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繁华中的静谧:香港赤柱清真寺

发布时间:2016-08-27 栏目:专题 投稿:快乐的指甲油

赤柱清真寺正门。

编者按:

香港一个多元文化、多种宗教共存的社会。走在街道上,可以看到具有不同宗教象征的十字架、月牙和黄旗等,互相映照地聚拢在都市的楼群当中。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各自承载着他们故土的宗教文化,在多元化的交往与互动中,尽力彰显自我。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形成了香港多元交融并存的宗教文化特色。

20多万来自世界各地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生活在香港700多万人口中,他们没有因全球化的冲击而消失,也没有因西方主流媒体的污名化而隐藏或舍弃自己的信仰。他们在坚守信仰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展现自我。清真寺、宗教团体、宗教与慈善活动、清真餐饮店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交往等,在这些平台上,传递着穆斯林的文化与社会特点。

本版上期刊发了《香港有个柴湾清真寺》一文,在接下来的系列中,我们将分别推出香港另外4个清真寺香港穆斯林的7个团体、香港穆斯林的慈善活动、香港穆斯林的餐饮和香港穆斯林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各种各样的故事。希望通过这个栏目,把香港穆斯林社会更为全面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籍此更多了解穆斯林的文化生活和伊斯兰教。

人其实是生活在一种感觉中。香港浅水湾附近的赤柱广场,前面就是海岸,广场附近开着各种各样的欧式餐馆和饮品摊,如果不去想这里的地理落脚,把时空错位一下,一定会觉得自己不是站在东方某个旅游景点,而是站在欧洲、美洲的什么地方。世界各地的人似乎被任意挑拣了一些,放在这里,让他们在共同的一个场景中享受共存的一刻。

我站在一个角落,一个奇怪的想法产生:不是哪一个人或哪个群体组成了这样一个场景,而是所有人共同的存在,在某一时刻产生这样的全球化的片段。后现代社会,从人种上已经难以判断人们属于哪个洲、哪个国家。民族、族群、国家与地域基本上已经断裂,经过融合和一些“洗刷印染”之后,在这个场景里难以区分。这可能只有在像香港这样高度全球化的地方才能感觉到。

从广场出来,前往赤柱有名的监狱博物馆,其后面有一所监狱。我对监狱监狱博物馆都没有兴趣,想去看的是赤柱下面那座金黄色的清真寺

清真寺监狱联系起来,第一错觉是,肯定有很多穆斯林罪犯被关押在监狱,人性化的英国殖民者给他们提供礼拜的场所。其实不然,这是英国殖民者别出心裁的柔性治理方式。当年这里的确是监狱,不过狱警大多为印度人,其中有很多是穆斯林赤柱附近不仅有监狱,还有狱警和他们的家,像一个简单的穆斯林社区,和中国西北的寺坊有些像。经过申请,也是为了稳住这些印度人,英国殖民者答应给他们一些地皮,让他们自己修建清真寺

时间从1895年飞速地流向1946年,印度人设计出了类似南亚造型的清真寺,并自己筹集资金,盖起了这样一个具有历史意义、并被今天香港政府确定为文化遗产的清真寺

进入赤柱清真寺,得经过监狱门口的安检。警察看到我过去,点点头,问我去哪里,我说去看看清真寺,他说随便看,不过不要拍照。

沿着通向海边的路走下去,赤柱清真寺就隐藏在路的右侧。再往下走,便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不知道的人,难以区分这是哪个宗教的场所。外面没有大门,也没有人阻挡,看到一个标识:进门拖鞋。推门进去,几个小朋友坐在地上,用木架支着《古兰经》诵读。我认识的年轻阿訇坐在最里面,见我进来,热情地打个招呼,让我像在自己家里一样,他则继续教小朋友认读。

走出去看看四周,金黄色的墙壁,南亚建筑风格。后边是一个洗浴的棚子。再进门,看到大殿分开两部分,用围栏挡着,一边是给妇女做礼拜的,一边是为男性准备。小朋友见我进来说一声赛俩目,然后用普通话字正腔圆地问我是哪里人,我说是来自中国内地的穆斯林他们都笑了,我知道是在笑他们的伙伴讲的汉语我能听懂。

阿訇是30岁的巴基斯坦人。他9岁来香港,在九龙清真寺念书,直到18岁能够完全背诵和讲解《古兰经》之后,被他在香港打工的爸爸带回巴基斯坦,举行结婚成人仪式后又带回来。一个阿訇就这样培养成了。他先在九龙那边做义工,后来被派到赤柱清真寺

1995年,有人提议把空置的清真寺拆掉,香港伊斯兰联合会得知消息,马上向政府申请,保住了清真寺。随后他们开始安排专人来守住清真寺。这个清真寺虽然比较冷清,只是偶尔有经过穆斯林会用一下,但是它却隐藏着历史和记忆。

相关推荐:

西方万圣节是什么时候?万圣节的由来是什么

早期油画收藏:价格与美术史地位不匹配

武医道学术传承是怎样的?“徐氏八绝”的由来简介

民间小故事:穷人打官司

他是明朝最大开国功臣之子,持有朱元璋的丹书铁券,却惨死牢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