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辽宁地方戏喜忧参半

发布时间:2016-07-14 栏目:专题 投稿:跳跃的戒指

安徽凤阳花鼓戏濒临失传危险,如今还能唱的只有张传英老人一位,她也因为年迈而无法登台演出了!如此震惊人心的消息也让各地的地方戏的现状成为了人们关心的话题。昨日记者就此采访了辽宁省曲艺家协会秘书长金芳、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惠斌以及曲艺界的相关人士,他们的回答同样让人震惊??辽宁地方戏也面临生存尴尬,它们的关键都在传承

东北大鼓传承者不足3人

如果东北大鼓著名表演艺术家霍树棠知道当年盛极一时的曲艺门类进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他应该感到很欣慰;但是如果他知道东北大鼓如今已经面临没有传人的境地,也许他的心情不会单是遗憾那么简单了。说起东北大鼓,老一辈的沈阳人都知道,但是如今在沈阳却听不到了。辽宁省曲艺家协会秘书长金芳告诉记者东北大鼓目前已经到了一个非常严峻的时刻,包括霍树棠的孙子霍大顺在内传承者不足3人,而且他们的年龄都已过半百,这对东北大鼓传承无疑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她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单单是将它们放入博物馆,而是要通过各种方式让艺术重新回到观众中去,让艺术原汁原味地传承下去,这才是最重要的。记者从沈阳市群众艺术馆也了解到,目前东北大鼓保护有关的陈列室和出版物都已经完成,剩下的就是东北大鼓培训班,但是目前如何开班、由谁来教、学员如何挑选等问题将对东北大鼓的保护提出新的考验。

二人转:“火”得背离了本体

二人转作为辽宁乃至东北最火的地方戏如今已经是转出国门,转火世界了,这一点赵本山功不可没。但是昨日记者采访了一位曲艺界的老专家,他直言,赵本山虽然是从《大观灯》、《摔三弦》开始为观众所熟知的,但是如今已经二人转越来越远了。这位专家指出,目前二人转已经背离了本体,二人转作为地方戏特有的唱腔、音乐、舞蹈等本体的东西几乎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放大了的“说口”。但也有业内人士表示,二人转的火是因为它在与时代的结合中找到了新的定位,毕竟这个时代唱大戏很多人都不爱听,而赵本山倡导的绿色二人转也很不错,这是很值得其它艺术门类学习的。只不过一些电视台把剧场里的二人转节目不加审查直接搬上舞台,这样的“普及”对二人转发展则不是什么好事。而一些小的剧场里的演出堪称低俗,对二人转发展同样影响不好。而对于二人转以后的发展,专家们却还是表示了担忧:如今一味地“说口”、高额出场费、好作品缺乏等问题也许有一天会毁了二人转

辽剧:“业余”难有大发展

记者了解到,2002年,辽南戏更名为辽剧,但辽剧的发展依然是每况愈下,这已经成为了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辽宁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惠斌告诉记者辽南戏起源于辽南地区的皮影戏,20世纪50年代中期,辽南地区的皮影戏艺术工作者,在皮影戏的基础上创造出一个崭新的戏曲剧种。它以真人代替影人,用舞台代替影窗,用真嗓代替假嗓,逐步发展演变而来。辽南戏唱腔优美、委婉动听、风格独特、行当齐全,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在由辽南皮影戏向辽南戏演变的过程中,盖州艺人演出辽南戏在群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上世纪60年代初,成立了辽宁省辽南戏实验剧团。后辽宁省辽南戏实验剧团虽然两度被撤销,但辽南戏这个剧种却仍在发展目前,辽宁有两个辽剧团,一是营口盖州辽剧团,一是大连瓦房店辽剧团。这两家剧团虽然也是不断在演出,但是由于缺乏资金和好的作品,经营状况不容乐观。而且这些剧团的演员都是业余出身,平时都是兼职演出,因此要想让辽剧有太大的发展还不现实。

海城喇叭戏:专业演员不过5人

翻开历史,清朝顺治年间,海城牛庄一带水陆交通便利,商贾云集,贸易发达,外地剧种如山西梆子、河北梆子、秦腔等频繁演出,本地艺人在剧目、唱腔、表演等方面都吸收外来艺术精华,结合本地方言推出“喇叭戏”,随着内容逐渐丰富,艺术水平日渐提高,到清嘉庆、道光年间,海城喇叭戏已发展为较成熟的民间小戏剧种。上世纪初期,由于评戏的兴起,喇叭戏逐渐衰落。1955年,东北人民艺术剧院邀请高德振等民间艺人,座谈海城高跷、秧歌、喇叭戏,“海城喇叭戏”定名首次被提上日程;1958年,辽宁省文化厅正式为海城喇叭戏定名;1981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戏曲?曲艺辞典》中收录了“海城喇叭戏”这一词条。虽然高德振、陈永平一生致力于继承和发扬海城喇叭戏,但遗憾的是目前专业演员不足5人,而且没有专业的演出团体。高德振已故,陈永平感于海城喇叭戏的日渐低迷,怅然退出艺坛。而喇叭戏曲牌,目前尚无书面记载,要想继续传承下去难度太大了。

阜新蒙古剧:传人越来越少

据悉,蒙古剧流行于辽宁阜新,成型于20世纪50年代初,是根据蒙古民歌结合当地的方言而产生的,剧目取材广泛,有据短调民歌、民间故事、古典名著、现代文学作品改编者及新创作剧目等,计二十余个。代表剧目有《桃绕》、《花儿》、《嘎达梅林》、《乌云其其格》、《王子争亲》、《牡丹仙子》、《闹分家》、《教训懒汉》、《教师颁》等。音乐由蒙古族民歌的单一曲调向联体发展,表演综合歌、舞、诗、骑、射等手段,别具一格。它的出现填补了我国蒙古民族戏曲剧种空白。上世纪80年代,阜新市仍有阜新蒙古自治县蒙古剧剧团,后来因为不景气而解散,目前能够演出蒙古剧的演员也越来越少了,而且都是在业余状态下进行,生存状况同样不容乐观。

评剧:韩花筱齐头并进

花派传人、沈阳评剧院副院长冯玉萍告诉记者,沈阳评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如今发展势头很好。“韩花筱”如今已经是家喻户晓了,韩少云、花淑兰和筱俊亭三位老艺术家经过几十年对评剧艺术的追求,她们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评剧流派艺术。韩派以朴实、深邃、细腻、优美、大方的表演风格而著称,;花派嗓音清脆甜亮、音质纯净、高亢挺拔;筱派唱腔粗犷豪爽、低回浑厚、刚柔相济、韵味浓郁,善用各种板式,行腔俏丽、委婉抒情。目前,“韩花筱”三大评剧流派在全国评剧艺术界占有重要席位。作为沈阳评剧的支柱,三大流派的传承也是非常好,各派各个年龄段都有出色的弟子,而且评剧在沈阳也有相当一部分观众,他们希望能够继承三位老艺术家的衣钵,在剧目的传承和创新,人才的培养上下功夫,就一定会拥有更多的观众。

相关推荐:

古代纸的种类

中国道教名山,你知道多少?(四)

家庭礼仪知识

云南鹤庆的奇峰梨花文化旅游节

葡萄酒的外观标准 如何从外观上选择葡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