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灯烧月下“闹”元宵

发布时间:2016-12-29 栏目:专题 投稿:端庄的自行车

夜色下赏花灯

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又称上元节、元夕、元夜、灯节、正月半等,是四时八节之中最富有诗情也最为热闹的节日之一。

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其起源说法不一,但与原始农业的联系十分鲜明。传说元宵节的重要节俗燃灯、观灯与赏灯的因由是原始社会的先民们为保农业丰收以除杂草、害虫及其虫卵而点燃田间的枯草,后来这种行为日渐仪式化,便有了带有宗教意义的“抛火把”“炸蚂虫”与“照田虫”等习俗

宗教对元宵节的影响尚不止于此。东汉明帝时期,正月十五僧人要观佛舍利。是日,皇宫、寺庙、士族、庶民都挂灯礼佛。时日渐久,点灯敬佛的做法日渐流行,元宵节张灯、赏灯之习遂盛。也有一说是元宵燃灯之俗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所谓“三元”即“三官”,指的是上元天官,其生日为正月十五;中元地官,其生日为七月十五;下元水官,其生日为十月十五。“三官”分别掌管赐福、赦罪与解厄。因此,上元之日为天官赐福之时,家家户户燃灯、挂灯以示喜乐,浸以成俗。还有传说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为祭祀太一神、门神、床神、蚕神,或者为了怀念厕神紫姑等。总之,宗教命意是元宵节的前提。

随着时间的发展,元宵节的习俗从敬神向娱人的层面渗衍,人以神的名义解放自己的节日狂欢成为了元宵节的重彩。迨至唐宋,市民社会日渐完善,元宵节游艺成分日重,其中尤以燃灯、观灯为最。唐代的都城长安平时实施宵禁,但元宵节期间此限制取消,称之为“放夜”。社会富庶节日更得尽欢,唐时长安灯市可谓盛况空前。花灯制作考究还不断推陈出新,灯下又有歌舞百戏杂耍等,甚是热闹。玄宗开元盛世长安灯市燃灯五万盏,巨型灯楼高150尺广达20间。唐苏味道有诗云:“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说的正是封建帝王与民同乐的元宵盛景。宋代灯会更加奇幻,活动也更加民间化。周密《武林旧事》中有载:“灯之品极多,每以‘苏灯’为最,圈片大者径三四尺,皆五色琉璃所成,山水人物,花竹翎毛,种种奇妙,俨然著色便面也。”观灯之外,与之相匹配的是节日饮食。《东京梦华录》中的节日饮食有玉梅、夜蛾、蜂儿、雪柳、菩提叶与科头圆子等数十种。其中,“科头圆子”就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元宵”,后来又叫“汤团”,其音与“团圆”近,取团圆和美之意。

明清两代元宵节俗一脉相承。《帝京景物略》与《燕京岁时记》所载的明清两代元宵灯市、灯品、烟火与节令食品等基本上都延续了前代习俗。明永乐七年,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放假最长的元宵节,假期长达10天。十日之内,百官放假,节俗丰繁。走桥、走百病、猜灯谜、放烟火、太平鼓、摸门钉、跳百索、摸瞎鱼等次生习俗渐次兴盛。大明王朝的元夕佳节,繁华的灯市让才子唐寅吟出“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的诗句;明代张岱亦感慨于“山无不灯,灯无不席,席无不人,人无不歌唱鼓吹”的灯会盛景。清时元宵节张灯减为五夜,宫廷不再办灯会,但民间灯会的壮观与热闹并未消减。满族入主中原,冰灯成为元宵节的一大特色。也是在这一时期,民间的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唱小戏、扭秧歌等社火活动缤纷呈现。《清嘉录》中便详述了清代苏州闹元宵节日景象:“元宵前后,比户以锣鼓铙钹,敲击成文,谓之闹元宵,有跑马、雨夹雪、七五三、跳财神、下西风诸名。或三五成群,各执一器,儿童围绕以行,且行且击,满街鼎沸,俗呼走马锣鼓。”

近代以降,元宵节与春节一样起起伏伏。改革开放后,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程度日甚。与春节、中秋、端午等其他传统节日不同的是,元宵节集聚了各式的欢乐与尽情的释放,形成一个流动的场。在这里,信仰与生活、归属与狂欢互为动力。人们既可以在“灯火阑珊处”找寻回忆,又可以在“花市灯如昼”中约会黄昏,还可以忘记时间来一个“一夜鱼龙舞”。俗语说“正月十五大如年”,元宵节正是这样一个从“神”到“人”、自“官”及“民”、由“肃”至“闹”中累积起来的节日,无论是它的原生意还是次生意,都显示出元宵节宽容而博纳的文化精神。而这一文化精神,正是中国文化一个具体而微的鲜活体现。

相关推荐:

天师府建筑文化

长沙民俗风情之丧葬风俗

锡伯族信仰 锡伯族人信奉萨满教吗

重庆土话—重庆方言词语

魏晋服饰的特点和样式是什么?魏晋服饰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