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察布查尔县“西迁节”祭拜卡伦:不祭苍天祭英雄

发布时间:2017-01-04 栏目:专题 投稿:认真的钢笔

5月27日,农历4月18日,北京时间上午8时,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爱新舍里镇乌珠牛录乡的锡伯族青年杨七六与同村的永小康一起,身穿清代的锡伯营兵服,站在纳旦木卡伦的东北角,等待着人们卡伦祭拜。这是察县庆祝“西迁节”的活动之一——祭拜卡伦”仪式。

1764年农历4月18日,由盛京(今沈阳)出发,经过万余公里的跋涉到达伊犁河南岸的4000余名锡伯族军民,筑起了包括这座卡伦(锡伯语“哨所”)在内的一系列边防关卡。在随后近一个半世纪里,锡伯营官兵作为清政府的重要武装力量,与其余部队一起,守护着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袤领土。

清乾隆帝为巩固边防而发动的这场悲壮迁徙,不仅使伊犁河南岸在随后的249年里绿浪翻滚、良田万顷,更让一个民族的文化精髓得以在之后风云变色的近两个半世纪中幸存。如今,察布查尔是全国锡伯族居住最集中,锡伯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区。200多年前,他们来到边关,两百多年后,他们自己却成为中心。

纳旦木卡伦历经近两个半世纪的风雨而屹立不倒。离它2公里左右,便是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边界线。在1840年以后的苦难岁月中,此处的边境线始终没有发生剧烈的变化。由是,祭文中出现了这样悠长的一句话:“保疆域,不失一草一木,驱豺狼,不近一寸一土。”这超出了一个民族的范畴,而是整个中华民族面对侵略的态度。

响箭如流星般射入天空时,那一波尖利的锐啸仿佛来自249年前的天空。507名来自海内外的锡伯族群众于卡伦前默默伫立,人群中有老人,有学生,与他们一起向这段历史致敬的,有哈萨克族、维吾尔族、汉族、回族。

如今,人们卡伦前缅怀历史,享受美好生活。身着兵服的杨七六并没有先辈们驻守卡伦时怀有的艰辛感觉。不同于249年前祖先的背井离乡,今天的杨七六发自内心地爱着这片土地,这里是他的家。“我家里有30多亩地,再加上打工的收入,一年纯利4万元。”这位34岁的青年人有点腼腆地说,“我觉得生活挺好的,现在镇上看病,自己才掏20%,到县里也就(自己掏)30%。我也住上新房子了。”

苏崇阿,这位68岁的锡伯族老人是西迁历史的忠实回溯者,他数十年来都在不断地追寻西迁路上的每一个细节。但在卡伦前,这位以挖掘“昨天”而着名的老人谈论的却是锡伯族的明天。“我们的明天是很有希望的,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们一直在追求富裕之路”。

告别卡伦人们来到位于孙扎齐牛录乡的锡伯民族博物院,拜祭挖渠造田,泽被后世的锡伯营总管图伯特。这里的人们不祭苍天不祭鬼神,祭祀的是英雄,传承的是民族精神。晚上,在县文艺广场的大舞台上,精彩纷呈的节目将“西迁节”的氛围推向高潮。人们自己的幸福家园里过着属于自己的节日。

相关推荐:

谚语

唐中宗李显简介 被3个女人左右一生被毒杀的皇帝

宋仁宗龙种身份为何被一再怀疑? 宋仁宗身世之谜

1985年属牛人2016年运势运程_万年历

加拿大的葡萄酒产区及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