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吃新节:布依族节约观念的文化传承

发布时间:2017-01-03 栏目:专题 投稿:奋斗的发箍

布依族是从事农耕稻作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过程中,布依人民不但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多彩的精神财富。北盘江畔贞丰县一带的布依族传统节日吃新节”既是布依人对劳动丰收成果的庆祝,又是布依人勤劳节俭、艰苦朴素、爱粮惜粮节粮传统美德的传承

吃新节”即“尝新节”是北盘江畔布依族众多节日文化中惟一不定期的节日,该节日根据稻谷成熟早晚而定。稻谷七月成熟用“辰”日,八月成熟用“巳”日。选择“辰”、“巳”的日子过节,具有特殊的含义,因为“辰”是地支中的“龙”,“巳”是地支中的“蛇”,龙蛇同类。而“龙”则是水的象征,是雨水的征兆,布依族常以每年正月“辰”日的多少来推断来年雨量的大小及雨水的多少。其中表达了布依人民粮食丰收的前提条件——风调雨顺的企盼和祈求。同时,“龙”又是吉祥幸福的象征,属“龙”的人被认为是最有福分的人。这是布依人的求富祈福心理情感的表露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吃新节”又是布依节日中惟一不带荤的素食祭祖节日布依人认为,其祖先世代都是种田人,辛辛苦苦抚育后代,还把种子和耕作方法经验传授给子孙,所以每年庄稼成熟时,都要采新米来祭祀祖先,还要采摘新鲜的蔬菜,煮成一锅种类齐全,花色多样的“大杂烩”,意为“多多有余”。并将之敬供祖先,请祖先“尝新”。目的是祈求上天和祖先保佑来年五谷丰登。这虽然是一种屈服于自然的心理和崇拜的行为,但却表达了布依人对祖先的怀念,并寄希望通过自己的劳动生产出更多的粮食,所以“吃新”当天的米饭要煮得多,第二天还能有剩饭吃,意为做一年的活路有两年的粮食吃。因此,“吃新节”既是庆祝当年丰收节日,又是祈求来年丰收节日,反映了布依人民渴求丰收的强烈愿望。

“一颗粮食一颗汗”,粮食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由于农业生产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人们获取食物的能力必定有限。在经受饥饿的痛苦和灾难的折磨之后,在吃新粮的丰收喜悦中,布依族先民仍然不忘节俭缩食,所以在对粮食作物种类的形象上进行认识与思考,并产生一种特殊的理解。因而有一定的“食俗”禁忌,特别忌讳食用大南瓜和大竹笋,因为南瓜形似肚子,竹笋形似肠子。认为吃了大南瓜,肚子就会因此变大起来,吃了大竹笋肠子也会变大,从而导致食量增大,难以养家糊口。而且,在吃新前,祭祖之后,必先舀一碗新米饭喂狗,一方面是为了对传说中狗经过千难万险给人类带来种子的回报,更重要的是希望人也象狗一样吃得很少。这种消费观体现了布依人民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受,他们深知一粥一糊来得不易。另外,还提倡节俭要从节衣缩食做起,按照“衣穿三件不冷不热,饭吃三碗不饱不饿”的原则生活。过去布依族择偶选婿时食量的大小还是一个标准,这虽然是人们在一定历史阶段的认识和看法,但却充分体现了布依人民在生活中崇尚节俭、勤劳持家的节约理念。

吃新节”不仅是庆祝丰收节日,而且是一次以家庭为单位的“忆苦思甜”再教育的节日。在“吃新”饭后,一家人坐下来听老人讲种子来历的故事、讲孤儿苦难的故事、讲耕种的方法和经验等。老人不但教育子女要懂得“成由节俭,败由奢”的道理,从小就要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特别教育女子要热爱劳动,要不怕苦,不怕累,要做到“插秧不怕天下雨,打谷不怕大太阳”。这是布依族吃苦耐劳、忠诚朴实、勤俭节约精神的发扬。

粮食人类的生存之本,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支撑。现在,我们的物质生产和生活条件虽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但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还有很强的依赖性,水灾、旱灾以及虫灾仍然给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在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勤俭节约,精打细算,爱粮、惜粮、节粮的传统美德也同样是国家民族的“持盈保泰”之道。

相关推荐:

御碑亭【第一场】到【第二场】

盘点国外的“清明节”祭奠文化 国外是怎样缅怀先人的?

什么是苗寨的“打同年”活动?“打同年”的当地俗称叫什么?

宝丰酒的传说

明朝四大特务组织到底有多牛,个个都甩清朝十八条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