马队营(统带)-工程队营(统带)这破玩意我看这都乱,又不是打麻将什么统子饼子的,咱们简单的说,也不会太简单,老袁他仿照德国陆军编可那时间德国的编制我们也是不摸门,我们还是套用现在的军队编制说,可能有的不太准确,那您也将就着去理解吧,北洋新军的一镇,相当于现在一个师大约12500人左右,每镇辖步兵2旅,每旅辖2团,每团3营,每营4连,每连3排,每排3班,每班14人。炮兵1团下辖3营,每营3连,每连3排,每排3班,每班14人。骑兵1团下辖4营,每营4连,每连2排,每排2班,每班14人。工程兵1营下辖4连,每队3排,每排3班,每班14人。辎重兵1营下辖4连,每连2排,每排3班,每班14人。我扭吧了半天也没把人数凑齐,但资料是这样的,全镇(师)计官长及司书人等748名,弁兵丁10436名,夫役1328名,共计12512名。当然人家不是这么叫法,北洋常备军中最早成军的是第三镇。到光绪三十年六月初七日(1904年7月1日)北洋常备军共编成三镇(这就是常说的北洋三镇。到光绪三十一年六月初四(1905年7月6日)又续编成第四镇、第五镇和京旗常备军(满人武装)驻防情况:北洋常备军第一镇光绪三十年七月(1904年)北洋常备军(又叫左镇)驻永平及山海关附近。北洋常备军第二镇光绪三十年七月(1904年)北洋常备军(又叫右镇)新兵17营驻天津府附近小站、马厂一带,其实这些士兵还都在训练营中。北洋常备军第三镇光绪三十年四月(1904年)驻保定。北洋常备军第四镇光绪三十一年三月(1905年)驻军南苑等地。北洋常备军第五镇光绪三十一年五月陆军第二镇一部、武卫右军先锋队、山东新兵(1905年)驻山东济南府、潍县一带进入民国元年1912年,北洋军队迅速扩军,六镇、20镇、23镇等8个镇改成了8个师,番号不变。又增建1、27、28师,到11个师。大约15万人。同时北洋常备军又形成混成旅的编制混成旅是比较特殊的编制。因没有法定编制混成旅的编制也各有不同。一般旅下辖有步兵2至3个团,骑兵1个连至1个营,炮兵1个连至1个营,工兵、辎重兵1个连。也有编制三千兵马的混成旅,也有多的则逾万人的混成旅,冯玉祥的第十六混成旅,就一万两千余人。混成旅可以独立承担作战任务。在1912年后期共出现20个混成旅。它们分别是:第1混成旅, 驻地:山东济宁。第2混成旅,驻地:湖北武汉。第3混成旅,驻地河南第4混成旅,驻湖南长沙、第5混成旅,驻军淮安。第6混成旅驻湖北。第7混成旅驻京后师北苑移驻河南。第8混成旅,驻保定第。第9混成旅驻军江西赣县。第10混成旅驻福建。第11混成旅驻军福建。第12混成旅,驻山西。第13混成旅驻四川。第14混成旅,驻福建。第15混成旅,驻陕西。第16混成旅,驻陕西。第35混成旅驻 新疆。第3?混成旅陕西。第47混成旅,驻济南。第75混成旅驻江苏。这些混成旅后来有的移防,有的撤消,有的扩大了编制,大多是后来各地军阀的重要实力。(说明:这其中有些在1912年并没有成军)骑兵编制北洋常备军骑兵编制采用的是属于大团(标)小连(队)的编制。炮兵编制北洋常备军炮兵与采用18门炮的炮兵营编制。3连每连6门。北洋常备军每镇编制1个机枪营24挺重机枪,主要是哈奇开斯气冷式重机枪,日本38式重机枪和 少量马克沁式重机枪。1911年北洋常备军应该在15万人左右,到了1912年末应该有二十万人,这应该是当时中国最好的野战军团,但是前期是人家满清的,虽然满清人调动不太灵咣,但还是人家的。孙中山为首的造反派,或者叫革命派实话这股力量是最难统计的,聚为兵,散为民的一帮人,出入太大,兄弟们别骂啊,可以共同研究。起参加义的新军有多少?参加起义的革命党有多少?参加起义的工人,农民有多少?我们应该清楚这股力量,在消灭满清政府在各个府厅州县的清军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912年前后有多少清朝军队在起义中被消灭,或者被赶跑?估计在十万人左右,这极大的削弱了满清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这也是导致清朝灭亡是重要因素。所以估计这股起义力量应该在一百五十万人左右,起义参与者可能在千万,中坚力量的估计在15万左右,革命党能够控制的军队或者准军事力量(民军)估计在七到八万之间,但是力量很分散。孙中山革命政府掌握在手里的新军也就在二三万之间,武器装备远不如北洋新军。这也就是孙中山为什么会把临时大总统让出去的重要原因。如果孙中山能够把满洲委托给日本,孙中山有了那一千五百万他是不会把,临时大总统让出去的?各个国家的在华的租借地和外国驻军这批军队还是让人一头雾水,在1912年的历史中很难找到它们的痕迹,我们只能从满清政府和这些国家签定的一些条约中回忆那阶不堪回首的历史。从1845年英国在上海建立第一个租界,到l904年列强在华已建立了43处租界。可分为单一国家管理和多国共同管理两种。列强在租界内设立司法、审判、警察、监狱、市政管理机关和税收机关等殖民统治机构,使租界变成“国中之国”,成为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侵略的据点。从1919年起中国政府开始陆续收回租界地。在1912年前后有多少外国军队中国驻有军队?详细的数字没有记载。在《中日马关新约》中有这样的记录:第八款中国为保明认真实行约内所订条款,听允日本军队暂行占守山东省威海卫;又於中国将本约所订第一第二两次赔款交清、通商行船约章亦经批准互换之后,中国政府与日本政府确定周全妥善办法,将通商口岸关税作为剩款并息之抵押,日本可允撤回军队。倘中国政府不即确定抵押办法,则未经文清末次赔款之前,日本应不允撤回军队:但通商行船约章未经批准互换以前,虽交清赔款,日本仍不撤回军队。《中日马关新约》中是这样记录的第一款遵和约第八款所订暂为驻守威海卫之日本军队应不越一旅团之多:所有暂行驻守需费,中国白本约批准互换之日起,每一周年届满,贴交四分之一——库平银五十万两。驻军的费用满清政府还要给。第二款在威海卫,应将刘公岛及威海卫口湾沿岸照日本国里法五里以内地方,约台中国四十里以内,为日本军队驻守之区。《辛丑条约》中规定在北京强行划定的“使馆区”,由各国派兵保护。将大沽炮台和从大沽到北京的沿线炮台“一律削平”。准许各国派兵驻扎在北京和山海关铁路沿线12个战略要地。. 五口通商。《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英国在五口有权驻领事等官员,商人可以自由通商,不受只准清政府指定的「行商」进行贸易的限制。中美望厦条约中规定美国人可以到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个港口贸易或居住,并且淮许美国兵舰进入中国海港。在中英法俄天津条约中规定外国公使驻北京开放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南、淡水、潮州(后改汕头)、琼州、汉口、九江、江宁(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外国人往内地游历通商;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来往。中英法俄北京条约中开天津为商埠准许华工出国;割让九龙司地方给英国中俄瑷珲条约中中、俄两国以黑龙江及额尔古纳河为界,以北属俄国,以南属中国。黑龙江下游以南、乌苏里江以东直至鄂霍次克海沿岸之地,由原属中国所有改为中、俄两国共管。俄国船只在黑龙江及乌苏里江上拥有通航权。中日马关条约中规定中国完全放弃对朝鲜的宗主权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中国开放江南的苏州、杭州,以至长江中上游的重庆、沙市,对日通商,日本并享有通至此等口岸的内河航行权。中国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有设厂权,并享最惠国待遇。中俄胶澳租界条约规定租借山东半岛南部的胶州湾及其铁路权给德国旅大租地条约中规定旅顺「租借」给俄国作为军港,大连「租借」给俄国作为商港,均以二十五年为期,但「可以延长」。在「租借期」内,中国军队不得驻在旅大地区。东三省善后协约日、俄分别于中国东北撤军后,清廷开东北三省之十六处城镇作为商埠对外开放(盛京省之凤凰城、辽阳、新民屯、铁岭、通江子、法库门,吉林省之长春、吉林、哈尔溃、宁古塔、珲春、三姓,黑龙江省之齐齐哈尔、海拉尔、瑷珲、满洲里。日本取得东北南部之安奉铁路之管理经营权。从上述条约中可以看出,当时一些国在中国确实享有驻兵权。所以一些国家在华有少量驻兵。在台湾及澎湖列岛日本人有较多的驻军。在香港英国有驻兵。在旅顺和山东的青岛都有俄国和德国驻军,从而演变成为在中国的1904年的“日俄战争”和1914年的“日德战争。1904年的“日俄战争”战场辽东半岛日军投入兵力五个军约27万人,俄军则集中了约30万人。由于俄军主帅库罗帕特金胸无韬略,分散使用兵力,主要作战方向判断失误,于3月9日弃城败逃。日俄战争,俄军损失近12万人,日军伤亡约7万人。又说: 俄方:115000人阵亡,146519人受伤,80000人被俘。日方:88000人阵亡,173425人受伤 。数字有些出入。更有数十万中国百姓残遭不幸。在1914年的“日德战争”战场胶东半岛日军调动了以第十八师团为主力的陆军5万人,配备了数百门重型攻城重炮、山炮、野炮在内的火炮和多架飞机,从陆地进攻青岛。日本海军出动了第二舰队的60余艘军舰,德军总兵力达4.5万余,战至1904年11月,人德军战死数百人,被俘4000余人;日军死亡1000余人。外国驻军这一股军事力量到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逐渐的被削弱。但是日本国,中国的近邻,占据当时亚洲第一的军事力量,今后三十余年的时间里它将紧紧咬住中国不放。1912年的中国,即将迎来她另一场灾难。这样加上香港和台湾估计在1912年外国驻军应该在两到三万人左右,中国大陆应该在四到五千人左右。这些就是1912年民国元年,宣统四年中国军事力量,所以实力决定了一切,军事实力也决定了1912年后中国的政治势力的走向。(说明:1912年的军事实力的界定比较困难,如果以1911年更加准确,但是1911年为宣统3年,而1911年末和1912年初的3个月左右时间中也是当时中国政治和军事最动荡的时期,以民国元年界定也能够准确反映满清、北洋和革命党人之间的关系。

相关推荐:

历史中的尚方宝剑真能先斩后奏吗?它到底有着什么样的特权?

揭秘王勃的真实死因是什么 如何评价王勃

食色性也!影响孔子一生的三个高端女人

涿鹿之战的历史意义:使得中国的雏形逐渐形成

是谁让民国第一才女林徽因红杏出墙?林徽因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