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古运河畔的济宁清真东大寺

发布时间:2016-08-26 栏目:专题 投稿:美满的金毛

济宁清真东大寺古韵犹存。资料图片

元朝时济州运河的开凿、大运河的贯通和明朝会通河的疏浚、南旺水利枢纽工程的修建,使京杭大运河波光粼粼,千帆竞发。济宁以“南通江淮、北达幽燕”水陆要冲的地理位置成为运河边的重镇之一,以“通则全河通,不通则全河停”的特殊地位,在整个京杭运河的发展史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元朝初期,大批回族群众经大运河移居济宁。他们大部分居住于运河两岸,继承了穆斯林经商的传统,多从事皮毛生产,加工鞣制各种裘皮,畅销全国各地。他们围寺而居,清真寺在他们的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据史载,济宁清真寺最多时曾达9座,包括7座男寺和2座女寺,其中建于明代洪武年间的清真东大寺,堪称我国清真建筑中的瑰宝。济宁清真东大寺坐落在济宁市小闸口上河西街,因寺门临古大运河西岸,故俗称“顺河东大寺”。根据寺内碑刻和坊间传说,一般认为该寺建于明宣德年间(公元1426至1435年)。

整座清真寺规模宏伟大气,设计独具匠心,在讲究整齐、气派的中国建筑理念中融入了阿拉伯风格,与周围的环境相得益彰。建筑群坐西朝东,建筑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以砖木结构为主。主要建筑依东西轴线排列,依次为序寺、大殿、望月楼三大部分,布局严密,气势庄严。

序寺包括木栅门、石坊、大门、邦克楼和南北讲堂。寺门朝向大运河,第一道门是木栅栏式。栅栏后立有牌坊,建于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完全采用汉白玉精选石料,石坊左日右月分饰两旁,故称“日月坊”。石坊后有大门3间5檩,屋顶歇山造,用绿琉璃、黄剪边,有跑龙脊。据说,乾隆下江南时曾同皇妃在此驻陛并敕建该寺,因此大门的两根立柱上雕有盘龙图案,门两旁的八字墙上有云龙图画。大门后即为邦克楼,重檐圆顶,下檐带垂柱,形似楼房。邦克楼两侧为南北讲堂,各6间,是阿訇讲经的地方,亦称“经堂”。

礼拜殿亦称大殿,是清真寺的主体建筑。礼拜殿7间15檩,进深41.5米,宽27.5米,建筑面积达1057平方米。大殿基座高1.3米,殿内由24根粗两围的木柱支擎,上为卷棚式,由黄绿色琉璃瓦覆顶,顶脊和8条垂脊饰以龙纹鸱尾。殿顶嵌着的铜质镏金风摩宝顶,会随着风速的大小而产生明暗不同的光,并发出大小不同的“呜呜”声,堪称镇寺之宝。大殿四周的窗棂,全用金丝楠木作阿拉伯文组成的花纹图案。阿訇住室和沐浴室,设在殿外两侧。望月楼在大殿后约6米的地方,是一座两层阁楼,单檐歇山,琉璃瓦顶,夕阳下熠熠生辉,斋月期间穆斯林在此登高望月。

这样,在与南北运河几乎垂直的东西向上百米的中轴线上,从石坊、大门南北讲堂直到大殿,各建筑步步加高,从后门牌楼开始逐步舒缓回落,高低疏密恰到好处,布局合理,排列有序,主体突出,错落有致,把中国传统的宫殿建筑形式与伊斯兰文化融为一体,浑然天成。

斗转星移,日月轮回。从元代京杭大运河的全线贯通至清咸丰年间黄河北徙,漕粮改行海运,大运河最终全线断航,逐渐失去了昔日的繁荣景象。但这座悠悠古寺与门前横跨运河的铁索桥,却一直倾听着流淌的历史。如今,自南向北的流水依然在不停地流淌,虔诚的穆斯林依然来来往往。落日的余晖斜照在黄绿琉璃瓦的大殿上,泛泛有光。铜质镏金风摩宝顶,在微风中发出“呜呜”声响。此时、此刻、此境,我们或许会偶然触及历史的足音,渴望追寻古运河畔那份久远的繁华,体味古寺带给穆斯林的心灵安康。

相关推荐:

珍珠与佛教有着怎样的关系

2015年3月10日出行吉日禁忌一览_万年历

独龙族节庆礼仪介绍 独龙族节庆礼仪食俗

居住民俗(一)

三国时代,有一位年轻人,嘴上没毛,却打败了老资格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