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女子太阳节”传承千年的壮家风情

发布时间:2016-12-31 栏目:专题 投稿:甜蜜的舞蹈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北回归线上,有一个美丽的壮族村寨——上果村,它隶属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西洒镇,位于西畴县城附近的南利河畔,距县城10公里,距州府所在地文山市90公里。这里群山巍峨,绵延不绝,在苍茫的崇山峻岭中,还有一条唱着古朴歌谣、顺太阳山而下的宛如青龙般的小河。这条曼舞在绵延群山间的小河,世代滋养着上果村的壮家儿女,更衍生着神秘而古老的民族文化,传承了数千年的“女子太阳节”就诞生在这里。

果村的“女子太阳节”,有别于“夸父逐日”、“后羿射日”、“太阳转身的地方”等其他地方的“太阳文化”特征。16岁以上的女子净身沐浴祭祀太阳,以及流传至今的太阳神鸟传说,还有那些浓情慢语的少数民族歌谣和话语,都让这里充满了古老的神秘感。

日前,记者走进这个有着70多户300多人的壮族村寨,亲临祭太阳仪式的现场,观看壮家儿女原生态的歌舞文化展演,仿佛一下子穿越时空隧道,浏览到古越人后裔的民风民俗,感受到壮族先民对太阳女性的竭诚崇拜,以及壮家女传承了数千年的柔情与勇敢。

古老的村寨,依山傍水曾被大火烧毁

2月28日,记者首次乘车赶往上果村。当车辆在曲折盘旋的公路上行驶时,记者远远就看到,在层峦叠嶂的大山里,有一个依山傍水而建的村寨,村的东西两侧是弯弯曲曲看不到首尾的河谷,村后则是重重叠叠的山梁。

“那无疑就是上果村了。”记者心想。因为聚族而居,面对稻田,背靠大山,河流环绕,是大多数壮族村寨的共同特征和统一模式,而眼前这个村庄,村前是宽阔的田园、河流,村后是古树林木,村旁是竹林和果园。果不其然,在靠近村口的时候,记者就看到了写有“上果”两字的指示牌。

刚一进村,记者就被寨里的孩子们吸引住了,他们正调皮地在清澈的河里嬉戏,或撑着竹筏缓慢前行,或潜在水中悠然自乐。岸边,桃花、梨花、油菜花竞相开放,还有几位老人在蓝天白云下谈笑着。这山,这水,这人,这景,相比辛弃疾笔下的村居图也丝毫不差。走在其中,就如同在画中游一般。

据上果村的寨老陆顺德讲:“我们的祖先建村很适应人们生活:民居建在半山上,既不浪费土地,又居高临下,视野开阔。村后山的森林里有丰富的野生菜蔬,仅食用菌就有几十种,如汗语称的奶浆菌、花菌、碓窝菌等。村前的田园里有‘葩町’、‘葩茜’、‘葩薇’等许多水产菜蔬。水稻田和河里的鱼虾种类也很多,可以说我们上果村是典型的‘鱼米之乡’。”

记者还了解到,1965年,上果村曾遭火灾,民房全部被烧毁。然而,大火虽然烧毁了房屋,却烧不掉壮民族那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心理。据悉,历经10多年的建设,村寨又恢复到火灾前的生态。如今,上果村的村寨布局,仍然传承着先民的思维模式和建筑特征,那就是“以人为本,自然和谐”。

在村里,记者还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村民们不论男女老幼,几乎人人穿着鲜艳亮丽的民族服装,着实让记者感到有些震惊。据了解,上果村壮族自称“濮侬”,壮族濮侬支系的服饰仍然保留先民图腾崇拜的文化遗迹。妇女头帕缠绕形似水牛角,银纽扣也打制成水牛角;衣服两侧的翘角形似鸟翅;臀部上将裙子缠成禽尾。至今壮族女性的服饰还保留着先民的水牛崇拜和鸟崇拜的遗迹。进入21世纪,全村妇女还穿传统的服饰参加节庆活动,她们的漂亮的盛装叫做“师侬”,意为鸟衣。年老寿终,也穿传统服饰入棺。

在上果村记者无时无刻不被一种浓浓的节日气氛所包围——“中国·西畴女子太阳节”正在这里举行。

“女子太阳节”的背后,还有着一段古老而神奇的传说,并伴随着神秘的祭祀活动——女子祭太阳

据村中寨老陆朝海等人讲述:远古,天上有12个太阳,轮流挂在天上,大地被烤得焦黄。由于不分白天黑夜,人们一觉就睡几十年,醒来时,地板藤爬满了全身。那时昼夜不分,人们认为是太阳在作怪,去求教族长,族长召集人们太阳。众人推举“郎星”去射太阳,射落了11个,众人叫郎星留下了一个做白天。11个太阳被射落了,剩下的那个太阳躲着不出来,天地一片漆黑。没有白天就不能生产生活,大家就一同去找躲着的那个太阳,找了无数年,谁都找不着。于是,妇女们聚众商量,欲推举身强力壮的妇女去找回躲着的那个太阳,身怀六甲的“乜星”便主动承担了找回太阳的任务。她说:“我现在怀有身孕,如果我找不到、追不上太阳,我生下的孩子会追随我们去继续找太阳。”

“乜星”顺着鸡叫的方向(西方)去寻找太阳。她翻山越岭,一路靠吃野果充饥,并在途中生下一个女孩“迪嗨”。“乜星”把女儿寄与人养,重新净身、梳妆、换衣后继续寻找了12年,终于母女在河边相见,母女诉说离别和寻找太阳的艰辛,感慨得泪涟涟。之后,母女相伴继续寻找太阳,又历尽了千辛万苦。太阳被她们的诚心所感动,便化身成一个小伙子自动现身从大树下走出,对母女俩说:“别找我了,我就是太阳。”

“乜星”母女终于找到了太阳,她们请求太阳返回天上照亮大地。在母女俩的诚心感动下,太阳被请回到村头的树林中,但还是因裸身害羞不愿上天。“乜星”又去求教仙人,仙人说:“你们叫太阳带上金针银针上天,谁看他就用针戳他的眼睛。”按照仙人的主意,太阳同意带着针上天了。太阳问:“人们需要我什么时候上天呢?”“乜星”对太阳说:“公鸡叫到第三遍你就上天吧!”但由于太阳躲藏人间多年,已无力飞回上天,“乜星”为了帮助太阳上天空,就与“迪嗨”及自己的两个姐妹化身为太阳神鸟,在农历二月初一这天,拖着太阳升上了天空。太阳上天之后,“郎星”因为想念妻子女儿,化身为鸡冠山遥望着天上的妻女。

在阳光的照耀下,大地一片光明,重又恢复了生机,人类也获得繁衍,人们欢欣鼓舞。从此,上果村壮族一年一度都要过“女子太阳节”,祭祀太阳神鸟并唱《祭太阳鸟母古歌》,以此来纪念当初太阳上天的时间,并祈求太阳神保佑,祈求风调雨顺、人丁兴旺。据说,到现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神秘的传说,化身太阳神鸟拖太阳上天

特别的祭祀,请太阳之前先到河里净身

在上果村的西侧有座数百米高的山丘,每天,太阳从此山升落,上果村壮族先民把此山叫做“博唐温”(太阳山)。据寨里的村民讲:“壮族种水稻离不开水,先民们发现有古树林木就有水源,为保护古树林木,把创世神‘布洛陀’、始祖神‘者弘’和太阳神封在村四周的古树林木上,严禁砍伐,年逢祭日,全族举行祭祀太阳山上原来有一片古树,古树死后,又长出两棵高大的松树,它就是村里的太阳神树。”记者看到,在太阳神树下,立有一块石碑,碑上刻着“太阳神位”字样,碑前有一片约半亩大小的山地,那是上果村祭祀太阳神的专用场地。只是,没有人准确地知道,该村一直传承着的祭祀太阳的活动,到底延续了多少代人。

3月1日(农历二月初一)上午10点左右,村中年满16岁以上的女性各自带着壮族传统的服装,到村前那条蜿蜒洁净的小河里沐浴净身,然后再穿上民族盛装等待祭祀活动。到了中午太阳当顶的时候,她们手持白手巾一边吆喝着“岔着唐温罗”(壮语意为“找到太阳了”),一边聚集到村里河边的神树(传说太阳藏身的树林)祭台前,由“博丙”(壮语为专司此祭祀活动的年长者)主持用红公鸡祭请太阳

请出太阳后,女人们唱着古歌向太阳祭祀场地前行,送太阳上山。到了山上,“博丙”砍来丈余长的树枝,插在刻有“太阳神位”字样的石碑四周,清理石碑边的杂草。女人们则拔除祭祀场地的杂草,平整场地。然后,“博丙”砍芭蕉叶铺在石碑下摆放供品,砍竹筒做酒杯盛米酒,砍芭蕉杆当香炉插香。4位壮汉杀鸡、烧水煮鸡。摆设好供品,“博丙”对着太阳神位诵祭词:“今天是吉日,今天是女人日,是祭太阳神的日子……”

人们庄重地聚集在“太阳神位”旁,唱《祭太阳古歌》,歌词大意是叙述天地太阳的产生,射太阳,“乜星”寻找太阳的艰难历程以及太阳上天把光明带给人间的过程。唱毕《祭太阳古歌》,全体向“太阳神位”顶礼膜拜,然后分享供品——黄色糯米饭。当夕阳将漫天余晖洒向大地的时刻,女人们边吃黄色糯米饭边往山下走。

在整个祭祀活动中,除了寨老外,男性是不能靠近祭台的。对于刚满16岁的女性来说,吃了作为供品的黄色糯米饭,就标志着完成了成人礼,可以开始恋爱。

人的节日,男人全天候在为女人服务

“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等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有关太阳的故事,都是关于男人的传说,但上果村的“女子太阳节”却是关于女人的,这是它与其他民族太阳文化的最大不同之处。中国民间文艺研究所所长王锦强说,在上果村太阳不再是男性的象征,祭祀太阳也不再由男性主持,女性祭祀太阳之前,要先到河里沐浴净身,这些独特的祭祀仪式传承至今,无一不让“女子太阳节”充满无穷的魅力和神秘感。

然而,还不止这些,记者在村里采访时,深切地感受到“女子太阳节”真正是女人的节日。在这一天,男人们不再有任何“特权”,他们的任务就是竭尽所能为女人们服务。

3月1日清早,在女人们净身沐浴之前的几个小时,寨子里就升起了袅袅炊烟,在村民高天禄家的灶房里,男人们正在生火蒸黄色糯米饭。村民们介绍,之所以用黄色糯米饭作为供品,是因为太阳每天都发出金黄色的光,因此祭太阳神也要用金黄色的糯米饭。所以,上果村古时候就兴起用‘朵烹’(专用于染黄色糯米饭的一种野生花)染制黄色糯米饭祭祀供品了,在每年农历二月初一的头天晚上,全村家家户户都用“朵烹”煮汤浸泡糯米,二月初一一大早,各户就开始蒸制金黄色的糯米饭

他们说:“这饭菜原本是女人做的!今天是祭太阳日,也是女人的节日,为了让女人们过好自己的节日,做饭菜、洗碗等各种家务劳动,全由男人们做喽。”

是的,在太阳节这一天,女性享有至高的权力,她们需要做的就是穿上盛装,完成祭祀活动和玩个痛快,家务什么的都不用管了。3月1日早上,男人们除了在家里蒸黄色糯米饭,还要在村口建起土灶,架起10多口大锅为女性做早餐。穿着节日盛装的女人们,则在河边嬉笑打闹,欢快地唱起歌谣。

早餐结束后,男人们还不能休息,他们要整理餐桌,收拾碗筷。在女人们开始进行祭祀活动时,男人们又开始忙碌起当天的晚餐,等待祭祀归来的女人们。晚餐时间,所有16岁以上的女性聚集在一起,持碗而坐,等待男人们端上饭菜,而男人们则没有入座的权力,更不得参与享用,即便是外来的男嘉宾也不能享有特权。

当天傍晚,到上果村考察调研的男性专家学者和媒体记者们,就尝到了饿肚子的滋味。因为,只有当与会的所有成年女性全部吃上晚餐,男人们才能在另一个地方摆上自己的饭菜。

文化的自觉,全村男女老幼皆能歌善舞

除了神秘的祭祀太阳活动,壮族原生态的歌舞展演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在太阳节当天,上果村壮族村的数百村民在用松毛和藤蔓布置的场地上,为慕名而来的专家学者和观光游客们倾情演绎了《太阳鸟母古歌》、《壮族尝新节叙事诗歌》、《舂粑粑》、《织壮锦》、《渔鼓说唱》、《拦路调(情歌对唱)》、《水母鸡》、《闹亲》、《壮族手巾舞》以及民间民乐、打击乐合奏等歌舞节目,而且每一个节目背后,都有着一个古老的传说,要么讲述着壮家人独特的民风民俗,要么讲述他们的自然崇拜和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等。身临其间,人们仿佛一下子穿越时空隧道,浏览到古越人的民风民俗,感受到壮族先民的思维模式和对太阳、女性的竭诚崇拜。

记者看到,在壮族原生态歌舞展演时,无论男女老少,个个都舞技娴熟、歌声动听。据村里人介绍,全村的人都很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从小孩到老人,传统的壮家歌舞几乎没有人不会的,为了过好今年的“女子太阳节”,在上海、浙江等地做生意的都回来了。有专家表示,一种文化要想植根到民众心中,达到人人认同、人人参与的效果,实非易事。因此,在众多少数民族村寨遭受现代化的巨大冲击的今天,上果村壮族居民还能为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而人人“冲锋陷阵”,其文化自觉可见一斑。

民族出版社副总编辑、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黄凤显说,上果村的“女子太阳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的问题,更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也是壮族原生宗教、壮族远古女性崇拜及民风民俗的载体。他表示,上果村壮族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是十分少有的,甚至可能是唯一的,其祭祀太阳的仪式如女人下河沐浴等,“非常令人震撼”。

据悉,上果村壮族是稻作民族,人生礼仪、岁时节庆、宗教信仰都围绕人、太阳与稻谷来开展,其文化内涵是祈求稻谷丰收和人丁兴旺。上果村壮族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民俗等类。壮族民间文学体裁有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史诗、歌谣、谚语、谜语等。传说有《稻谷的来历》、《尝新节的传说》、《吃米的传说》、《弈推吃米骨》等。歌谣有《泡稻种》、《撒稻种》、《插稻秧》、《薅秧歌》、《收谷歌》和儿歌《水母鸡》等。

壮族是酷爱美术的民族,上果村壮族妇女不仅善绘画、刺绣,也善编织。多数壮族妇女有一双既能犁田耙地又能绘画编织的巧手,一生都在创作民间美术。上果村壮族的传统手工技艺种类也很多,如造水车技艺、纺棉织布技艺、糯食加工技艺、编草席技艺等。

相关推荐:

八蜡庙【第八场】

佛教故事:寄读寺院苦学十年 不欺暗室高中状元

黎川话|有趣的黎川方言

汉族文化 汉族地方戏之黄梅戏简介及来源

情敌挑衅,鲁迅一枪将其挑翻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