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麻鸟的魅力

发布时间:2016-10-13 栏目:专题 投稿:结实的微笑

麻鸟不是鸟,而是一个苗族村落的名字。 这个山村在月亮山腹地,四面环山,有几分封闭,几分偏僻。可这里却成了人们的梦幻家园。 麻鸟究竟以什么来吸引着远远近近的人们呢?这个问题一直在我的心中萦绕了许多年。2007年12月,贵州省第十届文学创作年会暨百名作家探秘锦鸡文化笔会在丹寨召开,我有幸参加了这次会议,让我有机会走进了麻鸟。 从丹寨县城出发,到达麻鸟足足半天的时间,的确有些遥远。当我们驱车来到麻鸟的时候,已经是中午时分。也许是得到了上苍的特别关照,我们来到这个村庄,正遇上造屋和婚嫁。当我们走出车门的时候,一群群前来贺喜的人们,抬着糯稻,抬着米酒,花枝招展地从我们的身边走过。他们服饰,特别是妇女们的服饰美得让我目瞪口呆。 一 在来麻鸟之前,我从资料上得知,麻鸟生活着一支穿短裙的苗族他们自称为“锦鸡苗”,以锦鸡为图腾,尊锦鸡为神鸟。几百年来,麻鸟苗族人家在这片还比较封闭的地域里经营着自己的日子,美丽锦鸡他们心中最美的神,是他们美好向往的象征符号。当麻鸟苗族的祖先们从那遥远而又古老的时空走来,从古歌中的天堂走来,他们也许在迁徙途中失去了家园,失去了数不清的金银财富,但他们至今仍然有件最珍贵的东西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来,那就是芦笙与心中的神鸟。麻鸟苗族支系的人家,除了以舞蹈来表现他们对生活的感悟、向往和热爱外,他们还把对锦鸡的崇拜书写在服饰上。 在对苗族服饰有限的认识里,我粗浅地认为,在贵州众多的苗族服饰款式中,麻鸟苗族人家的服饰更具有图腾崇拜的表达语言。每一位生长在麻鸟的女性,至今依然是织与绣的好手。除了重大节日,除了农忙季节,她们都会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在吊脚楼下,在寨门边,在谷仓旁,一边学着古老而又浪漫的歌谣,一边绣织着绚彩迷人的服饰。多少年来,美丽的姑娘一茬又一茬,他们穿着自己精心织绣的衣裙、花带、花鞋,戴着银匠精心打制的鸟图腾银饰,挽着高高的发髻,像锦鸡一样美丽。据当地的一位苗族小伙子介绍,在麻鸟,现在还有这么一个奇特的现象,那就是这里的锦鸡姑娘最美丽服饰,最纯真的笑容是留给心上人的。所以,在隆重的民间节日里,在芦笙场上,在出嫁的那一天,姑娘们身上的服饰成了一道耀眼的风景,一首最浪漫的情歌。她们是在机智地向淳朴的人们展示自己的才智、勤劳、善良与纯真的爱情,服饰是她们最动人的话语。 麻鸟苗族妇女不仅是锦鸡服饰的制作者,而且还是这一地区苗族文化的主要创造者和继承者。当地的一位老人告诉我,麻鸟苗族人家有个习俗——当孩子出生到了第三天,就必须由德高望重的老人抱到门外,用意是让孩子看得更高更远,然后给孩子取一个朴素而又具有浓郁乡土味道的名字。男的叫做田或者树,女的叫篮子或者布。从这些名字我们可以感受到,在麻鸟苗族人家的观念里,男人是与耕种有着密切联系的,而女人则是与家务,与织布,与剌绣有关。不是说苗族是没有自己文字的民族吗?麻鸟人也不例外。所以,麻鸟人对历史的记忆,对自然的理解,对生活的想象,对生命的思考……所有这些,在不经意间由妇女们在服饰中记录下来了,成了麻鸟人一部彩色的史诗。 二 一到麻鸟,我们决定去看看麻鸟的婚嫁。 就要出嫁姑娘姓白,22岁。 和丹寨的其他苗族支系一样,在婚俗上都离不开“鸡”,离不开他们心中的神鸟。麻鸟苗族支系的婚俗与其他的支系不同,即将出嫁的那一天,美丽新娘早早就起来,在村上心灵手巧而且最有福气的妇女的帮助下,挽着高高的发髻,穿上层层叠叠、美艳逼人的百褶裙,精心把自己打扮,等待那美好时刻的到来。 到了中午,男方家接亲的人来了,但不是一支队伍,而是两个人,一个是新郎的兄弟,另一个是新郎的妹妹。他们带来的不是车辆,不是喜糖,不是彩礼,而是一把祖传的宝剑,一把接亲的红伞。当他们刚刚来到新娘家门外,新娘家的人就故意把门关了。前来接亲的男人见到女方家把门关上了,就在门外喊,把门敲了一遍又一遍。可新娘家的人却装着听不到,没有反应。过了一会儿,新娘家的几位男子抱着酒坛,拿着大碗,边走过来边有意问是谁在叫门,然后从门缝往外一瞧,唱——你是哪个哟,你从哪里来,上错了门哟,走错了路。前来接亲的男人马上回答:从枫树下来,从田边走来,今天来这里,好事成双双。 女方家故意刁难一会儿,把门打开了。进门要过酒门关,新娘家的人热情地给接亲的人猛灌酒,大家热热闹闹地吃了拦门酒,女方家才把他们引到堂屋,盛情款待。 到了吉时,新娘出门了。新娘的母亲在新娘的右胳膊上扎上一棵巴茅草,驱祸避邪,让女儿平安。当新娘的父亲扶着女儿走出门来,送亲的队伍就上路了。走在最前面的是新郎家前来接亲的兄弟。他提着宝剑,一脸庄重而又严肃。新郎的妹妹背着新娘的被子,跟在新娘的后面,她要把新娘用过的被子背到新郎的家。 送亲的队伍一路走来,新娘家的人们一路上用着枫树枝,设着关卡,把路拦住。提着宝剑的男子不断地挥着砍刀把路开。每清理完一道关卡,他都会在路边留下一些糯米饭和“买路钱”。 当送亲的队伍就要来到新郎家,等在路口的男方家的人,立即把美丽锦鸡头饰戴在新娘的头上。而在新郎家大门的两旁,七八个手执酒器的人们,马上倒满了酒,新娘家送亲的人一到,那一闻就馋到嘴的米酒立刻送到了面前。特别是新娘的兄弟,十分难过此一关,就连新郎的父亲也来给敬酒,新娘的兄弟在喝酒时还有意把新郎的父亲踹上一脚。一阵欢欢喜喜、热热闹闹的鞭炮响过,新娘进家了。亲戚们听到了这个鞭炮报告的信息,抬着醇香的米酒,金黄的线糯,怀着喜悦的心情来了,他们要来喝喜酒,来认新娘新娘进家后,一直在忙个不停的新郎立即停下了手中的活儿,从箱底里拿出最好的衣服来把自己打扮,然后来牵着新娘的手一起去跳锦鸡舞。坝上芦笙响,客人脚板痒。于是,无论是新郎村上的男女,还是新娘家送亲的队伍,前来庆贺的亲戚都一起走进了舞场,把一场婚礼推向高潮…… 三 苗家人最离不开的是芦笙,天下最好的芦笙麻鸟。一到麻鸟,我就想到了父辈曾经对我说的这句话。 很早以前就听说麻鸟芦笙制作与曲调很有名气,很早就知道丹寨、雷山等地的苗族同胞,为了得到最好的芦笙,学到最好听芦笙曲子,他们带着口粮,爬山涉水来到麻鸟。在我们来麻鸟的路上,有一位我同车的杨姓朋友,他对芦笙演奏与芦笙制作有一定的研究,他的叔父是丹寨县有名的芦笙制作高手。他说,他的叔父就是从麻鸟学来的制作技艺。朋友告诉我,在丹寨、雷山等地的芦笙制作工艺,大都师源于麻鸟,包括现在一些成了名的芦笙制作工艺师,他们都直接或者间接地继承了麻鸟芦笙制作技艺。 麻鸟芦笙制作工艺是十分讲究的,每一道工艺非常细腻,准确。流程一环紧扣一环,每一道工序都讲究技术要领,少一道工序或者要领不到位,都会影响芦笙的质量,显示不出芦笙的独特魅力。特别是在芦笙簧片的打制上,麻鸟芦笙比其他地区制作工艺更到位,更能把握“度”,这个“度”是其他地区的芦笙制作工艺师所学不到的。因此,麻鸟芦笙与其他地区的比较就有了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音质好,十分耐用,越吹越响亮。这是其他地方芦笙所没有的。早年从麻鸟出去的著名苗族芦笙演奏家余富文先生就是带着麻鸟芦笙把金曲吹到了天安门。 作为一种乐器,芦笙是有它独有的乐曲来表情达意的。麻鸟芦笙有着丰富多彩的艺术语言和曲调,门类繁多,内容丰富,既有对祭典、迁徙、追忆、怀旧、吊丧,又有狩猎、战争、生产、生活的叙述,又有对婚嫁、节日的抒情。这些乐曲道出了麻鸟人生活的悲与喜,怒与乐,道出他们迁徙的艰辛与世事的沧桑。可以说,那一曲曲、一首首麻鸟芦笙曲就是一篇篇震撼心灵的文字。 芦笙麻鸟男人的魂。生长在麻鸟及周边的羊先等苗族村寨的男人们,他们一生下来就与芦笙结下了不解之缘。芦笙他们的脊梁,是他们的欢乐,是他们战胜困难的支柱。在麻鸟人看来,不会吹芦笙男人不是真正的男人,不懂得芦笙男人不是好男人。在麻鸟女人的心目中,男人应该是一个出色的芦笙手。苗家人有个习惯,那就是每年的苗年、吃新节等重大节日,他们都会举行芦笙赛。因此,麻鸟芦笙曲调十分丰富。有人作过统计,现在还在麻鸟流传的就有100多首。早在1958年,中央民族音乐研究所的何云、简其华、张淑珍等人编著出版的《苗族芦笙》一书还收录了麻鸟芦笙手吹奏的锦鸡乐曲呢! 四 喜欢原生态舞蹈的人们,在2007年“多彩贵州”舞蹈大赛上,一定会注意到那个多姿多彩的、荣获大赛原生态决赛第一名——金黔奖的舞蹈,那就是锦鸡舞。这美丽之舞就是来自以麻鸟为中心的丹寨县排调。那一天,我终于见到了真正的原生态锦鸡舞。 锦鸡舞在麻鸟这一带已经流传数百年。关于锦鸡舞,在麻鸟类及周边的村寨还有这么一个美丽的传说呢。相传现在生活在麻鸟一带的这一支苗族他们的祖先原住在遥远的东方,后来被赶到了湖边一个平展的沙滩边,再后来又沿河而上,来到了贵州,他们先住在水边,后来又被赶到了山上。祖先们唯一带来的东西只有三样——水牛、谷种和芦笙。定居下来后,带来的谷种没有田播种,他们一边开田一边打猎、摘野果、捞鱼虾充饥过日子。有一天,有一位老人套到了一只锦鸡,在清理时将锦鸡的囊包丢在草棚前的灰堆上,谁知道这里却长出了小米。次年,他又把小米作种子,烧荒播撒,长出了满坡的小米,救了这支苗族人的命。 自然,锦鸡成了这支苗族支系的救命恩人。感恩是苗族最朴素的处世原则。为了感恩,怀念那只美丽锦鸡,于是他们仿锦鸡的神态来跳舞,形成了具有独特魅力的锦鸡舞。 锦鸡舞多以特大号、大号、中号和小号四支规格不同的芦笙为主要吹奏乐器,吹奏出低、中高、特高等多音和谐音响,节奏欢快流畅,音质婉转悠扬,恰似高山流水。“芦笙一响,脚板底痒”,生性好舞的麻鸟人离不开舞,离不开他们锦鸡舞。每当金色的芦笙吹响,不管场地是小坝子,还是一块草地,不管是在田边地角,还是在房前屋后,不管是七八十岁的老人还是三四岁的儿童,都会兴高采烈地加入舞蹈的行列,锦鸡成了麻鸟人生命的一部分。在舞蹈中,他们是那么虔诚,那么投入,那么忘我。他们把自己的欢乐、苦楚以及他们对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状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成了民间舞蹈中一枝艳丽的山花,2006年被列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麻鸟也成为贵州省文化厅公布的第四批省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锦鸡艺术之乡。 (作者单位:丹寨县老干局)

相关推荐:

四川成都昭觉寺

放焰口:道教的施食科仪

陶弘景:道家养生

啤酒麦芽生产加工工序

粤菜——土豆牛腩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