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茅善玉:心存高远玉娇女

发布时间:2016-07-15 栏目:专题 投稿:谨慎的蛋挞

上海沪剧院的当家人是一位年轻干练的女明星??茅善玉。她12岁考入沪剧团学馆,34年没有离开过舞台。上世纪80年代,她是上海家喻户晓的“金鹰奖”、“梅花奖”、“白玉兰奖”获得者。2002年,她竞聘上岗成为上海国有文艺院团最年轻的法人代表。

骆新:您做院长做了六年当时因为什么原因会找您来做

茅善玉:2001年2002年时候上海文化界文艺界有一些改革的措施我们沪剧院归并到上海解放报业集团报业集团是有这么一个规矩所有的这些(领导岗位)都要竞聘上岗我们属于中层干部这一类的都是在集体的范围内竞聘上岗当然还有一些要求比如年龄的要求职称的要求这些要求我比较符合那时候我很犹豫要做院长还是不做好因为不做有不做的好处做演员比较自由比较自我什么事情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

骆新院长有几个竞争者

茅善玉:大概有三四个我记不得了大家一起干了那么多年工作的伙伴很多人就开始每天都在和我聊这个事他们也很鼓励你为什么不参加你一定要竞选我们都很相信你的我这个人也很容易激动很多人都来和我说这个事我就说我试试看于是我就打了一个报告然后把自己的一些情况以及如果我做院长我的打算写成文字然后我们在某一天就开始竞聘了

骆新:没有任何悬念你就当上了院长

茅善玉:应该有悬念吧因为从资格上来说我比较嫩一点然后从整个管理来说我觉得自己也没有经验我个人认为我来参与成功那我好好地干不成功也没关系。

沪剧上海特有的地方戏曲剧种,上海沪剧院曾经拥有强大的演出阵容和数量可观的观众群体,但是到了90年代末,它跟其他剧种一样遭遇了票房低谷。

骆新:一般来说要竞聘当院长或者当整个机构负责人一定会先盘整一下机构本身的资源我做的这个院长究竟是一个目前蒸蒸日上的院还是正在面临着一些变化甚至有些走下坡路的剧院茅善玉:那个时候其实整个剧院的状态是蛮走下坡路的也不是我们剧院的问题是整个大的氛围、

骆新:他们为什么觉得您可能行除了当院长的经历是不是和您当时的知名度有很大关系

茅善玉:这也有一定的关系作为院长的话如果知名度比较高的话打通各方面的环节也是有好处的然后我这个人给人的印象当中也是敢说敢当的人所以大家觉得可能你还能行吧

骆新:您现在回过头来看您觉得对剧院最大的改变是在哪几个方面

茅善玉:我记得我一上任的时候正好要轮到发工资了我到很晚才知道其实我们帐上已经没什么钱了然后我第一个动作我们赶快搞了一个股份制的戏这个戏叫《石榴裙下》

骆新:股份制的戏

茅善玉:对因为我觉得我们已经没退路了生存存在很大的问题我上任的时候剧本储备也没有一上任也不知道排什么戏但是剧团是靠戏来维持来支撑的(我们)开了一个大会把我们的财务状况以及市场面临的困惑以及人才的问题我都很坦白地向大家沟通

骆新:院务公开

茅善玉:于是我就把我们整个计划怎么来做股份制分红是什么形式我们整个投入是多少都做好了计划然后再一次地公开张榜什么人都可以看弄好了之后我就说大家如果对我们有信心的话我们就来做

骆新:这部戏大概要凑多少钱

茅善玉:我记得是40万

骆新:回报如何

茅善玉:我们大概演到了第13场的时候就把本全部收回13场以后大家可以拿到他们的本和息利息都有了当然这部戏我没有一直这样经营我是有年限的大概是经营两年两年里面都有分两年以后就归沪剧院了

邵智星(上海沪剧院副院长):当时职工面对这个市场都有疑虑她带头参加股份而且积极运作她利用她的社会影响组票都亲自走又要排戏又要组票应该说这部戏上演以后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我们的戏前后演出了30多场又顺势推出了青年版前面是明星版整个演出当年收入都是很高的要达到90多万

金雪苓(上海沪剧院党总支书记):从剧目人才培养经营管理方面她是全方位的动足脑筋这些年来我们两条腿走路一个是传统剧目的新版上演另外一个是原创剧目的上演原创剧目有《上海老师》《生死对话》《青春年华》等等

热爱沪剧、热爱舞台的茅善玉当上院长后,不甘心沪剧受冷落的局面,面对市场现实、顺应改革。她心存高远,紧抓写戏、排演,把剧本创作和新手培养放在所有工作的首位,沪剧院的一年、三年、五年规划,她成竹在胸。

骆新:现在剧院的戏和您原来上任之前的戏有多少区别

茅善玉:我主张两条腿走路一条腿走沪剧老百姓喜欢看的有一些好的传统戏我们不妨拿出来因为以前就是演完了就扔了其实这是我们的资源我们没有好好地利用我把这些东西根据现在的观念和要求理念我们重新包装重新做很大的调整这是一个另外一条腿我们开掘现代戏原创的这块比如表现丛飞这个年轻人如何去关爱社会资助贫困农村的(孩子)我们用他的(事迹)蓝本来做了一个戏叫《人间之爱》2007年的时候也被列为重点项目这也是我们这一年当中戏曲唯一入围主旋律的重点项目

骆新:这样的戏赚钱吗

茅善玉:我们说主旋律并不是说一味地做一个宣传工具前一阵子我的一个朋友说你们《生死对话》什么时候再演看得时候我们好感动其实那部戏很好看我们是主旋律但是我们仍然有文化内涵

骆新:让艺术院经营者比较困惑的一方面希望把比较传统经典的戏曲能够传承下来能够一百场上千场地去演出另外一种大量的戏曲院在做现代剧原创剧符合时效但是这些戏很大程度上会成为明星版成为一两场献礼篇等献礼篇结束以后这些戏慢慢就没有生命了这种戏多了以后会不会导致沪剧完全变成了一种应时应景的一种剧目

茅善玉:这个问题我很重视因为这之前我没当院长时候其实上海其他院团发生过这种事情也是应时应景的消防出钱写个消防的戏长此以往观众的群体开始流失我和我们领导班子说留钱一千万两千万老实说两三年就用光了如果把一个好作品创作好留下去那就是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这我们有体会我们很多的一些传统戏《杨乃武小白菜》《大雷雨》《雷雨》这些都是老前辈的结晶一代一代传给到今天他们没有传给我们钱他们传下了他们的作品但是作品是无价之宝

30年前,茅善玉从戏校毕业,幸逢沪剧市场最佳的黄金阶段,老一辈艺术家不遗余力推举新人,使她在《一个明星的遭遇》中一炮打响,成为当时沪剧界青年一代的领军人物。

邵智星(上海沪剧院副院长):当时看戏买票在大众剧场共舞台是要排队的有时候可能要通宵排队1984年正好是建国35周年当时天安门广场邓小平作为第二代领导人上检阅台大家都记得“小平你好”后面就有一辆彩车就是沪剧的《姊妹俩》应该说从建国以来文艺单位享受这个殊荣作为上海我们是第一家以后也没有过

褚伯承(沪剧院艺术室主任国家一级编剧):她把周璇喜欢演唱江南的民歌和沪剧比较好地融合起来这在方面她有很多独创的地方比如她在里面唱的金丝鸟大家都知道这是她的代表作她到奥地利维也纳的金色大厅也唱《燕燕做媒》紫竹调也是民歌她唱民歌沪剧实际上就是从江南一带农村来的上海的农村来的她结合得天衣无缝。

江南丝竹委婉秀美的唱腔越来越成为茅善玉发自内心的喜爱和迷恋,2006年,她的紫竹调唱响在维也纳金色大厅。

骆新:您是12岁开始入行那时候是因为自己喜欢还是因为家长喜欢把您送来的

茅善玉:那时候不是我喜欢那时候我对沪剧一窍不通什么叫沪剧都不懂我们那个年代只知道京剧还有芭蕾除此之外什么越剧沪剧淮剧锡剧都没听说过

骆新:八个样板戏

茅善玉:八个样板戏把全国都打遍了这时候沪剧团学馆开始招生了那时候我们也没有选择读书完了以后就准备上山下乡了来招生的时候老师说得很清楚如果你被我们沪剧团录取的话你就在上海有个铁饭碗了所以是冲着铁饭碗来的来报考这个学校的

骆新:什么时候您发现您自己在演戏上还是挺富有天分的

茅善玉:我来了以后其实老师对我这个人是不是人才可不可以录用以及可不可以培养其实有很长时间一直在矛盾中我刚开始考进来的时候因为人长得比较瘦小老师这个小孩长不高长不大了你看面黄肌瘦的好像没什么用另外一批老师听过我唱歌就觉得嗓音是唱沪剧的嗓音因为我们老师就觉得唱沪剧的嗓音不需要很亮有点沙沙的反而很糯上海人说糯很合适沪剧嗓音好有特点争到后来说就给个机会试试看说不定能够行于是我就被吸取了到了毕业之前我那时候特别不能唱不会用(发声的)方法今天唱完了以后明天我就哑嗓子了然后高音去不了上不了那时候老师说你不能当演员了你没出息了你没办法唱唱了一场明天要休息的难道每天都要AB角给你准备好你不是这个料你转行吧你去搞舞美搞服装那时候我很难过老师说给你半年的机会半年里面我就一直很用功偷偷暗暗地用功于是我找到声乐老师讨教他应该怎么样来发声应该怎么用气位置怎么放因为我已经没这个嗓子的本钱我必须要用其他的方法来弥补我的不足

茅善玉学习上的灵气加上练戏时的勤奋,让她在舞台上时刻能打动、吸引观众,她先后主演了《璇子》、《姊妹俩》、《雷雨》、新版《家》、《生死对话》、《董梅卿》、《瑞珏》等数十个角色。

骆新:您现在的唱派是不是在沪剧当中也有一种讲法叫茅派

茅善玉:我们时候老师我们你不要学我们流派的按人物走她的思想我觉得在那个年代的时候已经很前卫她说流派有局限性你完全按照我的路子走的话可能对人物有伤害所以还是要按照人物的规定情景人物的要求出发创造新的唱腔所以我们时候都不拜师的我个人还是很欣赏丁是娥和石筱英两位老师的所以我唱她们两个的流派吸收得比较多现在也没办法说自己一定成为派但是我把自己成为派作为一个目标在奋斗最后要看观众是不是承认你并不是我说什么就什么的是要经过市场检验的但是我们慢慢慢慢已经开始有自己对唱腔的理解这是有的。

近年来茅善玉演出、行政两不误,表演戏路上艺精技长、寻求突破,新版《家》中瑞珏的唱段让观众和沪剧前辈交口称好。

杨飞飞(著名沪剧演员):瑞珏临终时候的唱段她一句一句都唱到我脑子里我都记在心里为什么这样一个演员要让观众思想集中跟你一起走一起听这是不容易的一般看戏看得累了自己也要松口气这天这场戏我看得没有松过气我一直看完我到后台去看她我说小茅你真是一大进步你现在怎么唱得那么好功夫很深嗓子也很好调子有花腔但是很符合人物的情绪而且看得很感动很难过的我说你真的进步得很好

茅善玉:沪剧和其他的剧种还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我们舞台和观众的交流是非常密切和直接如果我们这些演员到位的话把感情唱出来把表演到位感受到位你在舞台上的表演底下的观众都和你是一致的你痛苦他也痛苦你欢乐他也欢乐你掉泪他比你掉的泪还多我们(跟观众)不是间离的

骆新:有没有您在演戏中发现这部戏让您已经使了所有的力有没有遇到这样的瓶颈

茅善玉:有疲劳感有一阵子会觉得厌倦了就不想唱但是从小就是从事这行骨子里还是喜爱舞台只要过一阶段马上恢复了又喜欢了又想唱了

骆新:演《瑞珏》的时候很不顺是吗

茅善玉:演出之前我已经嗓子全哑掉了几乎不能演出了后来到底演好还是不演好你知道沪剧的观众来看一场戏也不容易从很多地方赶过来买了你的票你说我们取消了让他们回去会觉得对他们是很多伤害他们可能从金山赶来从奉贤赶来从南汇赶来我想尽可能完成这个任务但是也想到完成得不好的话也是对不起他们因为他们是出了钱来看的他们想看到的是完美的一个艺术作品那时候我很犹豫采取的方法就是去医院打针打激素

骆新:一针激素管一天

茅善玉:激素只能管一阵子几个小时里面让你感觉声音有了但是那次演出我在台上整个的状态观众说我们没发现你(嗓子)出了问题但我自己知道唱得很累很累完全要靠一些技巧才能完成

骆新:会不会得到另外一种说法有人说茅善玉当了院长之后所有好戏都让您自个儿演了

茅善玉:我从一开始上任的时候我有很多戏已经是由一些年轻演员来担任有些戏虽然是我在演但是我很快就把年轻演员推上了我们排AB组我内心还是希望自己两不误能够做好演员也能做好院长如果光做好院长了我这个演员也废掉了我始终认为自己还是演员一个终身的职业院长是阶段性的

茅善玉天性倔强、好强,2006年沪剧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度前途迷茫的青年演员也对沪剧未来信心倍增。

吉燕萍(上海沪剧院国家二级演员):前两年我们演出了一出戏《生死对话》茅老师是主演我在里面是演一个共产党员也是女共产党员但是是配角戏份不是很多但是因为我们可能从来没有接触过革命的戏有时候拿一把枪一句台词都不是怎么自信茅老师其实自己也非常忙因为演主角但是她在业余时间空下来她还是一句一句地教我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教

赵隽晴(上海沪剧演员):像我们这些80年后娇生惯养的(孩子)当然不能体会到当初那种艰辛这个角色叫黄英已经有十几岁的女儿了但是像我都还没有结婚根本无法体验母性的母爱对丈夫的柔情和体贴对革命的热情她也会经常来跟我说小赵你应该怎么样怎么样

(现场实况):不论是唱还是表演都必须要投入带着感情色彩太单薄了不要光想着做这些动作两个人的对唱内心里给人看出欲言又止再来一遍好吗

杨飞飞(著名沪剧演员):有一天我们搞了一台戏叫我来看我想她这个人怎么不看见我一看(年轻演员)上场她在幕布背后看每一个小青年出场她要鼓掌唱到要紧她要鼓掌结束也要鼓掌带动下面的观众一起鼓掌做到这点真不容易小茅现在怎么会想得那么周到她现在是一门心思拼命地要把青年拉上去推上去

骆新:这几年越剧不断地在推新人出来一提到沪剧你觉得沪剧的生命力在什么地方

茅善玉:很多人这样比较越剧通过《越女争锋》以后越剧真的是出来一批新人个个都漂亮靓丽真的是很让我们羡慕的沪剧本来的区域就没有越剧广我们必须承认确实是我们有很多的局限性

骆新:最后我想问问您唱了这么多戏演了这么多角色如果给您一个机会让您挑选一个最喜欢的人物或者最喜欢的唱段

茅善玉:这大概没办法挑每个戏每个角色其实我都倾注了很大的工作量从剧本开始到音乐到最后人物到舞台我每个环节都非常努力非常尽心

骆新:都像您的孩子不能说我最爱哪个

茅善玉:虽然每部戏都不完美都存在很大问题但我仍然喜欢。

相关推荐:

美国商务礼仪习俗

权杖 非洲人权力的象征

和静县牧民自办那达慕节庆丰收

延安黄帝陵

维吾尔族有什么礼仪?维吾尔族给洗手水礼仪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