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北京通教寺:亦刚亦柔的佛法空间

发布时间:2016-09-07 栏目:专题 投稿:积极的自行车

信徒们在通教寺参加法会。资料图片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的一条小街深巷针线胡同中,有一座古老的院落,这就是著名的尼众寺院通教寺。通教寺与俄罗斯驻华大使馆比邻而居,对面是公园,周边环境十分幽静。虽然寺院小小的红色山门不很起眼,赵朴初老人题的“通教寺”三字也并不太大,但依然能让人不由自主地升起一股肃穆清静之感。

记者前去采访的时候,通教寺正在修缮中。由于通教寺房屋建筑历史久远,又以木结构为主,部分房屋的主体结构出现了松动,房顶漏雨,消防、防雷等方面也出现了安全隐患。2007年,在北京市宗教局的领导下,北京佛教协会经过组织、操作,先后完成了通教寺文物修缮工程方案的设计、项目立项及施工、监理的招投标工作。2009年,修缮工作正式开始,北京市政府支持专项资金800多万元。

走进通教寺山门,即为已经修葺一新的大雄宝殿。殿中莲花座上供奉着阿弥陀佛,法相庄严,雕塑精美。大殿两侧是整齐的僧房,左前方为五观堂,右前方是念佛堂。果树、花木把整座寺庙点缀得格外雅致、清静。

尼众丛林传统一如往昔

记者见到了寺院住持思智法师,50多岁的她慈眉善目,法相庄严。1985年,思智法师自辽宁来到北京教寺,此后便一直在此修行。

教寺的创建年代已无史籍可考。相传始建于明朝,清朝重修,是一座殿宇几楹、僧房数间的小庙。到清朝末年,这座小庙已十分残破,佛像损坏,仅有一位老比丘尼印和法师住持修行。

1942年,从福建来的开慧和胜雨两位比丘尼驻锡通教寺,着手重建殿堂,安单接众。她们历经艰辛,募资修建了大雄宝殿、五观堂、念佛堂、寮房等建筑,使通教寺形成了今天的规模和格局。

新中国成立前,通教寺为培养僧才,创办了“八敬学苑”,并呈文备案,悬挂钟板,使它成为北京市第一座尼众丛林。八敬学苑先后毕业了30多名僧尼,其中包括被誉为“当代第一比丘尼”的隆莲法师和声名显赫的通愿法师。这些僧尼遵守戒律,诵经念佛,行住坐卧极有威仪,从而使这座小小的尼寺闻名佛教界。

根据通教寺石碑记载,当时的通教寺“以持戒念佛为宗,学教习规为助”,清规戒律比别的寺庙严格,宗教活动也多。正由于通教寺规章严明,归者甚众,此间常住尼众达50多人。

思智法师介绍,目前寺院常驻僧尼有30几位,挂单的法师来来往往,一年下来不下20位。僧尼平均年龄在30多岁,最大的已90有余,最年轻的20出头。值得一提的是,今天的通教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已经发展成了一座知识型的尼寺,尼众的学历和文化层次越来越高,这为古老的佛寺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现在在外学习的僧尼有20几位,中国佛学院、四川佛学院等全国各地都有,最高学历是硕士研究生,有两个,其他的中专、大专、本科学历的都有,总的来说,大家的文化水平和素质越来越高了。”思智法师说。

女性信徒提供心灵家园

历史上,通教寺一直以持戒精严的尼众丛林而闻名,而在现代社会中,它传承着以慈悲为怀、普度众生为宗旨的佛教本质,在都市文明建设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通教寺闹中取静,可为身处喧嚣都市中的人们提供一个消除烦恼尘劳、减缓身心压力和健身养生的清静场所。我们会接待有信仰的男女信徒以及一些对佛教感兴趣的人。知名人士、电视剧《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生前就经常来这里参佛念经。此外,为女性信众做临终关怀、往生助念,也是我们通教寺的一大功德。”思智法师说,由于寺院的尼众特点,她们以接待女性信徒居多,因为比较而言,同性之间接触起来更方便,尤其是当面对一些情感、隐私问题的时候。

身为出家人,思智法师记者感叹了世间的俗情。生存竞争的压力、人际间的冷漠、社会的低信任度、无根般地漂泊、世事的无常等,这些都是当代都市人的现代性境遇。而对于情感至上的女性朋友来说,为情所扰、为情所困更是一个突出的问题。思智法师告诉记者,她所接触到的案例,大部分问题都源自于情感。与问题伴之而来的是精神上的焦虑、内心的孤寂等诸种心理疾病甚至心灵的扭曲。

佛教的殊胜之处正在于医‘心’,进行心灵抚慰和心理疗治。除了僧尼,我们还有义工,他们当中一些人具有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和丰富的心理疗治经验。”思智法师说,对于每一位求助者,她们都会真诚地接待,或是通过组织讲法、禅七或佛七、诵经和抄经等活动,或是通过来心理咨询的方式,为那些寻求心理救助的朋友尤其是女性信徒提供一个温暖的心灵家园。

在采访中,思智法师记者讲了一个又一个案例,从她的言谈中,记者能够感受到她的修持,只不过这种修持中多了一份女性的特质,这或许就是慈悲与博大的佛法的又一特色吧!

相关推荐:

叶星生珍藏唐卡、佛像艺术品在北京紫竹院公园展出

丽江白族春节风俗拾趣

土家族吊脚楼悠久的历史文化

太逗,清朝《四库全书》竟这样篡改岳飞的《满江红》,你是总局吗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和宋美龄为何都要出回忆录?为何观点还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