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我国道教的造像艺术

发布时间:2016-09-26 栏目:专题 投稿:文艺的小馒头

北京凤凰岭桃园观的道长为神像开光点睛。

道教造像是指造于庙堂、石窟等供道教信徒奉祀的神像,是我国宗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供奉神像大约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可能是由于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佛教“以像设教”影响的结果。

道教造像、画像和碑刻,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也为我们研究道教文化提供了实证

我国,所有的道观、庙堂及石窟等都设有供道教信徒奉祀的神像。事实上,道教最初是不供奉神像的,仅有神位或壁画。《陶隐居内传》中说:“在茅山中立佛道二堂,隔日朝礼,佛堂有像,道堂无像”。道教供奉神像大约兴起于魏晋南北朝时代。《隋书·经籍志》中记载:北魏太武帝时,寇谦之“于代都东南起坛宇,……刻天尊及诸仙像而供养焉”。保存至今的魏晋至隋代的早期道教造像约有数十尊,以石刻像为主。此时道教造像在技巧和风格上均受到佛教造像的很大影响,例如神像背后有舟形背光,双手合十等。甚至有的道教神像和佛像造在一起,如北魏始光元年(424年)造的佛道像,左为道像,右为佛像。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是中国佛教造像的圣地。北魏太和年间(477年至499年),佛教信徒们在龙门雕凿了大量的以佛教题材为内容的造像这些造像人物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但在数量众多的窟龛之中,仍有着几处道教造像,因其规模小、数量少而鲜有人知。如位于奉先寺台阶南侧之崖壁上的天尊造像天尊通高19厘米、座高3.5厘米,头戴桃形道冠,颊下蓄长须至胸前,身着道袍,左臂贴体,肘部弯曲置胸前,右手执拂尘,足着履立于束腰圆台上。记者在重庆大足石刻也曾拍摄到道教三清的石刻雕像。这些道教造像为当时政治背景和社会信仰风气下的产物,对研究当时的道教文化发展状况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唐代是我国西部道教石刻造像的兴盛时期,宋代道教造像多为精品,元明以后逐渐衰落。太上老君是道教造像艺术的中心人物天尊占重要地位,三官大帝和各类神仙也是道教造像艺术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它们充分体现了道教神仙信仰的特点,真实地反映了道教神系演变发展的历史。这些道教造像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也为我们研究道教文化提供了实证。

道教造像由于神灵的地位、作用不同,所以其形象雕刻的要求也不同。道教不仅把神像作为奉祀对象,而且把造像的全部过程与其信仰结合在一起

我国早期道教造像人物均着肥大的道袍,为秀骨清像,用深直平梯式衣纹,线条匀称细密而凸起。中国戏曲学院美术教授毛伟谈起道教造像时对记者说:“唐代以后道教得到发展,造像活动也逐渐兴盛。道教根据其信仰宗旨和其美学思想,其造像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制作模式、规范和艺术风格。到宋元时代,道教造像艺术已达到十分高超的水平,人物形象生动逼真,面部表情丰富,人物性格突出,衣纹洁简,刀法粗犷,不论是艺术表现手法还是工艺技巧,都对中国的美术学和雕塑艺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毛教授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造像佛教影响较为明显,主要表现在身后有背光、双手合十等。有时道教神像和佛像还同设一处,如北魏始光元年(424年)所造的佛、道造像就是如此,若不是衣着有别,让人很难分辨。这个时期道教造像保存下来的不多,以中国历史博物馆所藏北齐隆化元年(576年)“王洛子造像”以及现已流失国外的北周天和三年(568年)老君石雕像为其代表。

据《太上洞玄灵宝国王行道经》中记载,道教造像“随其所有,金银珠玉,绣画织成,刻本范泥,凿龛琢石,雕牙镂骨,印纸图画”等均可,只要“一念发心,大小随力,庄严朴素,各尽当时”。即是说道教造像用材可随其所用。道教不仅把神像作为奉祀对象,而且把造像的全部过程与其信仰结合在一起。例如造木雕像,在选好木材后还要举行开斧仪式;中间尚有装藏仪式,使神灵贯注到神像中;最后还有开光点睛仪式,这时的神像才具有神格,成为神灵寓居的躯体。道教是多神教,供奉的神仙种类很多,其形象也是多彩多姿的,如雍容端庄的玉皇大帝、慈善温厚的土地公、威严的张天师等等。

[相关链接]

现存的著名道教石刻造像

我国目前现存著名道教造像主要有:陕西省西安碑林博物馆保存的唐代老子石刻像、山西省博物馆二部的唐代常阻天尊像、山西晋城玉皇庙金元时代的二十八宿造像等等,这些造像均为世界著名的中国古代雕塑珍品。陕西关中一带,近年来不断发现北朝至隋初的道教造像,目前已有40余尊以上。记者近日在河南遂平的嵖岈山风景区也看到一些有关道教造像的遗迹。然而我国现存的道教造像,以四川境内居多。

四川现存较早、堪称精品的道教造像,是公元610年的绵阳西山玉女泉造像,有30余龛,青城山天师洞张道陵天师石像也大体造于此时。唐朝崇奉道教道教造像得到大发展,较著名的有重庆市大足县石门山和南山造像。明清以后,道教造像趋向世俗化,各地大量塑造城隍、关帝、药王等神像著名的有梓潼县七曲山文昌宫明代生铁铸像,最大的文昌像高达5米,重约30吨;泸县玉蟾山上的玉皇大帝像,高1.8米;南江县禹王宫的禹王像,高4米。这些都是道教造像中的罕见珍品。此外,宋代至民国时期,在四川大足县南山玉皇观、宝顶大佛湾、石篆山老君洞,安岳县赤云华岩洞、互助村三仙洞、石羊毗卢洞,江油市天仓山太乙洞,乐至县崇教寺,巴中北龛、南龛,营山县景福寺,青城山朝阳庵等都有道教摩崖或石雕造像

相关推荐:

京剧《海瑞上疏》

师资匮乏兴趣缺缺:书法教育难进中小学课堂

军人的礼仪-军人礼仪规范-各国军人礼仪

蒙古族的狼图腾文化:团结

这盛世,如您所愿:他是人民的好总理,离开我们40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