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绝无仅有的地震文化和民俗

发布时间:2016-10-22 栏目:专题 投稿:甜美的菠萝

1920年的那场大地震将时间定格在了12月16日。由于地震,海原县形成了全国绝无有的民俗地震文化。如每年这一天,失去亲人的家庭保持着上坟的习惯;保持着炒豆子、立铁锹等习惯。从这些乡俗可以感受到海原大地震的悲伤记忆。这记忆,在一代代海原人的身上延续。

我们采访到宁夏地震局局长张清源和宁夏社科院吴忠礼先生,他们为我们介绍了海原地震前后的民俗地震文化

历史上的海原:

盐茶马道上的重镇

原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现为中卫市管辖的一个县。海原县是回族最聚居的地区,回族人口占全县人口的70%。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立省”,海原从隶属的甘肃省划归宁夏管辖。

据《盐茶马道话海原》(李进兴著)一文记载:海原县建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当时名海城,民国三年(1914年),因与辽宁省海城县同名,遂以海喇都原简化改为今名海原县

举世瞩目的“丝绸之路”经过海原,这一段主要是长安至凉州的北道,具体走向是由原州(今固原)沿萧关道折向石门关,进入海原境,再由海原经干盐池至会州治所会宁县、过黄河、乌兰渡口通至河西地区。

海原的丰富盐湖,是盐茶贸易的主要物资,也成为盐茶马道上脚户们经常集中驻足停留、进行商品集散的驿站,成为最早最重要的贸易城镇之一。

唐朝在海原地区设置“盐茶马交换所”;宋时也将茶叶作为一种政治手段,用以控制西北各部,专门设置了盐茶马司进行管理;到了清代,设立了一个叫“盐茶厅”的地方政府。

(一)地震文化

原大地震:创造多个第一

原大地震在我国近代史上创造了多个“第一”:当时的北洋政府中央地质调查所,在震后立即决定建立我国第一个地震台;科学考察组第一次进行地震现场考察;提交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份地震科学考察报告;绘制了我国第一份震区裂度等震线图;在比利时召开的世界万国地质大会上,中国学者第一次站到世界讲台上宣读与海原大地震有关的论文。尽管全球每年都要发生许多破坏性地震,但像海原大地震这样留下丰富的地质遗迹的还极为少见,而具有重要科学考察价值的则更少。海原地震断裂带,是当今世界范围内保存最完整、研究和利用价值最高的地震遗迹,是一部“活教材”。正因为如此,近年来不断有各地科研人员前来考察。

救命的小炕桌

原县西安乡农民张学军家至今把一张经历了那次大地震的炕桌供奉在祠堂。地震时,张学军的曾祖父正抱着张学军年幼的祖父坐在炕上,情急之下,他的曾祖父把他的祖父塞到炕上的小桌下。结果,他的曾祖父遇难,他的祖父却幸存下来,后来繁衍30多口子孙。从此,这个小桌便成为他家的“圣物”,被供在高处,年年举行纪念活动。供奉这个小炕桌不仅仅是在见证那次大地震,更多的是怀念那份感天动地的父爱。

(二)民俗

窑洞经不起摇动

如今,走在海原县关桥乡何堡村六队,一条过去的河道依稀可辨,河道两边的高崖上,被人们依崖挖出很多窑洞。经过90年风雨的剥蚀,窑洞只剩下了大致轮廓。窑前荒草丛生,垃圾遍布。很难想象,这里曾是那个时代人们的栖身之所。这些窑洞已被废弃多年。据村民说,自从地震之后,村里的人都不敢住窑洞了,几乎家家都盖起了房子

原大地震时,据当时地方政府统计,房屋、窑洞倒塌达20万间之多,破坏和损坏更不计其数,掩埋了不少居民点。窑居是造成地震人员伤亡惨重的一大重要因素。

地震使海原的社会生态发生了变化。在大地震前,海原地震带大多数人居住在崖窑里,由于窑洞地震时极易坍塌,因此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有了这次地震教训后,海原地震带上的居民大多抛弃了窑洞居住方式,选择了有一定抗震力的砖木结构的房子居住。

海原当地的窑洞有两种:一种叫“拱窑”,是夯土墙承重,利用土坯发圈筑成的拱顶;另一种窑洞叫“崖窑”,沿山脚下的陡崖挖成。这两种窑洞的抗震性能都较差,一旦倒塌,室内人员死亡率极高,尤其是拱窑,在七度区已倒塌过半。

十一月初七的祭奠

每年快到十一月初七时,海原当地的人们就会想起这一天。每年这一天,村民们都要上坟。几乎家家都有在地震这一天去世的人。

在海原县县城西南角,有一个占地近200亩的“万人坟”,安葬的就是地震遇难者。每年的十一月初七前后,都有来自陕西、甘肃、青海以及宁夏其他地方的人远道而来,到海原县县城外的“万人坟”和其他地方祭奠。其中,到“万人坟”祭奠最多时竟达千人以上。地震后,由于遇难者太多,无法一人一墓,因此有很多都是合葬墓,有的墓穴竟掩埋了7具遗体。对这刻骨铭心的日子,回族人称之为“纪难日”,汉族人则叫“劫难日”。

炒豆子

每年的十一月初七前后,海原当地民众还有一项风俗习惯是炒豆子,将扁豆、黄豆等原粮炒熟吃。这一风俗习惯是为了纪念地震时期人们经受的苦难。地震时,很多人被压在房子下面,就是靠着吃原粮活下来的。这一风俗也表达了现在人们感恩生活的心愿。

房门后的铁锹

地震过后,很多人家认识到了窑洞的危险,盖了新房子,但也有一部分群众盖不起房子,仍然住在土窑里。无论是住土窑还是住房子的人,他们都习惯性地在门背后放一把铁锹。据说,这是为了防止灾难来临时,有自救的工具。经历过大灾的人们开始有了强烈的防灾意识。

相关推荐:

彝族东部方言分布

匈牙利葡萄酒文化 匈牙利三大葡萄酒产区

萝卜的做法有哪些

不死小强,被征服两千年后,居然能完全独立!

商鞅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