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贵州从江多彩的节日

发布时间:2017-01-08 栏目:专题 投稿:无情的萝莉

侗族大歌从江县是侗族居住最集中的县份之一。全县32万人中,侗族人口占40.8%。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多声部无伴奏侗族大歌享誉中外。侗族大歌从江侗族中有坚实的根基,悠久的历史渊源。历代众多的歌师传授并形成多种风格,各具特色的侗族大歌曲调,按其声调和演唱不尽相同而又形成多派系,组成从江有的侗歌一族。最为明显的即有小黄侗族大歌、朝利侗族大歌、庆云侗族大歌、西山侗族大歌、巨洞江上侗族大歌等,风格不同的侗族大歌派系构成从江多彩多姿的侗歌大舞台。

2004年11月28日,从江举办了首届侗族大歌节,并决定从当年起,每年11月28日都举办侗族大歌节。侗族大歌节成了全县最隆重的节日侗族大歌节不仅演唱侗族大歌,一切形式的侗歌艺术都可登台表演,各民族都可展示丰富多彩的艺术文化。从2004年至2009年间共举办了6届侗族大歌节,民间艺术得到充分挖掘。

芦笙节居住在从江境内的苗族侗族、壮族、瑶族、水族等少数民族都有吹芦笙的习俗。每年进入农历十月,金风习习,粮食归仓,为了庆贺一年来劳动的成果,人们就把封存半年多的大小芦笙拿出来,放在鼓楼里、祠堂中,供寨中的青年们吹奏。入夜,苗乡侗寨就会响起优美的笙歌,时急时缓,时高时低。寨与寨之间,互相呼应,此起彼伏。形成从江少数民族地区特有的风情。平时芦笙都在鼓楼内或鼓楼边的芦笙坪吹奏。据说,芦笙与鼓楼里的鼓相对,击鼓说明村里出了紧急之事,如战争、异族侵扰等,而吹芦笙表示平安。芦笙一般吹到次年春分前后,春耕生产开始,芦笙就渐渐被闲置起来,直到秋后。为了给节日增添气氛,有时过节就把芦笙拿出来吹奏,并且增大规模,久而久之就演变为各地的芦笙节或吹芦笙比赛活动。县内各乡村过节时间不同,但多在秋、冬季。最具代表性和特色的有洛香(侗族)、岜沙、大塘(苗族)芦笙节。

苗年过苗年通常称为大年,是当地苗族最大的节日。苗年不是一个统一的节日,具有不同的形式和时间。从农历十月中旬起,各地区依习惯顺序过年。建国前,丙妹、西山、雍里地区苗族村寨,农历十月十九从岜沙村开始,顺到大塘、大洞、滚玉,高加、尧等、高堆、中里、台里。由于受汉文化的影响,从20世纪60年代后也越来越注重过春节,原来的苗年演变成了芦笙节,而且范围也有所缩小。加鸠、加勉地区苗族村寨仍保留过苗年的习俗。时间较丙妹地区早几天,其顺序为加翁、党港、红岩、加鸠、加勉、寨坪等。有的村寨则自己择定吉日,有的用子日作初一,有的选寅日等。较晚的也有到十一月下旬才开始过苗年,宰便地区的加车村其大年初一为农历十一旬的辰日。加榜苗族人民称过年为“努孪”(mukiuanl)。苗年有大年和小年两种。一般在农历十一月下旬卯日过大年,相隔12天后的卯日又过第二次,即小年。节日为3~5天。

届时家家户户都准备过年,打扫清洁。捣糯米粑、烧酒、开田捉鱼、杀猪宰牛等等。凡在外乡的人也都赶回家团聚共度佳节。过年第一天,每家都要用酒、肉、鸡鸭、鱼冻等来祭祀祖先。小孩、男女青年都打扮一新,全家享用丰盛的餐席。有新媳妇之家,都要送粑粑、酒、肉、鸡鸭等礼品数挑到婆家以作节日贺礼。过年晚上,家家守岁,彻夜灯火,笙声不绝。节日期间的娱乐活动主要是赛芦笙、踩歌堂、斗牛、斗雀、男女青年对歌等。此际也是探亲访友的好时机。苗年期间,终日芦笙歌舞飘绕。猜拳行令欢呼声不绝于耳,村村寨寨都呈现一派欢乐景象。

吃新节吃新节从江农村除春节(过年)以外的第二大节日。境内侗族苗族、壮族、瑶族等均有过吃新节的习俗,但各地各民族过节时间不统一,过节的长短也不一样,有过一天的,有过两天或三天的,甚至有过四天的。

侗族吃新节---据流传在侗族地区的说法,侗族吃新节始于明末清初。吃新节含预祝丰收之意。侗族地区,贯洞的吃新节是每年农历七月初二,龙图为七月初十,高增一带是七月十三、十四两天。也有部分村寨在七、八月内逢“甲戌”过节节日里,人们从田里摘取少量尚未成熟的稻禾或放入米中煮熟或舂成扁米,以示吃上了新米。在高增一带在过节前夕,家家都要将炊具挑到河溪里洗刷干净。节日凌晨祭祖,吃宵夜饭。每人对着油灯先吃粽子和一串嫩禾,再吃饭。这餐饭全部吃鱼,且不能请客人同桌进餐,这天烧饭的柴只能是枫树柴。在巨洞,吃新节要过4天。时间为每年农历七月十一至十五。第一天请客,即向客人预邀来本寨过吃新节。请客是节日的一次外交活动,为了显示自己家好客、大方,亲戚朋友多,外交广,也为了下次到别的村寨过节时,多被别人邀请自己,显示自己高贵。家家户户于当年农历七月初十均派家里男人(也可派男孩为代表)穿着新衣,到邻村亲戚朋友家里去“逗客”(侗语即请客),客方家早已将准备好鸭子宰杀迎接,来请的人越多,自家越有面子,说明亲戚朋友越多。席间还要越醉越好,说明你请的客越多,面子越大。第二天吃鸭。这天主要是下午自家宰杀鸭子作晚宴,每家必杀1只以上,人口较多之家,杀2~3只以上。第三天吃鱼。这天早上,各家各户提着鱼笼,带着孩子全家人高高兴兴地来到田里“开田”(即放水捉鱼)。晚餐鱼宴丰富多彩,有烧鱼,有“鱼生”,还有酸汤鱼。第四天才是真正的过节,杀牛请客。清早牵着早已购买好的肥牯牛来到河边宰杀,杀牛场面非常热闹壮观。每年吃新节,全村杀年达二三十头,客人多的人家进餐时达数十人,有的亲友间共同待客,摆的长桌达数十米,百余人共同进餐,场面十分壮观。节日期间,还唱侗戏、赛芦笙、斗牛、荡秋千等。

苗族吃新节---苗语“努牙些”,即为品尝新米饭,为预祝丰收之意。节日时间亦不统一,一般从农历六月初至七月中旬择日过节节日为期3天,杀猪宰牛祭祀祖先,招待亲友。其祭祀活动颇为庄重肃穆。这一天,每家每户都要杀鸡宰鸭,开田捕鱼。蒸糯米饭。到了一定时辰(一般是中午),各家各户都从家里把一张小桌搬一寨中的坪子上放好。桌上摆着田中摘来的禾谷,还有煮熟了的鸡鸭、鱼肉、以及糯米饭、泡酒等供品,用来敬供祖宗。各家各户摆好供品后,就燃放鞭炮,或燃放火药枪,或燃放铁炮,村民欢呼,以示庆贺。

壮族吃新节---日期不定,当稻谷将熟,选卯日大好天气,各户到田间摘回少量禾穗,炒熟舂成扁米,大家尝新,壮语谓之“肇候”,并用当天捉来的鱼整条煎熟,以鱼头相对摆放于碟中,再弄些肉在室内走廊间敬供“奶王”,祈求保佑秋收顺利。壮族传说远古奶王管五谷,故后人秋收前必敬供奶王以保丰收。而瑶族的吃新节则是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

水族卯节和端节从江水族生活习俗大多与周边其他民族相似,但卯节和端节则为水族特有。从江水族主要定居在今下江镇摆亥村一带。水族有本民族的历法-水历。水历以夏历九月为岁首,八月为岁末。过去,水族的农事生产是以水历来安排的。其节日除春节等与其他民族共度外,卯节和端节即是按水历安排的本民族节日。水语称“结卯”。传说是为了纪念阿腊、阿向这对喜欢助人的仙家夫妇的节日。卯节在水历九、十月(农历五、六月)栽秧结束时由寨中老人择一卯日举行。但丁卯日不过,因两丙丁属火,火为旱象,不利农桑,一般认为辛卯是上吉日。卯节前若干天,家家便准备节日食品。卯节来临,附近村寨男女老幼均穿盛装前来亲友家过节。前一天(即寅日)下午,先祭祖宗并款待亲友,卯日则房族中互相宴请以示族中团结。入夜,男女择一宽敞处对歌,或敲铜鼓以作乐。众人前往观赏,节日气氛十分浓重。铜鼓由鼓桶和鼓身两部分组成,敲法讲究。将鼓侧倒于地,敲鼓人右手执鼓棒击鼓心,左手执小竹片击鼓腰,另一人将鼓桶送进鼓身中,按鼓点来回伸缩,使鼓身产生共鸣,发出鼓声节奏变化多端,声音清浊交错,雄浑有力,给人以愉悦和震撼。欢庆直至通宵。

端节,水语称“结端”。过节时间从水历十二月至新年二月,第一个亥日开始,是辞旧迎新的节日。第一个亥日被视为除夕。此前家中炊具—要用沸水烫洗干净。除夕和初一两天忌荤,以素食祭祖,祭品以鱼为主(水族不以鱼为荤)。县内水族原只有摆书村等潘姓宗族过端节,其他姓氏不隆重或不过端节,但多有到潘姓家族中共度节日

相关推荐:

艺术画家:赵无极

傈僳族习俗

中西鬼节待遇不同:传统节日能再火起来吗?

怒族的饮食 怒族以什么为主食?

甘罗有什么历史功绩?甘罗生平简介