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藏传佛教后弘期发祥地——丹斗寺

发布时间:2016-09-07 栏目:专题 投稿:专注的发箍

丹斗寺位于育海省东部的丹0如火的小积石山中,背靠湟水南山,面朝黄河,经过九曲九峡的黄河在丹斗寺的凝视中奔下青藏高原.这座深山古寺,规模不大,却在藏传佛教历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丹斗寺的历史渊源

佛教从公元7世纪传入西藏(那时称为吐蕃)后,一直与当地的原始苯教有着激烈的斗争。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到了第八代藏王时期吐蕃社会经济繁荣,佛教也在王族的扶持下得到很大发展。除了修建寺庙以外.藏王规定每家要有一个人出家,七户平民供养一个僧人。僧侣势力的扩张增加了社会的负担,引起了贵族集团的不满,也遭到了苯教势力的猛烈抵抗。

公元838年.藏王的弟弟朗达玛篡位上台后.颁布了灭法废佛的命令.关闭西藏境内大小寺院,迫使僧人还俗,烧毁佛经.命人将大昭寺和小昭寺的佛像抛入水中.在此种情况下,一些藏传佛教僧人逃往印度和吐蕃最偏远的阿里地区以及青海东部、四川西北部和云南北部地区。西藏佛教的前宏期结束。当时拉萨附近的三位佛教僧人藏饶赛、约格琼、玛尔释如牟尼听到朗达玛灭佛的事情后。就用骡子驮上佛教经典的戒律和论书,逃往阿里.后来又从阿里逃往南疆、内蒙和甘肃。在流离了几十年后,最后终于逃到了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流落到尖扎、化隆和循化的丹霞山岩中.在这里研习佛经,传播教义。

丹斗山南面的黄河边,有一个叫加吾的小村子,大约在1000多气前,那里还是一片牧场.当地的藏人大多信奉本教.5岁的牧羊人穆苏萨巴听放羊的伙伴说,山上的岩洞里有几个隐居读经的僧人。于是牧羊人爬上高山,找到了藏饶赛、约格琼、玛尔释迎牟尼这三位来自西藏的僧人,并拜他们为师。公元907年,己经熟悉佛教经典的穆苏萨巴坚定地表示愿意接受《律部仪轨》,剃度受了沙弥戒。在经过一段学习后改名为“贡巴饶赛”.意思是通达佛教教义。

在他年满20岁的时候.责巴饶赛授了比丘戒,授比丘戒褥要五位老师才符合戒律.碰巧的是那位曾经射杀藏王朗达玛的拉隆;贝吉多杰也逃亡到黄河边的深山里,最后贡巴饶赛在三位老师和贝吉多杰等人的面前授了比丘戒。藏传佛教史上把这一年称为佛教后弘期的开端。

贡巴饶赛受戒后,一直隐居在丹斗山的岩洞里学经.他很聪明.学识过人,名气越来越大,被山前山后村庄里的人们尊称为“喇钦”,意为“大师”,从此人们称他为“喇钦.贡巴饶赛”.后来他在当地藏族部落实人的帮助下.在丹斗山的岩洞边和峭壁上修建寺院、弘扬佛教

卢梅·崔臣喜饶等卫藏+弟子来丹斗学习并受戒,他们拜贡芭饶为师,贡巴饶赛他们授戒,指导他们学习佛教的律藏,并把藏饶赛等三人逃离吐蕃时带来的佛教经典传授给他们.学成后卢梅等人学成后返回西藏弘法,在西藏山南桑耶地方的部落首领的支持下弘扬佛教.他们在山南修夏了桑耶寺.并建立了一批新的寺院贡巴饶赛的几批学生陆续在整个西藏弘扬佛教佛教很快就得到了恢复。不久就超过了朗达玛灭佛之前的规模。佛教从青海地区鱼新传入西藏,并复兴起来.藏传佛教史上称之为“下路弘传”。而佛教在西部的阿里地区得到振兴,被称为“上路弘传”。

在期间,贡巴饶赛和他的3位老师一直住在丹斗寺。藏饶赛和玛尔释迎牟尼年迈时迁到平安骚涅水北岸的玛藏崖白马寺.凿崖为洞,居住修行。晚年的约格琼也在离玛藏崖不远的约格沟中居住。最后,约格琼到西宁圆寂。贡巴饶赛在玛藏崖圆寂,享年84岁。他的学生们将他的遗体涂上药泥,塑成神像,供奉在岩洞中,当地的藏族人把这地方叫做“玛藏喇钦”。到元代,信徒们为三位贤哲在西宁西大街修建了大佛寺。在佛殿内塑有三贤哲巨大塑像,取名大佛寺.现在大佛寺被看做藏传佛教“后弘期”的祖寺。公元1390年,明洪武二十三年,青海的大土司李南哥重建了西宁大佛寺。

由于西藏佛教复兴得力干喇钦弘传佛法。延续律仪,传递衣钵,后人尊他为后弘葬祖.他所在的丹斗寺被称为西藏佛教后弘的发祥地.在整个藏传佛教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探访丹斗

丹斗寺所在地属于青海省化隆地方,是藏族人生活的最东部地域无论是从黄河南岸的循化积石镇过黄河上山,还是从北方的化隆巴燕镇翻山越岭,到丹斗寺都不容易.即便现在青海已经乡乡通了公路,但仍旧到不了丹斗寺,因为丹斗寺坐落在大山深处的悬崖峭壁之间。从实际距离来说.丹斗寺距离北面的下科巴村仅8公里,距离南面的黄河仅15公里,但都需要攀登大山才能到达丹斗寺我们驱车从青海省省会西宁到化隆回族自治县的扎巴镇,全线是高速公路,过去盘山艰难的青沙山也有了隧迪从扎巴镇到县城巴燕锁也是宽阔平整的二级公路了.出了巴燕,一路上翻过了4座高山,不断上山下谷,路上车很少,极其清静.沿途都是藏族村庄,雪山、绿田中,散落谷经蟠、白塔,十分秀丽。这条道路是近年才铺设的.它是从甘肃大河家黄河古渡进青海的又一条便捷的通道,其实这条路,早在1400多年前,隋场帝率兵40万到这里围猎时就有了,到了宋朝才变成了正式的道路这条盘旋在杯击葡藻黯,经过了千年的变迁,才发展成如今的坦途。

车开到科巴村后再无公路前往丹斗寺。科巴村与丹斗寺相对高度不到千米但在高原上,一千米己经不是小数目了尤其是要翻越两座山。丹斗大山的一翼如旋梯一样陡峭地落在了科巴村的中央村子被山分成了南北两簇,所以进山的路也分成了两条,北路较缓,南路陡峭第一座山并不很高,抬头就可以望见山口的箭镞和经幡,当我爬山山巅坐在山口喘息的时候,回头望科巴村,山脚下一片屋顶一片葱绿。

起身下山.下到几百米深的山各石滩,再重新向上攀登.路越森陡峭也越来越窄小。整个大山里.万籁俱寂苍鹰在蓝天深处无声地滑翔。山口的经蟠在烈日和山风中,显得格外映撼,我爬过山口,前方的群山扑面而来。一条碌色的幽静峡谷出现住我脚下。回头望科巴,只见远方缥缈的小山口、而科巴早已经消失在蓝天白云和群山中。沿著山石堆砌的也路下到了峡谷的底部。只见在一个相同的高度上,几乎,每一座山上都夏许多深陷的洞窟,就像人的眼睛。

走到千涸的河滩转进一个更大的峡谷一片寺院突然亩现在眼前。这就是丹斗了,一座洒落在深山峡谷中的丹斗寺。

走进丹斗峡谷干涸的沙滩两侧是高耸的岩壁,丹霞地貌鬼斧神工.经千万年前的造山运劫.砾石、砂石胶结。形成了坚硬的岩壁,又经过千万年的水流慢蚀.岩壁中形成了条条水平的蚀瘾,深浅不一的蚀痕中,隐藏着无数神秘其测的洞窟。我想,1000多年前,藏传佛教的先哲们走过这里,也许正是丹吸的雄浑、灿烂和难以抗拒的阳刚之气,使他们翰在了丹斗的山道中。

坡地的最高处是一座整齐的院落,除了风铃叮当外.没有一丝音响。门檐下,一张手绘的“名片”代替了门牌号码。我敲动门环,许久门开,出来一位精干的阿卡,我说明来意后,他把我引入院子内。

他叫格藏。他给我倒茶,请我吃镇锲,他打开手机给正在西宁角丹斗寺活佛才旦堪布打电话。

丹斗寺主持是第14世才旦堪布.阿旺洛桑丹贝坚赞。活佛1965年农历4月1日出生在丹斗山南面仿河边的加入村.1993年成为才旦寺寺主,那年他己经28岁。因为丹斗寺是才旦寺的属寺,所以信众也称呼他为丹斗堪布成丹斗活佛1995年到1997草他在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学习,2000年到2002年又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宗教学专业学习.那时,他正在编写丹斗寺志,碰巧在雍和宫遇上,后来我还为他整理过丹斗寺志,干是就有了一面之交。

山崖上的寺院

休息片刻后.格藏带我走进正殿。丹斗寺各个佛殿有个共同的地方.几乎所有的殿都是建在山岩洞窟的外面,所以正殿相当于洞窟的大门,殿的深处就是洞窟。宽阔的洞窟中还有若千小窟。

格藏管理的殿是阿尼鲁加殿.也就是龙王殿,殿内供有释迎牟尼佛、持金刚、无量寿等佛像,正殿背后。汉一小窟大约2米多高.里面供着龙王。也许山里最m要的生活依靠是水.所以龙王成了地神的每征.只有在藏历四月十一日那天才让人朝拜。

离开阿尼鲁加殿,格藏把我引见给丹斗寺的寺管会主任索巴.因为才旦堪布要管理许多寺院,同时又是塔尔寺的活佛,大多数时间驻在塔尔寺,所以索巴成了丹斗寺的负责人。

索巴非常热情.他对所有的殿堂和菩萨的典故了如指掌.并且能流畅准确她用汉语农达出来.索巴告诉我.丹斗寺是民和县杏儿沟才旦寺的属寺。才旦堪布和才旦夏茸共同管理着才旦寺和其他6个属寺。

索巴带我沿着石壁下的转经路向东走去,石壁上的阿吉达修行殿边是一排转经筒,大殿如钟鼓楼式样,里面供有三世佛、妙音天女、米拉日巴上师和阿吉达修士等像。

山崖上有三世达赖修行殿,明万历年问,第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曾来该寺朝拜,并一度闭关修持.后来人们在达赖修行处建成此殿.殿内供释迩牟尼持金刚、无量寿、弥勒、四臂观音、绿白度母以及三世达赖像。

“三贤哲”及喇勤殿,建在山崖止极为险峻,内供有藏饶赛等3人和喇勤的塑像。

丹斗寺建筑规模最大的是大经堂,那里是全寺僧众集体诵经的地方,经堂内有许多精美的壁画,供桌上摆放着才旦堪布的照片。

寺院东侧,险峰林立,循崎岖山径。东行1公里许,有著名的丹斗静房,于明万历年间,由第三世达赖喇嘛开辟,历史上一直是僧人的闭关静修地。

才旦活佛的经堂和居室是一座汉式院落下午阳光已经倾斜,把院子里的菩提树叶照射得灿烂夺目。

热杂帕殿是丹斗山岌中最幽静,最美丽的地方。热杂帕殿建在一片巨大的岩石下,两层殿顶金碧辉煌,院内大树参天。热杂帕就是传说中的释逝牟尼的前世须达那太子,传说在许久以前须达那和妻子在这里居住了12年,后来人们在太子住过的地方建成此殿。寺内的墙壁上还画着须达那太子的传奇故事。如今。陡崖下的院子里,菩提树茂盛.牡丹花盛开。

金殿南侧才旦夏茸行宫,是寺主来寺后的驻锡地,在热扎帕殿左侧.为一四合院,内有才旦双茸灵塔,灵塔建于1985年。门廊中高悬着香客弟子们赠送的大匾,匾上是四个大字“宏法渊教”。人们以此怀念着才旦夏茸老师.格鲁派高僧才旦夏茸。

第六世才旦夏茸全名才旦夏茸·久美柔贝洛珠。他是当代藏传佛教格鲁派的高僧,更是著名学者和藏学家.他干1910年出生在黄河边的积石镇.和喇钦的故乡加入村一水之隔。他在3岁时被认定为才旦寺五世才旦夏茸活佛的转世员逗,5岁时,在加入村拜渴了尊师晋英丹曲嘉错大师6岁的时候就被迎到才旦寺坐床。

旦夏茸10岁时在丹斗寺修习佛法。从此长期跟随晋美丹曲嘉错大师学习。1936年开始到各地弘法讲经。同年与才旦堪布一起出资维修和扩建了丹斗寺。1937年到丹斗寺讲经,主持当地许多寺院的维修和扩建。

新中国成立后,才旦双茸开始从事民族事务及发展藏族文化的工作.1954年夏天.才旦及茸赴北京参加宪法、党和政府的政策法令、毛泽东著作哲学部分的藏译和审定工作。1957年,与桑热嘉措一道整理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后来到民族出版杜和青海民族学院工作。1979年后,受聘为西北民族学院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教授。历任中国佛教协理事、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西藏天文历算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语言学会理事等职。

1985年才旦夏茸在甘肃拉卜楞寺圆寂,享年75岁。十世班禅大师曾说过:“我国藏族中.在藏学方面有这么高造诣的人不多。他的著作是多方面的.在培养人才方面也作出了贡献,我非常尊敬他。他热爱共产党,热爱祖国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如今,无论是藏传佛教界还是藏学界.都深深地怀念这位佛教和藏学大师走完丹斗的转经山道,瞻仰完丹斗的经堂、佛塔和僧舍,索巴引领着我又返回最高处的阿尼鲁加殿。太阳开始西斜,索巴和格藏热情地挽留我,但现在已经4点多钟.我实在没有时间了.因为下山还需两个小时。

格藏给我端来了方便面和馍馍。我把自己带来的面包跟格藏女换了巨大的馍馍,一起喝茶吃馍。走出阿尼鲁加殿,索巴和格藏一直站在那里挥手送别。

相关推荐:

中国古代礼仪:纳征

不一样的中秋节——少数民族中秋节一览

回门

长沙县陶公庙戏楼有什么布局?长沙县陶公庙戏楼建筑简介

高句丽、百济、新罗的纷争竟然导致了唐倭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