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赵朴初在抗日烽火中

发布时间:2016-09-11 栏目:专题 投稿:疯狂的爆米花

侠肝孤胆护难民

1937年“八一三”淞沪战争爆发第二天,上海著名的游乐中心“大世界”落下一颗炸弹,一时人心惶惶。1000多名难民拥挤到基督教堂慕尔堂门前的云南路上,亟待安置,而此时上海市社会局派出的工作人员早已逃之夭夭。上海佛教界护国和平会秘书赵朴初和吴大琨等人,决定将难民带到上海宁波同乡会(位处租界安置

这支特殊的队伍沿着云南路、西藏路一直朝北走。一路上,流弹不时飞过,吓得胆小的难民哭叫声不绝。到了宁波同乡会,不料铁门紧闭,空无一人。一位租界巡捕为赵朴初的精神所感动,越墙打开铁门,将难民放入。难民们感恩戴德,纷纷称赞赵朴初菩萨再世。

8月15日,上海报童纷纷叫卖:“看报!看报!赵朴初菩萨再世,侠肝孤胆护难民!”这天,黄涵之等上海知名居士在1936年12月成立的慈联会上海市慈善团体联合救灾会)下,设立了救济战区难民委员会。赵朴初难民收容股主任。

赵朴初难民收容所工作的4年时间里,接收、安置了一大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到难民收容所工作。赵朴初也与共产党人如许晴、焦明(刘平若)、吴大琨、方知达(颜阿章)、周新民(周克)等配合得很默契,合作得很好,尽管他当时并不知道这些人是共产党员。赵朴初在整个难民工作中赤胆忠心,忘我工作,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上层社会和难民工作中赢得了很高威望,也成了共产党的亲密朋友和战友。

据当年《立报》(抗日战争爆发前后有影响的小型报纸)所载,1937年10月初,上海附近的难民不下130万人,涌入租界的最高峰时达70万人次。慈联会从1937年8月到1940年3年内,前后设立了50多个难民收容所,收容难民达50万人次。

转移难民,壮大新四军队伍

在共产党人进步思想的影响下,难民所里抗日热情高涨,尤其是许多青壮年难民都有了参加抗日队伍的想法。

1938年春天,新四军成立后,赵朴初与正大难民收容所主任、中共地下党员焦明(刘平若)商量,希望他能帮忙和新四军联系上。

焦明辗转到了皖南泾县新四军军部,回来后说,新四军非常欢迎上海难民

当时慈联会副主任屈映光从上海租界用英国船运货到温州做生意。赵朴初从中得到启发,觉得可以通过他们的船,将难民送去参加新四军

为了获取运送难民的合法性,赵朴初奔走推动。他以难民中有许多壮丁,送回郊区等于是资敌,留在“孤岛”上也不是事情为由,提出“移民垦荒”是目前解决难民救济经费日益困难、生产自救的好途径。他说动了慈联会的黄涵之等上层负责人,得到了国际红十字会的物资赞助。于是难民参加新四军就以合法的形式进行动员输送,同时还获得了租界和各界人士为参加“垦荒”的难胞筹集的物资和费用。

1938年8月16日,第一批700多名难民上海金陵东路码头乘英商太古轮前往温州。他们主要是青壮年、少年难民中的优秀分子和不少收容所里的干部。为避免日伪怀疑,还安插了一些老人、孩子、妇女及乞丐、流浪汉等作为掩护。这天,赵朴初到黄浦江头为奔赴新四军的青年送行。

轮船抵达温州后,已在那里等候的新四军同志把难民分成小队,带领这支特殊的队伍辗转步行近1个月,于9月下旬顺利到达皖南新四军军部所在地安徽泾县云岭地区。抗日战争时期,上海难民所先后输送两批难民,共计1200多人奔赴皖南加入新四军,有的被输送到江苏苏中、南通、海门、启东等地,壮大了新四军队伍

相关推荐:

保定老调有怎样的历史?保定老调的行当

元宵节与佛教的渊源

苗族姊妹节:最古老的情人节

哈尼族的丧葬习俗简介 爱尼族有什么丧葬习俗?

囊萤映雪的主人公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