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黑山岩画之谜

发布时间:2016-08-06 栏目:专题 投稿:无限的冬天

嘉峪关西北有一条长约10公里的峡谷,黑山峡谷,这里曾经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峡内南北两山对峙,山势陡峭,怪石嶙峋,在两侧的悬崖上,古代先民留下了153处岩画。在河西一带漫长的历史中,究竟有多少民族先后交替在黑山地区繁衍生息?在这些创造过灿烂的古代文明的游牧民族中,哪几个是岩画最有可能的创造者?这些民族又是在什么年代什么样的环境下在这里繁衍生息?他们是在怎样在这样的悬崖峭壁上刻下这些岩画的?刻下这些岩画的目的是什么?

黑山峡谷植被稀少,气候干燥,但黑山岩画上居然出现了只有在森林茂密、气候湿润的环境中才能生存的老虎和蟒蛇,这是为什么呢?岩画上人的大小不及动物的十分之一,难道古时候人类真的那么矮小吗?为什么在一群舞者当中,会出现跪地祈祷的巫师?为什么把男性舞者的性器官画得如此夸张?

黑山峡谷位于河西走廊的北侧,甘肃省嘉峪关市的西北方。1972年5月的一天,酒泉钢铁公司黑山湖农场的一名职工,像往常一样,把羊群赶到了黑山峡谷的四道股形沟里,那天风和日丽,光线很好,当这位牧羊人无意中将目光落在一块岩石上的时候,她看到了一组奇异的画面,这就是后来被称为黑山岩画的摩崖石刻。

黑山岩画被意外发现之后,立刻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专家们考察后认为,黑山岩画是这里的先民们描绘在崖石上的史书,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对于研究河西地区的史前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它们在1981年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中国最著名的岩画之一。

2007年8月28日,我们《走遍中国》栏目组来到了嘉峪关市,决定到最早发现黑山岩画的四道股形沟里面去看个究竟。当地人告诉我们,四道股形沟位于黑山峡谷的中部,因为车子不能直接到达,所以人迹罕至。

8月28日一早,我们在当地的岩画专家和武警战士的陪同下,开始往四道股形沟进发了。

在徒步行走了七、八公里的山路、翻越三个山坡之后,才到达了四道股形沟这个黑山岩画最集中的分布地。

陪同我们一起进沟的岩画专家、是悬壁长城文物管理所所长李世刚,他带我们看的第一幅岩画,在一座山的半山腰上。

这幅岩画上有许多动物,令我们感到惊奇的是,画面上居然出现了老虎和蟒蛇,这两种动物,只有在森林茂密、气候湿润的环境中才能生存,但这里别说森林,就连一棵小树苗都难得见到,而且气候极其干躁,老虎和蟒蛇根本不可能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中生存。但它们怎么会出现在黑山岩画上呢?除非,刻凿这幅岩画的人见过这两种动物

李世刚嘉峪关悬壁长城文物管理所所长

它各种可能都有,但是可以肯定它就是对当时生活现状,所看到的一种原始真实的记录,这是肯定的。他们认为像这些猛禽老虎、蛇呀等等、是一种凶猛的动物,很神秘而且有灵性,这样的话,他们可能把它们当做一种图腾崇拜,进行图腾崇拜的一种崇拜,在这儿记录下来。

这些动物刻录在岩石上的,应该是黑山地区的先民,那么,古往今来,曾经有多少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过呢?

陈斌刚是嘉峪关长城研究会理事,他毕业于西北师大历史系,对嘉峪关的历史颇有研究,发表过许多有价值的学术文章。

陈斌刚嘉峪关长城研究会理事

古代的羌族是四千多年前,这儿的最古老的民族了。到春秋时期有乌孙和月氏,到秦汉时间呢,就有匈奴。汉代以后就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我们河西地区出现了五凉政权,到了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吐噃占领河西九十年,到了宋代,唐朝末年宋代以后,又是西夏党项族,建立西夏政权。到了宋代以后就是元朝了,那蒙古族在这儿占领着,到了明代早期,我们这儿黑山地区是属于赤金蒙古卫的放牧区,所以这些民族,都可能是黑山岩画的创作者。

根据专家考证,四道股形沟的岩画,创作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中期,也就是说,这里的岩画是最早在黑山地区生活的民族创作的。那么,谁是黑山地区最早的先民呢?真的是陈斌刚所说的羌族吗?

事实上,关于哪个民族是黑山地区最早的先民,史学界一直以来众说纷纭。除了羌族,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是从南方迁徙而来的三苗族人,依据是《史记》。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意思是说三苗人往西迁徙到了三危这个地方。

陈斌刚嘉峪关长城研究会理事

有过这样的记载,但是三危是一个同名异地者较多。在我们甘肃,就有敦煌三危山、渭源县的三危山,而且历史记载上,都说三苗就迁到那儿了,西南地区,云南、贵州、四川,都有三危山。

如果三苗人真的西迁到了河西地区的三危,那么把南方的老虎和蟒蛇在黑山的岩石之上,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但三苗人是不是真的迁到了这里呢?

陈斌刚嘉峪关长城研究会理事

这个地方三苗到过没有?我觉得到过的可能性很小。为什么?三苗人是南方的一个古代的民族,它生活在鄱阳湖、洞庭湖、文山、衡山之间在古代,也就是现代江西、湖南一带生长。因为中原的华族势力向南发展,逼迫它就向湖南的西部,云南、贵州这些深山里面去,迁徙到那儿去了。这是一个历史上的情况。那么历史上记载咱们这儿有三苗人说到三危了有吗?直到现在,从西北地区,历史上民族活动中和考古中,考古发掘中至今也没有见到一点三苗的遗物。

但也有专家认为,没有发掘到三苗族的遗址,并不能证明三苗人没有迁徙到这里,事实上,从明、清时期流传下来的河西地区地方志上,关于三苗西迁,就有这样的记载:“三危既宅,三苗丕叙”,意思是说三苗已经被平定,三危成为了他们的家园,以此来说明三苗人迁徙到了甘肃敦煌的三危山。

我们在四道股形沟又发现了许多刻有动物图案的岩画,但老虎和蟒蛇却再也没有出现,取而代之的,是一幅幅惊险刺激的狩猎场面。

李世刚嘉峪关悬壁长城文物管理所所长

这幅图就是我说的围猎的、狩猎图,你看它整个画面,生动、形象、紧张、刺激。你看最上头,那有一幅画面显示,有一个牛把一个人高高挑起,就是体现了当时打猎的紧张形态。旁边有人,你看拿着手持弓箭,正在向动物施射,而且那个挑起的人物,就是到动物跟前去抓捕,形成的这种场面形态,整个很惊险、刺激。

黑山岩画的狩猎图,有一个共同而又奇怪的特点,就是人和动物的比例明显失调,动物显得非常高大,而人则异常渺小,这是为什么呢?

李世刚嘉峪关悬壁长城文物管理所所长

这里头有人,有驯化的猎犬在捕食,通过这幅画面,大家可以看到,人这个比例很小。你看这个野牛比例很大。他这个人在其中,可能也就个十分之一大小吧。

陈斌刚嘉峪关长城研究会理事

古代的人为什么要自我矮化呢,有一种解释就是说呀,这是由于什么原因呀?是当时人口还是很少,人总觉得感到,自己处在群兽的包围之中,包括那猛兽狼呀,这个老虎呀,豹子呀这些,再加上其它的一些动物,总感到人呢,是在这些野兽的包围之中,危机四伏,缺乏自信。

黑山岩画以狩猎为主题的图案,占了半数以上。为什么会有如此众多的狩猎图呢?

李世刚嘉峪关悬壁长城文物管理所所长

生动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主要是以狩猎为主,人当时捕食动物以进行温饱。

陈斌刚嘉峪关长城研究会理事

这个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一种情况呢?它事实上也是当时生产、生活情况的真实的记录。为什么呢?因为当时的这个,在这儿居住的是什么呢?都是古代的游牧民族。他们解决吃饭问题,主要是什么呢?主要就是靠狩猎、打猎。

狩猎是河西地区的先民们为维持生存而进行的最直接的生产活动,黑山岩画真实地纪录了他们的生活状态,在学术上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但这些狩猎图却无法告诉我们:究竟哪个民族是最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先民。

我们在四道股形沟沟谷右侧一块突出的崖壁上,找到了一幅巨型舞蹈图,它距离沟底3.5米、高1.28米,宽1.14米,是黑山岩画中最大的一幅岩画,也许,从这幅岩画中可以找到一些有用的线索。

李世刚嘉峪关悬壁长城文物管理所所长

这幅画就是我们黑山岩画很独特的一幅,它不仅场面宏大,而且人物众多,有三十二个人物。而且是分三个段落,不同形式,你看上面,而且有领舞,有伴舞还有群舞。它表明人物身份不一样,地位不一样,他的形态有双手插腰,有单臂独舞的,而且在这个画面上,还有这种象巫师一样的,跪在地上的。整个场景庄严、肃穆,而且场面宏大,它是一种祈祷或者一种巫事形式的表现。

李世刚告诉我们黑山岩画的舞蹈图,主题多样,内涵丰富。有祭祀的,有娱乐的,还有表现生殖崇拜的。

接着,他带我们去看了这样一幅舞蹈图。

李世刚嘉峪关悬壁长城文物管理所所长

这个图案的舞者跟我们以前看的娱乐性的还有宗教性的是不一样的,你看它是表现性崇拜的,你看男子的性器官很勃大,而且你看旁边那个女子是很弱小的,这个体现了一种咱们古代人民对性崇拜性神秘的一种。中国人历来避讳谈论与性有关的话题,但这幅岩画

现的却是性的崇拜和颂扬,这是为什么呢?

陈斌刚告诉我们,根据战国时期的史书记载,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河西地区确实有过这么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叫畎夷,是西羌族的一个部落,在夏朝的时候,他们将自己的“乐舞”作为贡品,敬献给朝廷。

陈斌刚嘉峪关长城研究会理事

在石关峡,就是黑山峡的门口,那时候叫玉门,向朝廷进献了他们的乐舞,就是乐器、乐伎和舞伎,这些人作为他们的贡品,献给了少康皇帝。这个黑山岩画上也可以看出,从这个里面还要看到,这个民族也是既是勇猛强悍,同时还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距离嘉峪关不到十公里的玉门市清泉乡,有一处火烧沟文化遗址,原玉门市文物博物馆馆长,为我们介绍了遗址出土时墓葬的发掘情况。

原玉门市文物博物馆馆长

火烧沟文化出土的一些墓葬,都是一些侧穴墓,它的这个墓葬的形式,就是先向下以后挖一个坑,然后从这个坑的旁边再掏一个土窑,把这个人,埋在这个土窑中去,它是这一种形式。而咱们汉族人埋葬的习惯呢,是直接挖一个土炕,把人直接埋到里面。再一个呢,火烧沟文化出土的墓葬以后,它这个死者,大多数以后耳朵上都戴着一个金属的耳环,并且每个人的头上,都戴着一个指发根,这个骨针。都戴着骨针,这个骨针呢是古人用来束发的工具。而咱们汉族人呢,一般不戴这个金属的耳饰呀,和不别这个骨针呀,所以这种这个墓葬形式显然是一种少数民族的这种风格这个墓葬。

既然这是少数民族的墓葬,可以由此断定这不是三苗族的遗址,那么,在3700年以前,居住在河西地区的,究竟是哪个民族呢?

原玉门市文物博物馆馆长

参阅咱们中国古代的文化历史典籍,这些典籍上记载,咱们这个夏代的末期和商代的初期,咱们这个甘肃和青海这一带,主要居住的是羌族,古代的羌族部落。这个鱼形的、带着七个小孔的陶瓷器皿,叫陶埙,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在火烧沟遗址众多的出土文物中,它是惟一与日常生产和生活无关的器皿

原玉门市文物博物馆馆长

有些墓葬出土了二十多个陶埙,这些陶埙以后呢,能够吹五个声,以及和现在这个七音节音乐呢,比较接近了。说明这个它的这个陶埙的音乐表现形式呢,也非常丰富了,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在古代的人他们当时在这个生产和生活,以及狩猎和耕作的这个闲暇时光里呢,他们可以以后吹着陶埙,唱着歌曲,用载歌载舞这种形式来娱乐自己,丰富自己的生活。

火烧沟出土的陶埙和黑山岩画中的舞蹈图,似乎在互相印证:河西地区最早的先民,就是这个能歌善舞的西羌民族,但是,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岩画上的老虎和蟒蛇又怎么解释呢?

李世刚带我们到了石关峡口,这是黑山岩画的另一个分布地,在这里,我们到了黑山岩画中惟有的一幅植物图。

李世刚嘉峪关悬壁长城文物管理所所长

这幅岩画呢,就是表现的一个古代的一个蕨类植物。你看它的那个主干和枝干很粗壮,很粗大。这个蕨类植物的存在呢,就说明了咱们这儿的当时的气侯和地理条件。就说明了咱们这儿当时气侯很温暖,很潮湿,而且雨水充足,植被旺盛,很适合呢动植物的生长。

陈斌刚嘉峪关长城研究会理事

在一万年前的时候,我们黑山地区,虽然是气侯是比较寒冷一些,但是那个时候,湖泊、沼泽星罗棋布。山上森林密布,山都是有森林覆盖着。食肉的这个老虎、狼这些在山间奔跑,食草的骆驼、牛、羊、马、鹿等等也在山间和平原觅食。湖泊里面龟、鱼在嬉戏着。那个时候的生态环境,完全跟现在不一样。这幅岩画中间的图案是三个圆圈,最上面的图案像一棵直直的树,这个图案中的三个圈和一棵树,让人联想到了神秘的三苗族,它会不会是三苗的标志呢?

李世刚嘉峪关悬壁长城文物管理所所长

只有这幅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个定论。有些专家认为这个符号是一个抽象的动物,还有一些认为它是一个图腾的表现形式,还有人认为,它是一辆车,不过倒众说纷纭吧,到现在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也没有一个最终的结果。

这幅谁也看不明白的岩画,是人们的信手涂鸦?还是精心设计的符号?它暗藏着什么样的玄机?里面有没有我们想要寻找的谜底?至今无人能够说得清楚,就像三苗人的去向,至今是一个没有定论的谜,只是留下了各种传说。

黑山岩画是刻在石头上的历史画卷,展现了远古时期河西地区的社会面貌和人类的生存状态,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不解的历史之谜。

上一页12下一页

相关推荐:

拉萨楚布寺举行传统跳神节

塔吉克族有哪些礼仪?塔吉克族礼仪文化简介

如何做咖喱牛腩?咖喱牛腩怎么做才好吃?

阿昌族饮食 阿昌族饮食风俗简介

中越战争:一个战地摄影师的生命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