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烂漫春日赶一场傣族“花街节”:以歌传情续文化

发布时间:2017-01-01 栏目:专题 投稿:大力的夏天

农历二月初一这天,玉溪市元江县甘庄社区迎来开春后最热闹的一天,傣族男女老少都穿上了节日民族盛装,载歌载舞欢度一年一度的“花街节”。 以歌会友促商贸 一大清早,晨曦微现,甘庄的街头陆续出现了着节日盛装的少数民族群众。灿若朝霞的衣服,哐啷啷作响的银饰,还有一张张质朴的笑脸,以及从不远处飘来的三弦声——甘庄的“花街节”开始了。 穿上节日盛装,涌向欢歌的广场。大街上热闹非凡,人们舞狮、盛装游行;在广场上,大家纷纷跳起欢快的舞蹈;在林间、在湖畔,傣族小伙、姑娘大胆对歌。还有街道两旁,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着来自八方的群众。甘庄花街节俨然成了一个有歌舞,有商贸交易的综合性盛会。 而在从前,这里的花街节是十里八乡有名的“情人节”。所谓“花” 指的是如花般美丽的妙龄少女,节日也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盛大集会。因此,被誉为“东方情人节”的花腰花街节,是姑娘们赛美,伙子们选美,相互挑选意中人的盛会。 据当地人介绍,古时候,为了庆贺丰收、祈求风调雨顺,傣族人民在每年的花街节都会盛装打扮,而年轻的姑娘小伙们则相约在柳树下、湖水畔对歌,在悠扬的竹笛声中,互相倾吐着真挚纯洁的爱意。 如今的花街节,则成为少数民族群众购物、交流的一个盛大聚会。街上热闹灵动,村寨生机勃勃,赶花街不仅成为傣族群众的专享,更成为当地所有民族的共同活动。不经意间,你会在街道上看到腰部彩带层层,挂满樱穗、银泡、银铃的花腰傣姑娘,也会看到系着绣花图案围腰的彝族妇女,会看到穿着百褶裙的苗族老人,弦子声混杂着银饰的清脆摆动声,彝族山歌、傣家小调在这里述说着各自民族在这块土地上的辛勤劳作和丰收喜悦。

以歌传情文化

日头逐渐升高,午饭后,甘庄一天最热的时候到来,气温渐渐超过30摄氏度。这对春日里很多地区来说并不多见,而在甘庄则实为家常。 烈日下,人们的热情并不退减。看,一颗大榕树下,一群彝族妇女正在唱歌,月琴伴奏下,三个女子轻声哼起了民族小调。一旁的人或席地而坐,或找个伴聊起了家常。 在临水走廊里,一群花腰傣女子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走近小亭,热情的她们用一根根红线栓在我们的手腕上,一边唱歌一边栓,同行的当地人翻译道,这是花腰傣的风俗——为客人系上红线,送上祝福的话语,寓意好运到来。 63岁的白大妈是人群里笑得最灿烂的一个,她告诉记者,几乎每年她都会从县城来甘庄参加花街节。“现在日子好了,我们上岁数的人也出来开心开心。”

说起老家的变化,白大妈又笑逐颜开,“村里很多人家都盖了新楼房,面积从120平米到140平米不等,村子比以前干净、漂亮多了,我们平日干农活,节日出来唱歌、跳舞,很开心。” 21岁的傣族小伙小范是这里的“情歌王子”,唱起情歌来一首接着一首,对傣家的传统习俗更是如数家珍。他告诉记者,村里学唱傣族小调的年轻人不多了,而他则从小就喜欢本民族文化。这次他来参加花街节,一是为了与各村寨的傣族群众交流小调,二来也是尽己之力传承傣族文化。他有些惋惜地说:“好多调子只有很老的人会唱,他们去世后,调子也跟着消逝了。” 他指着走廊里那些正在对歌的人说,“我们现在做的事,就是尽量多学一些,多唱一些。” 随着他的手指,记者注意到,这些身着艳丽服饰的花腰群众她们的年纪大都在30岁以上,甚至还有像白大妈一样岁数的老年团,她们或坐或站,唱歌、聊家常。摄影机在她们身边游走,快门声咔咔地响,而她们则自在歌唱,歌声一如从前。 “一条干黄鳝二两小酒天天醉……”情歌绵延,在有着原生态傣家风情的甘庄情歌里,我们未喝酒也醉了。 离开的时候,白大妈握着我们的手,“下次再来啊!”看着那一张张质朴的笑容,我们她们挥手道别,有些依依不舍,甘庄花街印象也随着我们的离开深深地烙在一行人的心中。

相关推荐:

东巴教,纳西族的独有宗教信仰

侗族文化大歌的重要价值

西藏扎年琴有什么种类?扎牛琴的介绍

再说诸葛亮!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德的黄金律在任何时候都正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