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杭州非遗取成就 一批非遗成品牌

发布时间:2016-08-12 栏目:专题 投稿:正直的自行车

8000年的文明演进与发展,在杭州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那些巧夺天工的手工技艺,那些丰富多彩的表演艺术,那些千姿百态的传统民俗,它们,是历史留给杭州的珍贵财富,也是这座城市悄然珍藏在心底的宝贵记忆。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文化环境急剧改变,许多传统技艺处于失传的边缘,许多好听的戏曲少有人唱起,许多有趣的民俗从人们生活中淡去。

他们,像落寞的老人,行走在黄昏的小路上,留给人们沧桑的背影。

今天的杭州人意识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的意义。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下,在各级文化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杭州市文广新局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大力开展非遗保护工作,许多社会组织和个人也加入到非遗保护的队伍中来,一个个非遗项目被重新发掘,被重新整理,被重新融入今天的都市生活。

第九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我们看见,那个一度渐行渐远的背影,仿佛已转过身,露出了灿烂笑容。

自豪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里,杭州积累了极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杭州现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看,主要呈现出三大形态。

表演艺术精彩纷呈。别的不说,单说“龙舞”,就有萧山河上板龙、临安横街黄龙、富阳富春茶龙、建德诸家断龙、西湖五彩龙、余杭长乐草龙、淳安汾口草龙、桐庐彰坞狮毛龙等数十种之多,每种龙舞都有自己的特色和绝技。在戏曲曲艺领域,已有8项杭州本土起源并传承项目被列入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级分别为杭州小热昏、杭州评话、杭州评词、杭州摊簧、武林调、独角戏、睦剧等,省级为杭剧。还有一些项目在历史上也曾对杭州一带产生过深刻影响,如昆曲、京剧、越剧、绍剧、目连戏、木偶戏、皮影戏、绍兴莲花落、宣卷等。

手工技艺堪称巧夺天工。早在1985年,刺绣大师陈水琴就带着“杭绣”走出国门了。她为当时西德的魏茨泽克总统绣像,惟妙惟肖,像照片一样逼真,先后吸引了数百万欧洲观众观看。与杭州刺绣齐名的还有绸伞、戏剧服装、王星记扇子、扎染、石雕和竹编等传统手工工艺。在医药方面,有胡庆余堂、张同泰、方回春堂、富阳骨伤科、姚梦兰中医等。此外,杭州的民间绘画、陶瓷、剪纸、刺绣、染织、编织、灯彩和建筑等,也在省内外享有盛誉。

民俗活动更是千姿百态。杭州地理风貌得天独厚,所以在杭州市内,民俗有很大的差异性。建德的九姓渔民习俗,余杭的径山茶宴、蚕桑生产习俗,拱墅区的半山立夏习俗,临安的过半年等等,风格迥异。各地会市,如吴山庙会、西溪花朝节,龙舟盛会等等,千姿百态。

如此丰富的文化遗产中,有三个项目最牛,它们被列入了世界级非遗名录。分别是:中国篆刻、作为“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子项目余杭清水丝绵制作技艺和杭罗织造技艺,以及作为“古琴艺术”子项目的“浙派古琴艺术”。它们跟西湖一样,是“世界级”的,足以让杭州人自豪。

构建政府部门主导杭州非遗建立起完备名录体系数据最能说明问题: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数,杭州居全国同类城市第一。入选省级非遗名录项目数,杭州居全省之首。

世界级非遗名录3项;国家级非遗名录38项,数量居全国同类城市第一;省级名录167项,遥居全省榜首;杭州市级名录289项;区、县(市)级名录703项。

成绩背后,是杭州市委、市政府的对非遗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是杭州各级文化部门的共同努力。

2007年11月,全市实施首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杭州市文广新局负责具体工作。

那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参与普查的人员超过1.5万人。普查员在普查过程中的作用非常关键,当时采用的是层层培训的办法。杭州市文广新局先后举办2期大规模的培训班,各区、县(市)按照要求,也对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普查员进行层层培训,共开办培训班310余期,培训骨干普查员6512名,兼职普查员万余名,受训普查员每村(社区)达到2名以上。

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努力,全市共查获线索42万余条,调查18门类项目30168项,登记了重要艺人及传承人12869人。

那次调查,基本摸清了我市非遗资源的家底,新发现了许多有重要价值的项目,为杭州非遗名录体系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后,杭州非遗名录体系逐年完备,目前已基本构建起世界级非遗和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五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为加强名录保护,政府还分批给予资金补助,制订保护计划,一批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抢救保护

抢救

针对许多传承人年事已高的现状,非遗保护工作者对这些传承人及他们的技艺进行了抢救性记录,用录音、录像、拍照、笔录等方式,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为了保护这些传承人,杭州命名公布了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单,评选出一批“民族民间艺术家”,并对符合年龄条件的老艺人发放传承津贴。

另外,还广泛开展老艺人带徒传艺活动。像余杭的清水丝绵技艺,两位传承人俞彩根和胡农仙,分别在家里开设了清水丝绵家庭作坊和蚕桑文化展示室,在村里带了好些徒弟。培养新的传人,让珍贵的非遗项目后继有人。

这些保护措施很快产生了效应。一批富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民族民间艺术品牌项目被打造出来,余杭滚灯、桐庐剪纸、临安水龙、东吴传龙等精品先后走出了国门、走向世界,向世界展示了杭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其中,余杭滚灯从全国130个竞选节目中脱颖而出,参加了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前奏演出,2010年,余杭滚灯、金石篆刻、王星记扇艺、杭州刺绣、桐庐绣花鞋制作技艺项目又参加了世博会演出,出尽了风头。

融入

作为一种文化形态,非遗项目只有得到开发和利用,只有融入当代人的生活,它才是“活”的,也才能更好地得到保护传承

2010年12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王星记中华老字号文化创意产业园正式开园。这是一个集生产、演艺、陈列馆和文化交流为一体的扇文化旅游特色园区。人们在这里不仅能了解扇艺的发展历史,欣赏到天下美扇珍品,还能走进扇子生产加工车间,亲身感受体验制扇的工艺流程。这样的展示,让人们看到的一个“活着的”、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非遗项目

像王星记这样“活”着的生产性非遗项目正在杭州蓬勃发展。胡庆余堂中药文化、杭州铜雕艺术、富阳仿古造纸、张小泉剪刀、都锦生丝织、西湖绸伞等等,个个是响当当的品牌。

为了鼓励非遗项目在活态中传承,2013年,经过细致评估,杭州市文广新局公布了第一批杭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名单,认定了杭州十竹斋艺术馆、杭州张同泰国药馆等17家单位为第一批杭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这些生产性非遗保护基地,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好地融入社会,融入民众,融入生活,产生了相当不错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呈现出越来越好的发展势头。

此外,一批非遗传统表演项目也“活”起来了。通过举办传统节日节庆活动,如中秋文化节、西湖花朝节等,全面恢复了余杭滚灯、五凤朝阳、桐庐剪纸、建德农民画等一批优秀表演艺术节目,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也为传统表演艺术培育了演出市场。

相关推荐:

敦煌莫高窟428窟檐全貌 428窟檐全貌的早期特征

“望果节”有什么活动?“望果节”的活动内容是什么?

什么是内画 ,我国特有的传统工艺

土家族的情人节 女儿会是何节日有什么特色

东北军曾6次偷袭红军,张学良知道后,公开反对蒋介石,还这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